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与预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2011-05-23 07:05杨伟民滕军放王月玲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
关键词:残疾房颤进展

杨伟民,滕军放,王月玲,刘 鸣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和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1,2],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卒中一般指发病1周内经治疗病情仍加重的脑卒中,其确切定义和诊断标准仍未统一,且国内外研究[3~5]均缺乏远期预后的资料。2007年3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6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现参照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制定的相关标准[6],对其中569例(90.7%)资料完整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56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328例,女241例;年龄30~93(66.46±12.91)岁。其中498例(87.5%)为首发。入组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发病至入院并接受评价时间≤24 h。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③完全性卒中;④临床资料缺失;⑤有意识障碍,或因严重并发症而不能完成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定。

1.2 资料收集及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 ①资料收集:均完成标准脑卒中入院登记表,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临床体征、入院日 Glasgow昏迷量表(GCS)、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72 h内再次SSS评分,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治疗药物及出院诊断;记录可能影响卒中预后的24项危险因素,包括是否为进展性卒中、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热、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房颤史、心肌梗死/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头痛、吸烟史、饮酒史、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NIHSS评分0~10分为轻度,11~20分为中度,>20分为重度)、入院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动脉狭窄、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大动脉脑梗死、小动脉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其他原因型、不明原因型)。②进展性卒中诊断:采用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制定的标准:患者发病72 h内和入院时SSS评分相比在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眼球运动中,出现一项≥2分的加重和(或)言语功能≥3分的加重或死亡[6]。

1.3 主要预后指标随访 分别在发病后3、6个月采用电话、信件、家访或门诊复诊等方式随访主要预后指标,包括死亡及死亡/残疾,前者包括死亡时间和死因;残疾定义为日常生活依赖他人,即改良Rankin Scale量表(mRS)评分≥3分;死亡/残疾定义为死亡和残疾病例数之和。了解患者在各时点的死亡、残疾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卒中进展情况及预后随访 569例患者中127例(22.3%)诊断为进展性脑卒中。截至2009年10月31日,分别有548例及545例完成3、6个月随访,其预后见表1。

2.2 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①与3个月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卒中进展、发热、糖尿病、房颤、脑卒中史、高血糖、并发症、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型、小动脉型、心源性(P≤0.01);②与3个月死亡/残疾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卒中进展、发热、房颤、高血糖、并发症、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型、小动脉型、心源性(P≤0.01);③与6个月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卒中进展、发热、糖尿病、房颤、脑卒中史、高血糖、并发症、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及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型、小动脉型、心源性(P≤0.01);④与6个月死亡/残疾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卒中进展、发热、房颤、脑卒中史、高血糖、并发症、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及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型、小动脉型、心源性(P≤0.01)。

表1 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者预后比较[例(%)]

2.3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3、6个月死亡及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卒中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据统计,全球脑卒中年发病率为(61~388)/10万,病死率为(16.1~113)/10万[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仍可能出现病情进展,国外有关进展性卒中的研究大都未进行远期预后随访或随访时间短,缺乏远期预后的观察资料;国内文献大多为病例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存在随访时间短、资料纳入不规范、样本量小等不足,且临床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存在偏倚。本研究基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登记资料,具有以下特点:样本量大,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病例有详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展性卒中的判定采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诊断标准,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纳入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采用终点指标死亡和死亡/残疾进行预后分析,保证了研究的一致性,提高了资料的可靠性。

本研究显示,卒中进展者的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进展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卒中进展是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与 Sumer等[3]及 Birschel等[6]报道一致,提示卒中进展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发热、并发症亦为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是3、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是3、6个月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是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研究结果的可能机制:①卒中进展导致病情加重,发热、并发症又是导致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预后不良。②房颤常提示有更严重和更大面积的梗塞,预后不良,病死率高。③老年人并发症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且高龄是与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后并发症增加相关的因素[7]。④GCS评分高的患者本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预后不良。⑤高血糖可加重乳酸中毒,促进氧自由基产生,抑制内皮细胞合成DNA,损害内皮屏障,导致卒中加重[8];还可使缺血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导致能量代谢受损,加重半暗带区细胞酸中毒和局部脑组织水肿、坏死,从而使半暗带区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使老化红细胞增多、聚集性增强,导致红细胞淤积、破碎,促使梗死面积扩大和脑水肿加剧,增加病死率[9]。本研究还显示,小动脉型卒中与3、6个月死亡呈负相关,可能与小动脉型卒中患者神经缺损较轻有关;发病至入院时间与6个月死亡呈负相关,推测与发病至入院时间长者起病时多症状较轻而未及时就诊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纳入病例基于入院患者,存在就诊偏倚;入院时病情危重或短时间内自动出院者未纳入,不能准确提供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构成比;尚有部分病例未完成远期随访。本结果有待今后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20%病情呈进展性,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1]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2]Bonita R,Mendis S,Truelsen T,et al.The global stroke initiative[J].Lancet Neurol,2004,3(7):391-393.

[3]Sumer M,Ozdemir I,Erturk O,et al.Progress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frequency,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J].J Clin Neurosci,2003,10(2):177-180.

[4]Castellanos M,Castillo J,Garcia MM,et al.Inflammation-mediated damage in progressing lacunar infarctions: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J].Stroke,2002,33(4):982-987.

[5]Audebert HJ,Pellkofer TS,Wimmer ML,et al.Progression in lacunar stroke is related to elevated acute phase parameters[J].Eur Neurol,2004,51(3):125-131.

[6]Birschel P,Ellul J,Barer D,et al.Progressing stroke:towards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definition[J].Cerebrovasc Dis,2004,17(2-3):242-252.

[7]王介明.恶化性脑梗死的预测因素[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3):192-193.

[8]许顺良,毕建忠.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及处理[J].山东医药,2004,44(30):67-68.

[9]王冬冬,高政,郭子江,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7):1-3.

猜你喜欢
残疾房颤进展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