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光亮,陈风兰
(洪泽县人民医院,江苏洪泽223100)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杀手[1]。超声学检查作为乳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能够获得病灶的声像图信息。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们共为43例乳腺癌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对其超声征象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对比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 同期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43例,均为女性,年龄26~71(52.1±10.7)岁。术前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24例、乳腺疼痛11例、疼痛伴肿块4例,体检发现4例。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26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15例),小叶癌17例。
1.2 超声检查方法及结果 患者术前均采用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双侧乳腺超声检查(实时线阵高频探头,频率7~1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以乳头为中心自乳腺边缘至乳头放射状连续扫描整个乳腺,发现异常时对病灶行多切面扫描,观察边界、形态、后方回声、微小钙化及血流情况。超声征象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对比关系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43例患者超声征象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对比关系(例)
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2]。浸润性导管癌是原发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3],病灶直径<2cm时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肿物;浸润性小叶癌源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初诊时多数病变已较大,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有毛刺征象[4]。鉴于上述两种类型乳腺癌病理组织来源不同,生长方式、治疗方法、预后情况亦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初步预测病理诊断,对选取较好的治疗方法有很大意义。本研究显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超声征象在形态、毛刺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分化级别不同者仅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可通过超声征象初步鉴定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但毛刺出现与否不能作为评价肿瘤分化程度的标准[5]。后方回声衰减征象的病理基础来自于病变内间质含量、构成成分及分布情况。恶性肿瘤本身细胞构成较致密,较非肿瘤病变后方回声衰减出现率更高。本研究显示,43例患者中31例(72.09%)出现后方回声衰减,但不同组织类型和分化级别患者衰减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典型恶性钙化的出现被认为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征象,尤其在乳腺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中尤其重要。超声所见恶性钙化多表现为低回声肿块内密集分布的强回声光斑。据统计,浸润性导管癌出现钙化的几率在80%以上[6],而浸润性小叶癌出现钙化的几率较少。本资料显示,24例(92.3%)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典型恶性钙化征象,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则均未见钙化影;分化程度不同者微小钙化出现率无显著差异。可能原因为乳腺癌钙化灶产生与肿瘤部分坏死、局部含铁血黄素增加形成钙盐颗粒或导管本身分泌钙质有关[7],而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此外,本组超声显示病灶有血流者占51.16%,其中不同组织类型者出现率无显著差异,但高中分化者出现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者。可能原因为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血流越丰富。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前超声征象与术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有一定关系,此为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1]陈素明,郭一,巴蕾.乳腺钼靶X线检查4例乳腺癌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397-398.
[2]尹洪芳,李挺,张虹,等.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鉴别诊断的探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10):663-667.
[3]徐秋华,燕山,袁芳,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研究[J].中国超声学杂志,2008,24(5):409-412.
[4]何英,季秀珍,吴云松,等.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3):495-497.
[5]杨力,钱隽,赵宝珍.乳腺恶性肿瘤126例超声图像与病理对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8):S6-S7.
[6]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9):674-677.
[7]吴秀丽,刘歆.数字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4):5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