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限定疗程和药物利用指数比较研究

2011-05-22 03:38贾晓燕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药剂科北京市102300
中国药房 2011年30期
关键词:疗程例数检出率

马 辉,贾晓燕,徐 磊(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药剂科,北京市 102300)

药物利用指数(DUI)是药物利用研究的评价指标之一。它引入了限定日剂量(DDD)和总治疗日数(疗程)指标,更能体现药物的治疗属性和监测用药合理性[1]。但DUI也存在一定局限,就是它对药物剂量较敏感,而对疗程不敏感[2]。鉴于药物剂量和疗程的合理性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问题,故笔者提出了人均限定疗程这一概念。以DDDs除以实际应用人数,即得到人均疗程,它同样引入了剂量和疗程参数来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本文拟以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4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为例,对人均限定疗程和DUI指标进行比较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4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97例,筛除术前合并感染及术后有感染并发症者50例,单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者共147例。

1.2 方法

统计患者所用抗菌药物名称、用量、疗程,不同月份2组中每种药品的总用量、总治疗日数、总例数,计算每种药品的DUI和人均限定疗程,并对其结果作统计学分析。为比较2种检测方法对剂量和疗程的敏感性,笔者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将所有患者按抗菌药物应用疗程2 d为界,分为>2 d组和≤2 d组,重新统计不同月份2组中所用药品的总用量、总日数、总例数、DUI和人均限定疗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以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提供的DDD为标准[3],个别药品参考药品说明书,计算相关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DUI和人均限定疗程。DDDs=药品总用量/DDD;DUI=DDDs/总治疗日数;人均限定疗程=DDDs/药品的应用人数。参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4]中有关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的描述: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下可延长至48 h。笔者将48 h作为规范疗程的临界点。人均限定疗程≤2 d为阴性(-),>2d为阳性(+),统计阳性患者例数,计算阳性患者例数占所收集患者例数的比率,称为人均限定疗程的阳性检出率,用以说明该指标对>2 d用药的检出率;参考文献[1]关于DUI应用的描述,DUI>1说明日处方剂量>DDD,DUI≤1说明日处方剂量<DDD,笔者以DUI≤1为检测结果阴性(-),>1为阳性(+),统计阳性患者例数,计算阳性患者例数占所收集患者例数的比率,称为DUI的阳性检出率,表示该指标对DUI>1用药的检出率。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方法对不规范用药的检出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统计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统计见表1(a表示DUI>1,阳性结果;b表示人均限定疗程>2,阳性结果)。

表1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统计Tab 1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underwent typeⅠincision

由表1可见,2009年12月-2010年4月共统计用药31次,其中DUI>1,即表中有a上标的有19次,DUI的阳性检出率为61.3%;人均限定疗程>2 d者有26次,其阳性检出率为83.9%。还可发现,2项指标评价一致(即表中同时标有a、b)的有24次,不一致(只标有a或b)的有7次。为说明DUI和人均限定疗程作为药物利用评价指标的差异,笔者对所采集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P=0.016,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不平行,人均限定疗程的阳性检出率更高。

分析表1还可见,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应用的抗菌药物中,DUI与人均限定疗程评价不一致的有7例,DUI≤1,人均限定疗程>2 d,根据分析结果解释为:按照DUI评价,7种药物用法规范,但人均限定疗程结果显示用药不规范,笔者也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分析结果,发现这7例疗程明显偏长,属于不规范用药,这也是单纯应用DUI评价出现的假阴性结果。

2.2 疗程≤2 d组用药情况及统计结果

疗程≤2 d组用药情况及统计结果见表2(a表示DUI>1,阳性结果;b表示人均限定疗程>2,阳性结果)。

表2 疗程≤2 d组用药情况及统计结果Tab 2 Antibiotics utilization in the group with course of treatment≤2 days

由表2可见,在疗程≤2 d病例组中,DUI阳性有8次,检出率为40%;人均限定疗程阳性有5次,检出率为25%;2指标一致共有17次,不一致有3次。笔者对2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2 d时2种评价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相一致,即2种检测方法在疗程不超标准的情况下检验效果相当。

2.3 疗程>2 d组用药情况及统计结果

疗程>2 d组用药情况及统计结果见表3(a表示DUI>1,阳性结果;b表示人均限定疗程>2,阳性结果)。

由表3可见,在用药疗程>2 d的情况下,DUI阳性有16次,人均限定疗程阳性有23次,按照前述计算原则,DUI和人均限定疗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6%和100%。同样对这组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P=0.016,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疗程>2 d时,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不同,人均限定疗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DUI。

结合2组统计结果可知,人均限定疗程和DUI一样可作为药物利用研究的检测指标,且当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只存在剂量不规范时,人均限定疗程与DUI的检验效果是相当的;当药物应用存在疗程不规范时,人均限定疗程更敏感,也就是说,在疗程偏长的用药情况下,人均限定疗程比DUI更容易检出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3 讨论

文献中[5~7]常应用的药物利用评价指标有药品销售金额、DDD值、DDDs和DUI等。对于某一特定药品,DDD值是国际通用的固定值,在大样本分析中,DDD值接近于平均日剂量。DDDs是由所用药品消耗的总剂量除以DDD得出的,可解释为以DDD为日用量参考标准情况下的总用药日数,即标准疗程。参照上述DUI和人均限定疗程的计算公式可知,DUI是以实际用药日数(称之为实际疗程)来与标准疗程作比较,以比值比的形式发现超规定DDD量用药的情况,但因其疗程参数已在作比的过程中互相抵消,故DUI不能发现超疗程用药的情况。所以,笔者提出了人均限定疗程这一参数,以DDDs除以用药人数,既保留了参数计算过程中的用药量的因素,又保留了疗程因素,便于在研究中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在本研究中,将其结果与卫生部关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中对于疗程的描述作对比,以便发现超疗程和超剂量用药的情况,而本研究的结果也验证了该指标的优越性,其较DUI更为敏感、易得。

表1数据显示,DUI的阳性检出率为61.3%,人均限定疗程的阳性检出率为83.9%。结合分组分析结果,出现2指标阳性检出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DUI对疗程不敏感,而本文所采集数据存在的用药不规范问题主要是抗菌药物应用疗程偏长。可见,药物超剂量应用时,DUI较容易检出阳性结果,但药物剂量接近DDD值时,不论疗程长短,DUI评价均≤1[2],如果依据DUI判定为合理用药就出现了假阴性,而人均限定疗程则不存在这个现象。

表3 疗程>2 d组用药情况及统计结果Tab 3 Antibiotics utilization in the group with course of treatment>2 days

在日常工作中,DUI的分母(总治疗日数)是比较难求得的数据,对于门诊处方需要通过每次用量,每日应用频次及药品总量推算出总疗程,住院患者需要从执行医嘱中分析其治疗方案,计算出总疗程,计算过程烦琐费时,而人均限定疗程的分母(总例数)比较容易得到。我院还自行编写了抗菌药物分析软件,这样使求出人均限定疗程更为简便。所以,笔者认为,人均限定疗程是在引入剂量和疗程的基础上,比DUI更敏感、更易得的用药评价指标。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人均限定疗程也不是万能的,它适用于分析疗程较明确的用药情况,容易获得确定的评价标准,比如本文所举的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参照相关规定将规范疗程定为2 d。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也发现,由于人均限定疗程对剂量和疗程都较敏感,其指向性就不太明确,单从指标分析无法看出不合理的原因是超剂量还是超疗程,这也需要结合个案分析或其他评价指标作进一步分析。

综上,对于条件适用的用药情况分析,人均限定疗程有更强的说服力。临床药师可深入临床,针对人均限定疗程不规范的药品通过查处方、病历等具体手段进一步分析,分析具体原因,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必将事半功倍。

[1]查仲玲,张 玉.药物利用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5(2):112.

[2]马 辉,毛经民,孙宝权.人均限定疗程在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3):254.

[3]ATC/DDD Index.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EB/OL].http://www.whocc.no/atc_ddd_index/.2010-11-01.2011-06-20.

[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5]肖永新,李 东,谢守霞,等.门诊儿科处方的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和用药频度排序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18):1388.

[6]易 红,肖朝晖,袁浩宇.用DDDs分析2007年我院抗生素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6):1190.

[7]庄玲璇.用药物利用指数分析麻醉、镇痛及精神药品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22(1):64.

猜你喜欢
疗程例数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