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检疫票证的使用 浅析当地畜牧发展趋势

2011-05-18 08:41张文龙贺小云焦兰芬张鸿云
中国动物检疫 2011年5期
关键词:票证畜牧业检疫

张文龙,贺小云,焦兰芬,张鸿云,戎 璐

(1.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货主必须凭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经营、运输、贮藏动物及其产品。也就是说检疫是一种法定的行政许可行为,动物检疫证明是行政许可证书,具有法律效力。检疫票证的使用情况直接映射出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具有可靠、公信力,是动物、动物产品溯源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的基础依据,对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及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导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现笔者结合石家庄市近五年检疫票证使用情况,对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1 动物检疫票证使用管理情况

检疫检疫证明的规范化管理是有效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能的根本保证。我市一是对动物检疫票证执行证章标志“五专五统一”、“两级审验”管理制度。五专是“专人管理、专帐登记、专库保存、财政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五统一是“统一订购、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销毁”;两级审验是“县级初验、市级复验”;二是实行检疫票证使用情况月通报制度;三是完善电子信息化管理,实行台账登记制度,严格证章标识发放程序;四是对《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使用加盖定额章制度。

2 动物检疫票证使用情况

2.1 五年动物检疫票证总体使用情况分析(见表1、图 1、图 2)

表1 五年动物检疫票证总体使用情况分析表

从我市五年来动物检疫票证总体使用情况分析,总体使用为正波动趋向,2006至2009年养殖呈现上升态势,2009年达峰值,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从四种检疫票证使用情况分别看出,出县境的动物、动物产品的变动幅度不大,县内的动物、动物产品使用量幅度变化大,其中动物产品检疫证明使用量主要在2009年到达峰值,开始下降,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在2008年到达峰值,开始下降,2010年底趋于平稳。主要原因分析为:一是消费者对动物产品的需求发生量到质的转变,尤其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已出现下降趋势,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畜产品的需求正走向“少而精”,即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升;二是动物疫病发展形势严峻,养殖量受到小范围冲击。疫源分布广,传播渠道广泛,病原体变异、毒性增强及混合感染等因造成疫病传播流行呈现跳跃现象,例如2009年猪的高热病,对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养殖业发展出于停滞状态,2010年许多养殖场转型或处于补栏时期,所以动物养殖出栏量及上市动物产品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只是短期的,年底有回升趋势;三是国家为防控奶牛等重大动物疫病采取了限制奶牛流动政策,2010年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对动物、动物产品采取有条件性流动限制政策等等,另外由于我市规模养殖采用封闭式饲养,“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管理方式,使得动物、动物产品的调运量减少;四是我市不断转变畜牧业生产模式与结构,奶牛养殖入区,猪养殖量趋于平稳,鸡只养殖主要转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按照检疫证明出证要求,产地检疫证为大家畜一畜一证,但鸡只按同一畜主、同一来源、同一批次、同一启运地、同一运载工具出具一张检疫证明,所以呈现检疫票证用票量减少,但养殖出栏量相对增加现象,所以产地票的变动幅度较大是同养殖模式转变相挂钩的,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变化规律;五是出县境动物、动物产品供应渠道较稳定,省会城市的消费较平稳,所以出县境的动物、动物产品票证使用量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2.2 各县(市)区检疫票证使用情况分析(见图3、图4、图 5)

从图组可以看出各县市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票证使用量分布不平衡,而且动物检疫证明及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的使用量没有形成正相关。说明我是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有的县动物产品检疫证明使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但从其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用证量及回收的检疫证明来看,屠宰加工的多数畜禽不是来自于本县市区的,因为这些县的动物产品屠宰加工业较发达而养殖业不发达。另外动物产地检疫及出县境证明多的0县、L县,产品检疫证明使用量少,因为这些县养殖量大而屠宰加工业不发达。

2.3 不同地区检疫票证使用情况分析(见图6、图7、图 8、图 9)

从图组表明票证使用情况为:出我市票证使用规律为区域性分布不均衡,东南高于西北,平原高于山区,动物与动物产品不成正向比例,县内与出县境变化幅度不一致。一是东部平原及南部平原地区用票量起点高,且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在2009年左右变化幅度较大,南部山区、北部山区及西部平原地区用量较少,但各地区总体均在正向趋向上趋于平稳增长。分析原因为:我市养殖地理环境复杂,动物饲养量大,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天然屏障及人文生活环境等因素,对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所有不同。目前我市畜禽养殖为集约化为主,散养为辅的模式,但细化分为5种方式,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小型集约化养殖户及散养户。各个养殖模式的养殖数量、集约化程度、科学化养殖、生物安全管理及疫病防控水平差异显著,相应动物死淘率、生物安全保障性及经济效益悬殊较大。所以一些养殖大县(市),养殖较集中的、散养户多的地区受到制约因素影响较大,动物出栏量变动幅度较大,但在平山等山区及特种养殖较多的地区养殖趋势较平稳;其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以东部平原变动幅度较大,其他地区均趋于平稳;出县境动物、动物产品东部平原使用量多,南部及西部山区使用量较少没有幅度性波动,其它地区总体波动曲向一致,2007年到2009年有下滑,2009年后呈回升趋势。

二是新兴龙头产业发展,例如藁城裕邦食品有限公司、新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栾城凯隆达食品有限公司等带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水平提升,动物产品交易量上升较快,但相对应国家重大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动物疫病、养殖水平及食品安全措施等因素对其影响也较大,所以部分动物产品生产加工较发达的县市区动物产品票证使用情况变动幅度较大。

总体来看,我市畜牧业正处于产业结构及生产模式转型阶段,畜牧业生产由以增产为主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导向;动物疫病处于平稳态势;新兴龙头企业带动产供销一体化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消费者动物产品需求攀升,供求关系平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总体发展趋势乐观,呈正向波动规律。

3 对策及建议

要科学分析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面临当前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保安全、促增长、求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准确掌握畜牧业发展规律、特点、风险控制点,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各个环节制定综合措施,创新风险与区域化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全程可追溯管理等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畜牧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1 针对畜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采取扶持引导,建立区域化管理,促进产业模式、方式及结构同时转变。

畜牧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科技、技术推广、市场体系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政府应制定防控政策,增加政府基础性投入、收入支持、促销投入支持,例如:牛奶收入损失合同项目、牲畜补偿项目以及家畜援助项目等,并进行经济学评价,科学评估政策的执行效果,适当调整。一是优化产业模式。应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畜牧业经费保障机制,规范畜禽良种补贴、逐步启动畜禽政策性保险、结构调整补助等支持政策扩大畜牧业投入渠道,引导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生物安全隔离区、优化种质资源产业基地、绿色无公害动物、动物产品主导产业、产供销一体化产业结构、生态环保低碳产业、山区多边特种养殖产业等促进养殖模式战略性调整;二是转变产业方式。生产方式的落后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要逐步引导散养转型,实行龙头带动,集散入区,及各种形式经济合作组织等多元化发展方式。结合兽医实验室建设,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科学饲养、依法防控水平;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各种畜禽养殖发展均有一定限度,要在度的范围内实现逐年递增,不能超越了最佳养殖密度,要合理规划并平衡牛、羊、猪、鸡等各类畜禽的养殖区间,实现养殖业平稳发展态势;四是完善科技支撑,加快体制创新,整合畜牧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加强畜牧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集中力量在畜禽品种、疫病防控、规模饲养、兽医技术、生物兽药、饲料加工、饲料作物种植、畜产品加工、畜牧业装备等几个主要领域实现突破,实施科技兴牧。

3.2 针对防控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应采取预警前置,建立风险评估分析制度,形成防、检、监有机结合管理模式。

一是预警预测制度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及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强壁垒。应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建立电子网络信息化监管平台,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行之有效评估方案及措施,将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加工、贮藏等各个环节对标评估,分级分类指导,实行星级化管理,建立有效防控屏障;二是强化防疫监管。对各环节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严格审查,严格监督执行消毒、无害化处理、免疫等防疫活动。实行定期核查比对分析制度,排查动物饲养、生产及无害化处理情况,防控动物卫生安全隐患于源头;三是强化检疫工作。严格监督管理相对人落实检疫申报制度,落地报告及隔离制定。严格检疫程序、标准及条件,规范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现检疫全程可追溯管理。

3.3 针对流通环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应采取市场准入,建立联防联控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强化监督。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结合我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查企业资质,强化入市动物产品检测力度,控制流通环节动物卫生安全风险,同时调动企业防控动物卫生安全风险自觉性;二是监督动物产品经营主体建立进出货台帐,实行动态监管;三是强化执法。认真贯彻执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畜牧业法律法规,强化动物防疫、检疫、兽药、疫苗、饲料、种畜禽的执法管理,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良好的生产和市场秩序,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提高消费信心和安全消费观念,保障市场动物产品供需比例;三是与周边地市(县)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联防联控及市、县、乡、村四级机构联动机制,建立牵一发则动全身的长效监管体系。

总之,按照国家整体部署,建立适应动物卫生事业乃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兽医政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及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五大体系”,完善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追踪溯源、检疫监督、资金保障等措施,提高动物健康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能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及畜牧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猜你喜欢
票证畜牧业检疫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映像畜牧业
宁海“票证的故事”
映像畜牧业
检验检疫学刊
张宝红:中国票证拍卖第一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