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丽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创新的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緊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爱的氛围”,让学生在爱意融融的环境里去探索、创新。其次,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趣的氛围”,将学生引入情趣盎然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思维。最后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疑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思考、去创造。
二、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课堂中,除了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之外,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此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所提的问题不能过细和过于粗浅,这样的问题毫无价值,而应提一些大的方向性或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思考的方向和目的即可。也就是说,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除此之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能主动地思考、想象、发问、交流甚至行动。反之,如果过多地限制学生,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当然更谈不上有所创新了。
1提供创新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造最好的条件。
2提供探索的机会。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牵着学生走,生怕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会,这样的做法一定要彻底改变。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探索。
3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提倡合作精神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学生不但可以充分展示自我,互相启发,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拼、摆、画、设计、实验”等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组织学生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5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学贵有思,思贵有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允许学生质疑,还应该把质疑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主动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当然不一定非要限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质疑,应该让学生有疑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
6提供反思总结的机会。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的机会。“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领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应给学生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些成功的体验,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且成为学生不断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