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断想

2011-05-14 10:59李君如
前线 2011年9期
关键词:七一民主同志

李君如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国内外关于中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可以说,这个讲话是党的十八大之前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体制改革不是用别的制度替代现有制度

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问题。

首先,他回答和澄清了一个大问题,即过去30多年里我们有没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说,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基于此,我们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就。比如,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做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事实。

当然,胡锦涛同志也阐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构想。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要继续向前推进。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进一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三,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第四,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五,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这五点十分重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角度看,第一点讲的是根本原则,第二点讲的是根本目标,第三点讲的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规范党的领导行为,第四点讲的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规范国家政权运行行为,第五点讲的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规范司法机关和公民的法律行为。因此,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构想。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必须同步推进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当然,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一样,后者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去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而前者不是要用别的制度去取代现有政治制度,而是要按照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完善和发展它们。因为,这些政治制度主要是在1949年和1954年建立的。当时,我国的经济并非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也不是与它相联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与此相联系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当时的社会结构也不是单一的社会,而是多元的社会,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大阶级并存的多元社会。这套政治制度正是根据多元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建立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制度优越性。但是,这种优越性为什么长期没有发挥出来呢?主要是因为它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到很多限制,封建主义家长制、官僚主义等长期影响。因此,我们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用别的什么制度去取代这些制度,而是要按照人民民主的本质去完善和发展这些制度。

概言之,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才问题

90年的伟大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阐述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时,胡锦涛同志讲了四点,其中第三点特别引人注目,即“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这种把人才问题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提出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论述新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他又提出了五个要求,其中第二个也很值得注意,要求“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客观地讲,人才问题,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被强调。近年中央制定的三个规划纲要中,就有人才方面的规划纲要。那么,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呢?

首先,从党的建设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先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凝聚了中华民族一大批先进分子。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实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坚持这个崇高原则,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

其次,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而且,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再次,进一步克服“官本位”,是党的先进性和希望之所在。我们常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官本位”有所抬头。因此,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人民和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

去年,胡锦涛同志在重点审议讨论“十二五”规划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引人注目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这次讲话再次予以强调,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问题,讲道理,并不复杂,也不难懂。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城”之前,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一是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是针对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居功自傲的情况;二是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针对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贪图享受的情况。不幸的是,这两种情况在“进城”之后都发生了。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尖锐提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一使我们的同志很容易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二使我们的同志很容易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

的确,党的地位的变化,对坚持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从革命胜利,到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并掌握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和考验。“进城”后干部队伍中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现象时有耳闻,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队伍中侵犯群众利益和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这些使得党与群众的关系出现了逆向发展势头。因此,党的群众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推进的难度不断加大。

其次,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大批年轻的有知识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的肌体,使党进一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党的队伍在和平年代不可能像战争年代那样经受那么多的血与火的考验,党怎样把自己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已成为党的建设的一大课题。坦率地说,在党的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情况。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糖衣炮弹”的考验,革命意志衰退甚至走向了腐败的深渊;部分同志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逐渐同党离心离德,甚至违法乱纪;一些缺少长期党性锻炼、在关键时刻东摇西摆的人,也进入了党的队伍并成为党的干部;一些没有实际能力、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擅长阿谀奉承的人,混入了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还有一些带着私利目的、到党内捞取好处的人,也进入了党的队伍甚至平步青云成为党的干部。此外,近几年还出现了用金钱“买党票”、“买官”等现象,给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更大威胁。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变化的“外因”,加上这些“内因”,使党的群众工作越来越被削弱,一些党员干部越来越脱离群众,有的甚至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官僚),变为某些利益集团、亲朋好友或者情人的“私仆”,走向了党和群众的反面。

再次,群众对党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在“同一战壕”里,对党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党领导他们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打倒欺压和剥削他们的地主资本家。这也是党的斗争目标。因此,不管从自身的目标出发,还是从人民群众的希望出发,党都能够做好群众工作。

但是,在全国范围执政以后,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党与群众共同的斗争对象没有了(除了国际因素)。这给党开展群众工作提出了过去所没有的许多新问题。同时,由于党成为执政党,掌握着公共权力,人民群众自然而然地会把我们党作为利益需求倾诉的主要对象。这样,群众对于党的各种要求就会凸显出来。20世纪50年代,这一情况就已经出现。在改革开放年代,这一特点则更突出。人民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上的诉求,只能向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反映;征地、拆迁等直接触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群众也会更多地把矛盾追究到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身上。这些情况是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基本上没有的,是我们今天开展群众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的新情况。

所以,在学习“七一”讲话时,怎样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重大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不矛盾

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时,讲了七个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他一方面强调“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另一方面强调“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样的强调,澄清了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的非此即彼的模糊认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付出巨大代价后获得的最重要认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最重要经验,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尤其是今天,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基于这“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我们要认识到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但是,强调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我们当前要推进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不矛盾。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和把握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胡锦涛同志这次讲话再次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进步,表现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更表现在社会内在活力被激发出来。当然,在“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毋庸讳言,有的方面还相当“乱”,群众很不满意。诚然,在“活”的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乱”,难以完全避免。更何况,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社会总比死气沉沉的社会要好。但是,问题在于,什么都应该有个“度”,如果不处理好“活”带来的问题,听凭“乱”发展下去,那么,由“活”变“乱”,就会走向反面。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一下,怎样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进而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讲求的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是连接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纽带。□

(作者: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责任编辑:叶再春

猜你喜欢
七一民主同志
中国式民主
FOR YOU, O DEMOCRACY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向雷锋同志学习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