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欢
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三面临海、高山林立,这里仅海拔3000英尺(约914米)上的山峰就有284座,人们将这些山统称为“蒙罗山”,长久以来,登山爱好者以能全部登顶为荣。而2011年9月2日,当年仅10岁的小男孩本•弗雷特伍德和父亲登上最后一座名为奥克尼的高山后,他成了世界上最小的征服苏格兰所有“蒙罗山”的登山勇士!
本•弗雷特伍德身材瘦小,10岁的他也只有1.4米高,是什么驱使他从6岁开始便坚持不懈地和父亲一起登“蒙罗山”呢?在征服284座高峰的背后,更藏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传奇和一场浓浓的感恩故事。
爱的萌起
本•弗雷特伍德出生于2001年,父亲本•约翰在苏格兰一所大学做园艺师,母亲是全职主妇,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弗雷特伍德自幼聪明可爱,3岁便开始踢足球,他常对父母说:“我要做像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
然而,从2004年底开始,父母发现弗雷特伍德经常摔跤,在医院,通过X光检查,医生惊讶地发现,弗雷特伍德的骨骼不像正常人那样光滑,而是像被啃噬了一般凹凸不平!医生最终诊断弗雷特伍德患上了罕见的粘多糖综合征。
医生告诉弗雷特伍德的父母说:“这种疾病暂时没有药物治愈。你的孩子不会再长高,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还会瘫痪、骨骼卷曲,直至死亡。”医生的话像刀子般戳在他们的心上。
紧接着,父母又带弗雷特伍德跑遍了苏格兰的大医院,得出的结论都一致,弗雷特伍德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粘多糖综合征(英文名为galsulfase)。这是一种免疫力疾病,一般4岁前发病,青春期前死亡。患者因体内缺乏降解糖氨聚糖所需的酶,从而让人体内多余的糖分在体内聚集,造成骨骼发育障碍、破坏内脏,最终引起患者死亡。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口服加硫酶,帮助患者体内分解多余的糖分,延长生命。而加硫酶这种在全球最贵的药中排行第四的药物,服用一年大概要花20万英镑,这对于本这样的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疾病的折磨,让弗雷特伍德只能隔着窗户看外面的小朋友嬉戏玩耍,好多次他抱着心爱的足球哭着问父亲:“我是不是永远都不能踢球了?”约翰决定不能让儿子如此消沉下去,要带着儿子与病魔搏斗!他将儿子的照片和渴望成为球星的梦想及生活的点滴,写进博客里,每日更新。很快,弗雷特伍德的博客就有了近八千名粉丝。
2005年夏天,《苏格兰日报》对粘多糖小男孩弗雷特伍德进行了报道。报纸出来的第二天,弗雷特伍德竟接到球星贝克汉姆的电话,贝克汉姆鼓励他要坚强,并邀他共进晚餐。6月8日,在爱丁堡市的一家餐厅,贝克汉姆和弗雷特伍德父子两坐到了一起,贝克汉姆送给弗雷特伍德一件球衣,捧着这件珍贵的礼物,他激动地对贝克汉姆说:“我一定要成为你这样了不起的人。”
弗雷特伍德和贝克汉姆共进晚餐的新闻传遍了大不列颠岛,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渴望做球星的粘多糖小男孩。他家的电话响个不停,汇款单也像雪花一样飘到他手中。很快,捐款便达到了10万英镑,这足够弗雷特伍德吃半年的药了。
尽管有这么多人帮助和鼓励,却仍然阻挡不了病魔蚕食弗雷特伍德的速度。自从发病后,弗雷特伍德的身高几乎停止了生长,而且手指也开始出现了卷曲。
就在本一家陷入绝境时,美国拜玛琳药厂打电话告诉他们,将免费向弗雷特伍德提供3年最新研制出的β葡糖苷酸酶。这种药能降解体内的糖氨聚糖,有效缓解粘多糖综合征病情。由于该药还在试验阶段,于是选中弗雷特伍德来试验。
这个好消息让本一家振奋无比。不知是严格服药起了作用还是大不列颠的真情感动了上帝。从2006年冬天开始,弗雷特伍德不仅发病的间隔越来越长,而且双腿也可以下地走路了。
2007年的春天,弗雷特伍德看到一个泰国小女孩身患粘多糖综合征,因无钱医治不得不在家等死的新闻。弗雷特伍德对父亲说:“世上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处在痛苦的疾病中,我很幸运得到了人们的帮助,可那些孩子却不能。我觉得我必须感恩,用最真诚的方式去感谢他们。”约翰也深有感触,儿子的病能好转,与其说是生命的奇迹,倒应该说是一场爱的奇迹。
然而,拿出记载着曾给弗雷特伍德写信、打电话或汇款过的人的花名册,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人名,本一家却想不出用什么方式去感谢他们才好。
爱的感恩
2007年4月10日,约翰带儿子去医院例行检查,医生惊讶地发现弗雷特伍德的骨骼不少地方都变光滑了,这表明他的疾病正在好转。不过,尽管如此,弗雷特伍德的身高依然停止了生长,而且体力很差。最后,医生说,如果能进行适度的运动,或许能帮助他更快地恢复体力。
那个周末,本一家所在的社区举行爬山活动,他们全家都参加了。弗雷特伍德那天爬完山回家后精神却格外好。望着弗雷特伍德脸上浮现出的久违的红润,约翰陷入了沉思,苏格兰虽然面积不大,可到处都是山,其中仅休•蒙罗统计的高山就有284座,人们将这些山统称为“蒙罗山”。帮助过弗雷特伍德的人遍布苏格兰,遍布在每座山的脚下,如果带着儿子去爬山,并对山脚下的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们说声感谢,岂不是更有意义?而且,带儿子爬山,也可帮助儿子恢复体力。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约翰打算第一站就带儿子爬位于苏格兰南部的切尔诺山,这座山海拔只有420米,对于身体处于康复期的儿子来说,比较合适。
出发前一周,弗雷特伍德就和哥哥姐姐一起折纸鹤,并在每只纸鹤的翅膀上写上《圣经》里的一段话:“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常常思念与记挂。”
2007年5月8日,约翰父子俩整装出发了。来到切尔诺山所在的芒克小镇,按照曾帮助过弗雷特伍德的花名册,他们首先来到了一个叫德拉蒙的老爷爷家。然而见到德拉蒙老爷爷第一面,弗雷特伍德便呆住了,原来德拉蒙因为重度白内障,已经双目失明了。当德拉蒙老人得知自己帮助过的粘多糖小男孩走到他面前看他时,激动地不住抚摸着弗雷特伍德的脑袋说:“感谢上帝,你是个幸运的孩子,以后会有好运气的。”
走出德拉蒙爷爷的家,父子俩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如今却失去了健康,自己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可是,怎么帮助德拉蒙呢,父子俩却没有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约翰便带着弗雷特伍德开始爬切尔诺山,山并不太高,黄昏时分,父子俩便下山了。刚下到山脚,弗雷特伍德便远远看到草地上聚集了很多人,还燃起了一堆熊熊的篝火。当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出现在人群中时,人们立刻将他们围住。父子俩诧异地站在原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时,一名记者走上来说:“当小镇上的人们得知弗雷特伍德不仅在逐渐恢复健康,而且打算对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说感谢时,都非常感动,于是为你们举行了这场篝火晚会。”
晚会上,大家为父子俩送上了精彩的节目和真诚的祝福,小镇镇长拿出了一张5000英镑的支票,对弗雷特伍德说:“这是小镇居民的心意,希望你能完全恢复健康,战胜疾病。”那晚,弗雷特伍德怎么都睡不着,他想起了失明的德拉蒙。
离开小镇那天,弗雷特伍德将5000英镑的支票给了德拉蒙,要他去做手术。望着德拉蒙从满是皱纹的脸庞中露出的笑容,弗雷特伍德更加坚定了靠爬山凑钱帮助更多人的决心。
2007年10月的一天,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开始攀登位于苏格兰中部海拔1520米的苏尼尔山雪山。然而,登到山腰处时,忽然听见头顶一声巨响,大家大喊:“不好了,雪崩!”瞬间,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只觉得眼前一黑,便被压在了大雪下。幸运的是约翰埋的比较浅,他立刻从雪堆里爬出来,然后拽出埋在雪里的儿子,然而弗雷特伍德已经昏迷不醒了。
正在约翰心急如焚时,救援的直升机赶到了,在救援队的帮助下,遭遇雪崩的人被及时送到了医院,弗雷特伍德被救醒过来。然而,身体康复后的弗雷特伍德完全忘记了刚刚发生的危险,决定征服苏尼尔山。
当弗雷特伍德和父亲终于站在苏尼尔山山顶时,望着远处层层的高山和触手可及的白云,他对父亲说:“只要我们敢想,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爱的散播
在父亲的陪伴下,弗雷特伍德已经陆续成功登上了50多座“蒙罗山”,最高的海拔1820米!每到一个山脚下,弗雷特伍德都会亲手将感恩的纸鹤送到每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手上,而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个意志力顽强的小男孩在筹集善款帮助更多人时,都会纷纷解囊为他的基金会添砖加瓦。
弗雷特伍德将每张站在山顶的照片都传到了博客上,那些从小脸蛋里散播出的灿烂笑容,感染了看过博客的每个人。尽管因为登山,弗雷特伍德的身上到处都是伤痕,然而他却从未放弃自己登山的目标。一时间,他的博客成了意志力和乐观精神的来源地。更棒的是,此时他的“基金会”已经有了26000英镑。每到一处爬山,他们不仅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真诚地说声感谢,递上自己亲手折的纸鹤,更会用基金会里的钱,帮助沿途遇到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除了这些,弗雷特伍德的身高也有了变化,因为粘多糖症,他从3岁半到6岁的身高都是110厘米,然而,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他已经长到了122厘米!如今的弗雷特伍德,依旧每天要吃各种酶来分解糖分,但日渐康复的他,已拥有了红润的脸庞和轻盈的步伐,创造了一个伟大的生命奇迹!
时间在爬山、感恩与凑集“爱的基金”中飞驰而过。弗雷特伍德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健康与爱,更在一个个危险和一次次极限的拼搏中,变得更加勇敢。
2011年9月2日一早,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就开始攀登奥克尼山脉。黄昏,10岁的弗雷特伍德终于傲立在了奥克尼的山顶,这也宣告他成为了苏格兰最小的征服所有蒙罗山的小勇士!而他,曾是一个数次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粘多糖患者。
顷刻间,全球所有媒体都对弗雷特伍德长达4年的爬山之旅进行了详细报道,4年爬了284座山,平均每个月都要攀登6座高山,这对于一个还不到10岁的并且患有疾病的男孩来说,该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啊。小男孩红扑扑的脸颊和灿烂的笑容,铭刻在了每个看过的人心中。
通过4年多的爬山,弗雷特伍德的身体已无大碍,身高已经长到了140厘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他的“爱心基金会”也有了高达4万多英镑的资金,他已经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慈善网站,用于系统而透明地使用这笔善款。
弗雷特伍德下一个目标是向阿尔卑斯山脉进军,并要永远将爬山这一行动保持下去。弗雷特伍德在爱中康复,又用登山这一行为,将浓郁的爱散播到苏格兰及世界各地的故事,将继续温暖着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编辑/季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