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月平
(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 乐清 325608)
当前,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围生医学得到显著的提高。此外,剖宫产适应证范围不断增大,剖宫产率快速提高。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常常面临着疼痛、禁食、失眠等诸多异常状况,乳汁分泌量不断降低,这些都给产妇的身体恢复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加快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促进产妇泌乳量的提高,改善纯母乳喂养率。现对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本组资料共计126例,均为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5.2±3.7)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2.6)周;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出生体重2450~4250g。无其他影响吸吮因素。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63例(常规护理),两组在年龄、孕周、剖宫术原因、新生儿 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了产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安排了专业护士进行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鉴于产妇在产前出现的不同异常心理,护士在产前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产妇和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优点充分认识,以尽快转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另外,需结合产妇的职业、学历、年龄等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对产妇讲解泌乳与心理应激之间的关联科学,说明剖宫产使用的药物经过母体的消化吸收,对新生儿不会引起异常影响,这样可以防范产妇出现的心理顾虑。
1.2.2 哺乳护理
因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h内有着强烈的觅食反射,术后母婴同室后需尽快实施以下方案:早接触,早吸吮,早授奶。具体情况为在婴儿脐带处理结束后,进入病房的30min里需配合护士的帮助和母亲局部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并引导产妇正确的授奶技巧[1]。产妇在手术当前需进行卧位哺乳,术后4h则保持半卧位,l天后保持坐位环抱式哺乳,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成长,对于产妇切口的愈合也有帮助。而对乳头出现异常状况的产妇,护士要对其做乳头伸展、牵拉等运动,然后让婴儿含接吸吮;对乳头皲裂者,需让其先喂皲裂较轻的一侧,喂奶前对乳房按摩;乳汁分泌量较小者,应让婴儿先吸吮母亲乳头,再用小勺补给人乳库的母乳,以保证婴儿的营养达到要求。
1.2.3 饮食护理
产妇在术后尽快进食对肠的蠕动有促进作用,可降低肛门的排气时间,促进乳汁的分泌。护士需要引导产妇术后3h进食半流质饮食,如:米汤汁等。为改善排气则要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产妇需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体足够的维生素、纤维素。此外,添加铁剂、钙剂和盐类有助于乳汁的分泌。
1.2.4 睡眠护理
由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受到刀口疼痛的刺激而影响睡眠,相应的激素也出现不良反应,这些应激源给产妇的乳汁分泌带来影响。若条件允许,麻醉科安排产妇接受术后镇痛,这对于缓解剖宫产妇的伤口疼痛很有帮助[2]。处理后,病人的睡眠状况改善,心情得到调整,促进了乳汁的分泌。护士需引导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时睡眠的习惯,保证1天的睡眠时间达8~9h。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开奶时间为(53.94±7.90)h,对照组为(57.37±7.60)h,两组开奶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泌乳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第3天两组泌乳量比较 (例)
产妇在完成分娩之后,孕激素、雌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使得抑制丘脑下部及垂体的功效减弱,增多了泌乳素的分泌,降低了泌乳素对激素分泌的抑制,加快了乳汁的合成、释放。由于泌乳调控受激素调节在神经反射条件下完成,使得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剖宫产妇术后的疼痛、活动、情绪等,经过神经反射可直接、间接地对下丘腑及垂体功能带来影响,阻碍了泌乳的顺利进行[3]。面对术后产妇出现的不同问题,我们选择了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早产妇的开奶时间,经3天的观察发现泌乳量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剖宫产妇采取护理干预,能显著调整和手术相关的症状、体征、心理问题,维持了母婴的生命安全。
[1]黄理,罗美华,林玲.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按摩配合暗示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1-3.
[2]杨世萍,张淑萍,李静,等.剖宫产术后3h产妇进食米粥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62-463.
[3]张晓菁.哺乳期的营养管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2(4):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