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失眠的取穴规律探究

2011-05-12 08:17陈屏汪崇琦刘丽敏王升旭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醒脑失眠症安神

陈屏 ,汪崇琦 ,刘丽敏 ,王升旭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15)

失眠(Insomnia),又称“不寐”,指以经常的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轻者入睡困难,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眠。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目前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很多,而针灸疗法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发展并发挥优势,使其治疗时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近1年来针刺治疗失眠的取穴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体针取穴

在51篇文献中,47篇选取体针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十四经选穴、经外奇穴,醒脑开窍针法、子午流注法及辨证取穴等方法。

1.1 十四经选穴

经过对42篇[1-42]采用体针治疗失眠文献的阅读,对其选穴统计后发现,其中主穴出现频率较多的穴位如表1所示。

中医学认为失眠症与许多病症有关,其中心、肝、脾、肾的虚损为主要原因。由于气血、脏腑失于调和,阴阳逆乱而使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故而发病。《景岳全书◦不寐》谓:“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神门穴是心气出入之门户,是针灸历代医家公认的安神定志要穴;百会系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可调理一身之气机,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三阴交是足三阴之交会穴,可调理足三阴经之经气,对于阴不足而阳偏亢之不寐可益肝肾之阴,敛浮越之阳;内关别走三焦经,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具有健脾养肝强肾、清心醒脑、养血安神之功,与神门穴相配,为原络配穴,可奏和胃安神之功,治疗失眠效果尤佳;神庭,为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具有潜阳安神,醒脑熄风之功,为治疗失眠、头痛要穴;中医认为睡眠与卫气营阴及阴跷脉、阳跷脉有关。照海属足少阴肾经穴,阴脉所生,足内踝下;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穴,系阳跷脉之所生。两者配合使用,可以调整阴阳跷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足三里有调气血、补虚损的作用,取之益气养血,健脾安神;太冲其性下降,善于疏峻开导,泻之可清泄心肝之气火;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交会穴,具有清头明目、开窍益聪之功。

表1 针刺治疗失眠十四经取穴频次

头穴对调整大脑皮层的作用较体穴直接而力专,头穴透刺法可直接刺激人体额、顶区的神经,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头部透刺还可改善头部额、顶区的血液循环,以激活额、顶区神经的睡眠功能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共3篇[40-42]文献采用头部穴位透刺法,其中分别为百会或神庭透刺前神聪、强间透刺后神聪、左右头临泣透刺左右神聪。

1.2 经外奇穴

在对以上的43篇文献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主穴较多为经外奇穴,其中四神聪出现29次,安眠穴出现17次,印堂出现9次。四神聪,百会之前后左右各一寸,计四穴。具有镇静安神,清利头目,醒脑开窍的作用;安眠穴是经外奇穴,主要有安神镇静的作用,经临床观察,是治疗失眠最有效的穴位之一。印堂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难经◦二十八难》道:“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具有清理头目、醒脑开窍的作用。董利强[43]采用针刺安眠穴、睡眠穴(手背第 1、2掌骨之间,合谷与三间穴连线中点)治疗失眠。

1.3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法重在醒神调神,开窍启闭,达和阴阳。具有调气血,安神志,通经髓之功。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为内关、人中和三阴交。《灵枢◦经脉》曰:“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之功,是治疗心神疾病、消化道疾病的首选穴位。其中1篇[44]文献采用醒脑开窍合三神针治疗失眠 ,其主穴为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四神聪、神庭、本神(双)。醒脑开窍法重在醒神调神,开窍启闭,达和阴阳;头三神即四神聪、神庭、本神三穴的总称。诸穴配伍,相益得彰,具有很好的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之功能。

1.4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是古代针灸疗法的一种,与灵龟八法同属按时配穴法。本法以十二经中的六十六个五腧穴为基础,结合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并随日时的变易推论十二经气血运行中的盛衰、开阖情况,作为取穴的依据。子午流注纳支法是根据十二小时经气流行顺序而采取“补母泻子”的一种治疗方法。依据患者本身睡眠时间障碍的不同,开取其所生经的腧穴,如子时入睡困难可开胆经的荥穴侠溪。其中1篇[45]文献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睡眠,主穴为百会、内关、公孙、太阳、照海、安眠,及依据睡眠障碍的时间所取之腧穴。

1.5 辨证取穴方法

在失眠的针刺治疗中,有2篇[45-47]文献采用辨证取穴治疗。其中袁氏[46]将失眠分为5型,各型主穴不同。如肝郁化火型取风池、足窍阴、行间;痰热内扰型取中脘、丰隆、厉兑、隐白;阴虚火旺型取心俞、肾俞、大陵、神门、太溪穴;心脾两虚型取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心胆气虚型取阳陵泉、胆俞、内关、三阴交。而许氏[47]将失眠患者依照体质辨证选取主穴,如少阳人取太白、太溪、少海;少阴人取神门、合谷、足三里;太阳人取少府、太渊、太冲;太阴人取灵道、太渊 、太冲 。

体针配穴一般根据不同证型选取,如:心脾两虚型配心俞、脾俞、足三里、厥阴俞、三阴交;心肾不交者可配心俞、肾俞、太溪、太冲;阴虚火旺型加肾俞、太溪;肝阳上扰型可配肝俞、行间、风池、太冲;脾胃不和型可配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丰隆;心胆气虚型可配心俞、胆俞、丘墟、气海。

2 头针取穴

《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头针穴位定位共14穴(线),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大多是大脑兴奋过度而致,其中1篇[48]文献采用额旁Ⅰ线为主配合神门穴治疗失眠。额旁Ⅰ线为《头针穴名国际标准方案》中十四条标准线之一,位于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至眉冲沿经向下1寸,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经过此处。这三条经脉与睡眠都有着内在联系。

3 腹针取穴

由薄智云先生总结归纳的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微针系统。其取穴特点是将腹部穴位视为一个小的空间系统,主要适用于内因性疾病。

3篇[49-51]采用腹针治疗失眠的文献,均选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 、气海、关元)之法 ,调理脏腑,以后天养先天;配合足阳明胃经的滑肉门、外陵——腹四关,通调气穴、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以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若再配以双上风湿点起到疏肝理气、降逆除烦、缓解精神紧张。

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很多学者配合其他治疗方法的方法,如51篇文献中,有34篇文献采用综合疗法,其中体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共8篇;体针配合推拿、火罐治疗,共11篇;其他配合药物、穴位贴敷等,共15篇。

综上,通过对近1年针刺治疗失眠的文献研究后发现,多数学者采用体针取穴,所选取穴位主要为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内关、安眠、神庭、照海、申脉等;部分学者采用醒脑开窍法、辨证取穴和子午流注法;亦有部分学者采用头针和腹针治疗失眠。

[1]赵志勇.电针治疗失眠60例[J].河南中医,2010,30(1):82.

[2]徐世芬.健脑调卫针刺治疗失眠的时效性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6):886-888.

[3]何凤麟,蒋元模.平调阴阳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40-941.

[4]韩西荣,吴晨燕,杨改琴.醒脑安神针法治疗失眠85例[J].陕西中医,2010,31(8):1055-1056.

[5]钱进珠.针刺治疗失眠13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6):120-121.

[6]韩洪静.针刺治疗失眠39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231-232.

[7]阮经文,易玉珍,严英硕,等.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8):1616-1620.

[8]王红玉.针灸治疗失眠症43例[J].陕西中医,2010,31(8):1056-1057.

[9]周菊蘋.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失眠症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5):20-21.

[10]周辉,陈晓薇,汤竞南.头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失眠3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7):2608-2609.

[11]丁喜瑞,古永明.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失眠4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5):50-51.

[12]阮志忠,陆瑾,李静.针刺配合拿、捏风池穴治疗失眠症3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02):19-20.

[13]刘成峰,夏春发.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失眠34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4):43-44.

[14]李君.针刺推拿治疗失眠8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1):31-32.

[15]吕岑,熊芳丽,杨禹.针刺推拿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74-75.

[16]李勇.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失眠症69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8):119-120.

[17]刘晓娟.健脑安神针刺法为主治疗失眠症7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95.

[18]胡仲波.Forty-eight cases of insomnia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cupping on the back[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0,30(3):56-58.

[19]付霞.针刺配合火罐治疗失眠5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31-832.

[20]闫佑民,白娜.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失眠26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2):47-48.

[21]刘薇,王庆枝.针刺配合阿胶黄芪口服液治疗失眠症60例[J].河北中医,2010,32(3):403-404.

[22]赵井财.针刺穴位联用血塞通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30.

[23]韩知.针药并施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149.

[24]刘永立,李明超.针药并用治疗失眠50例[J].光明中医,2010,25(10):1871.

[25]张燕,李征.针药并用治疗失眠52例[J].河南中医,2010,30(2):184-185.

[26]陈茹.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66-67.

[27]田阿芳.针刺神门为主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失眠1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3):47.

[28]张欣,严兴科,王富春.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经外奇穴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24-26.

[29]张欣,严兴科,唐强.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跷脉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686-687.

[30]冯润枝.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5):996-997.

[31]张小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4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1):45.

[32]余芳,张唐法.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8):24-25.

[33]王晓惠,徐元忠,胡文标.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6):410.

[34]朱静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15.

[35]柴路.经络针刺结合耳针治疗失眠 4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21-822.

[36]帅文玉,赵亮,康颖倩.毫针及耳穴压丸加失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2010-2011.

[37]李智.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35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1):88-89.

[38]王雷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4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46-47

[39]何邵宏.针灸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顽固性失眠[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9):1376.

[40]张治强.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9):1658:1660.

[41]周章玲,石现,李绍旦,等.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2):126-130.

[42]董建萍,杨杨.针灸治疗失眠症52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2):42-43.

[43]董利强.针刺安眠穴、睡眠穴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症30例[J].河北中医,2010,32(4):537.

[44]山坡,安洪泽.醒脑开窍合头三神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11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44.

[45]李振,宁飞,李倩,等.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69-70.

[46]袁香华.失眠症的中医辨证施护[J].医学信息,2010,23(6):1924-1925.

[47]许成豪,韩一龙.朝医太极针疗法治疗失眠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685-686.

[48]景宽,刘春.针刺额旁Ⅰ线为主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217-1218.

[49]李漾,郑德采.腹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914-916..

[50]魏建雄.腹针治疗失眠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07):61-62.

[51]李黄彤,黄泳,陈麟.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症6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4):558-559.

猜你喜欢
醒脑失眠症安神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苦瓜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