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祝
杨贵祝,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现任天津市第四中学教学研究督导室主任,市级学科带头人;被评为天津市普教系统教改积极分子、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先进个人、局级“十佳”青年教师等;曾荣获天津市优质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减负”是对新课程改革寄予的厚望之一,“轻负优质”也是社会对当今教育的一种期盼。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也许说“越减负担越重”可能有些片面和夸张,但靠师生“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命”来实现高分、高升学率的现象还随处可见;审视我们的课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物桶”的“灌注式教学”、“保姆式教学”还时有存在,“题海战术”在某些教师的课堂上也还很有市场。学生大量的时间被占据、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丧失了最宝贵的“学会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被培养成了“塞满了知识的储物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伤害”学生的背后是教师付出的繁重的劳动,有些教师甚至为此牺牲了身心健康。基于此,如何“减负”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想,只有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才有可能实现“轻负优质”的理想教学效果。
什么是高效课堂?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即,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同时,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所以,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长及积极的情感体验三者的和谐统一是高效课堂的集中体现。下面我谈谈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没有情感做支撑的课堂,教学手段再高明都是苍白无力的!首先,我们面对的学生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需要“科学地管理”,更需要“真情地呵护”。对于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不经意地赞赏”、“表扬式地批评”也许比“苛刻地管理”更有用!其次,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需要“谆谆地教诲”,更需要尊重、需要倾听!对于这些“与教师平等的人”,“倾情地对话”、“和谐地沟通”也许比“教师的教诲”更有效。所以打造高效课堂,关键是用真情打开学生的心扉,用真心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俯下身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呵护学生,做到以“情”促“学”,我们的教学才可能达到高效。
心目中没有学生的教学设计,再巧妙也只能是无效或低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学生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的辅导,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总之,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过程要服务学生的学习。一堂课的效果不在于我们“讲”了些什么,而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千万不要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物桶”,教学设计单一地围绕学科知识的传授来展开,仅停留在传授给学生那些知识的层面上。我们一定要在对学生的能力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去审视教学材料,合理地组织教学。
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最终归宿。课堂效果的高低,固然要衡量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衡量学生是否收获了学习的方法。如果我们把知识比作“金子”、学习方法比作“点金术”的话,对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金子”,而是“点金术”。“金子”越多负担就越重,而“点金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学生成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一方面源于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感悟,同时也有赖于教师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渗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多一些“如何渗透学法”的思量,同时要摒弃“保姆式的教学”,坚定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个性发挥的空间。如,在高中生物“细胞增殖”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不是面面俱到地给学生讲清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诸多变化,而是要让学生领悟以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图像为依托,从图形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三位一体地把握细胞增殖规律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智慧主导下的一门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卓尔不群的智慧和专业技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关键作用。所以,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俯下身去、静下心来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一方面,通过自主研修,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不断地丰厚、强健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善于合作学习,在教学上人无完人,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缺点(也许自己感觉不到),相反,每个教师也都会有自身的优点(除非你不去发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融入集体,多发现周围同事的优点,自己从中多汲取营养,多努力参与集体的教学研究,把自己个性的发挥与集体研究的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做学习型教师,不仅对青年教师重要,对于那些在教学方面有一定建树的教师也同样重要。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指望一次或几次成功的经验,能够解决一辈子的事情!
思想支配行为,认识指导实践,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高效意识”做支撑。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的“勤奋”,所以人们经常把“勤能补拙”挂在嘴边。但是,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勤”不一定能补“拙”。勤奋也许能够弥补教师能力上、经验上的欠缺,但绝对弥补不了“不动脑”所造成的观念的僵化、技巧的缺失、灵感的匮乏。同样,“五加二、白加黑”保姆式的勤奋,也许能够成就学生的高分,但绝不会打造课堂的高效。因此,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本身有追求高效的意识,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勤于动脑的“懒人”。当然,“懒”只能建立在“勤于动脑”的基础之上。望着学生,多用脑去想一想“怎么做才能使学生的收效更大、兴趣更高”。看着自己,多用脑去反思“哪些教学行为会更有效”。教学的灵感往往从“反思”中产生!同样,我们的高效课堂也往往是从“反思”开始!总之,懒得“课上多说”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多思、多做”,懒得“课后补课”就要想办法“使学生课上全部掌握”。“懒”需要科学方法的引领,是智慧的积淀,是“高效”的体现!“懒”是对“五加二、白加黑”的摒弃,“懒”对自己是一种“解脱”,对学生是一种“解放”!切记:当我们觉得学生身上存在很多问题时,往往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策略!这时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