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批注摭谈

2011-05-10 08:03董新玉
天津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思考题翠鸟词句

■董新玉

董新玉,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执教国家级、市级观摩课,所执教的语文课获得天津市第四届“双优课”比赛一等奖;在天津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走进当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课堂,我们经常会看到“批注”的身影。但真正能做到有效批注的学生少之又少。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只言片语,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有效批注,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激发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实践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会符号——打好批注的根基

要想做到有效批注,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批注符号,并明白这些基本符号表达的含意。教师可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二、教给方法——做好批注的引领

学生手中的文本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不乏名家名篇。每一篇文本所涉及的字、词、句、段、篇非常值得学生去欣赏、借鉴。但到底该怎样去批注,对于初学批注的学生还是个难题。如果教师在此不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进行示范引领,长此以往,许多学生的批注能力就会得不到提高,批注也会流于形式。因此,指导学生抓准批注点、教给其方法,并进行示范引领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一)抓准批注点

一篇文本,它的批注点不外乎是它的重点、难点、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最初阶段,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拿到一篇文本后,该从哪里切入进行批注,而不是茫然地无从下手。

1.关注课文中的“小泡泡”。

翻开学生的课本,我们常常会看到编者在文本的某一个地方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和学习建议。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金色的草地》中“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翠鸟》中,“翠鸟的动作真快呀!”《赵州桥》中“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其实,这就是编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关注课文重点语句用词之精妙以及文章的写法,教师应该指点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小泡泡”,认真阅读课文,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产生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进行批注。

2.关注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题。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围绕主题设计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阅读提示,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同样也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这些来进行自己的批注,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的阅读提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父母之爱的。”这段阅读提示很明确地给读者指出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父母之爱;学习任务:把握主要内容、抓住描写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体会父母之爱,并学习这种写法。教师就可以据此让学生预习的时候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提前批注,为课上的对话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如课后思考题,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课文后第2题:“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第3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些思考题很清楚、明确地为教师、学生指出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出了有深度的思考题,学生同样可以据此思考并进行批注。

(二)教给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种批注方法:

1.注释式批注。是指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疏通障碍,将从工具书或参考书上得到的一些资料批注在书上。如,一些词语、课文中人物的背景资料等。

2.理解式批注。是指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对文本中一些明显的语言特点或是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开国大典》中“会场上响起了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有的学生在旁边批注:夸张。声音真大!人们太激动了!再如,课文后的思考题之一是,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的学生批注:时间顺序;有的学生批注:看事情发展顺序。

3.质疑式批注。学生在预习、课中甚至学完本课后针对文本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如,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篇文本,可以从课题、课文的词句、课文的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质疑。如,《圆明园的毁灭》有的学生批注:“毁灭”只有一段啊?重点写的是辉煌啊!为什么题目还叫“圆明园的毁灭”啊?

4.抒情式批注。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而有所收获的语言文字。抒情式批注是学生心灵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振的真情流露。如,对人教版五年级上《慈母情深》中母亲动作的一系列描写:“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有的学生批注“母亲如此辛苦,如此劳碌,还一点儿没犹豫掏出钱给孩子买书,真是慈母情深啊!”又如,对《永生的眼睛》作抒情式批注:“是啊!琳达的父亲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一颗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心啊!”

(三)示范引领

学生有了批注的“抓手”之后,教师应该进行示范引领,让学生从最初的模仿批注开始。如,《翠鸟》一课中,“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一段话需要引导学生体会翠鸟动作真快!

教师示范引领时,可先将“疾”字圈画出来,在旁边批注上“好快呀!”,然后投影示范,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批注”,就是将自己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认真研读这段话,圈画其他能表现出翠鸟动作之快的词句,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同样,在指导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学生的批注非常精彩,应及时展示,让其他学生欣赏、借鉴,起到引领作用。

三、抓好落实——把关批注的每一个环节

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仅仅是课上给学生短暂的自主批注时间,就马上进入师生“对话”,效果不佳。因此,课前预习时的有效批注至关重要。

预习阶段,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课文上圈、点、批、注,收集相关资料,进入文本,写下自己的感悟联想,提出疑难,赏析语言,评点人物等,把读、思、写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带着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课堂。

为了保证课前批注有效,教师首先要指点学生本课可从哪些地方进行批注,然后再采取小组合作预习、小组比赛、我是批注小能手等活动,激发学生批注的兴趣,慢慢帮助学生养成课前批注的好习惯。

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后批注,一篇文章学完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深受感染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或情感。此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用一段话表达出来,这时的批注则上升到了最高层次。

四、循序渐进——定准学段批注的侧重点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还要关注到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不能过高地拔高要求。

如,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喜欢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圈画生字、标出自然段、画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进行理解式批注。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此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特别是那些能表现出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词句,进行质疑式、注释式、抒情式批注。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此阶段就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积累,运用多种批注方法,自主地与文本创造性地对话,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交流,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

学生批注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批注,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就一定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使之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思考题翠鸟词句
翠鸟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翠鸟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