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在河南冬小麦种植及气候适应中的应用

2011-05-09 07:40君,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年4期
关键词:农谚旱灾播种期

尹 君,苏 筠

(北京师范大学 a.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b.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0 引言

地方性知识或叫做本土知识,是指具有文化特质的地域性知识,是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组织的人们,在长期日常生活互动中形成的经验性知识,其往往是一种“诀窍”、实践技艺、习俗、规范[1]。农谚作为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是在中国农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地方性知识”。农谚是以地方自然条件、技术能力为认知背景的农业生产经验的提炼,因此,具有生动形象的认知、传承意义,同时具有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有效性。本研究将通过建立农谚反映的冬小麦生育期时序关系,并利用气象测量数据分析农谚与冬小麦生育期气温变化、降水及旱灾适应的关系,进而使定性经验农谚与定量气象观测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探讨地方性知识应用研究的方法;研究传统农谚在现代种植、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应用。另一方面为研究地方性知识的应用及适用性提供了实证案例。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经过收集整理《中国谚语资料》[2]、《农谚选》[3]、《河南农谚浅释》[4]、《冬小麦栽培农谚浅释》[5]等专著中农业谚语,筛选出针对河南冬小麦种植及旱灾适应的农谚266条,分为12个大类:冬小麦生产重要性、轮作倒茬、麦田整地、施肥、良种选用、灌溉、播种、合理密植、生长发育、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成熟与收获等。

针对研究区域及农谚的地方性特征,在河南的众多气象站点中选择了3个代表性站点:洛阳、开封和信阳。其中,洛阳为河南西北部山地丘陵的代表,开封为河南中东部平原的代表,而信阳作为河南南部地区的代表。选取的每个气象站点都有1951—2003年的气象数据。在对关于河南冬小麦种植和旱灾适应的农谚进行概括的基础上,了解到农谚中涉及的气候气象数据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的水热上。针对冬小麦各生育期的需水特点,首先将研究区域1951—2003年的日降水量转化成为历年的旬降水量,得到研究区域旬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变化。然后在时序上把月旬时间与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时间进行匹配,得到冬小麦各生育期内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变化。农谚中的热,主要是冬小麦全生育内各阶段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其中,在冬小麦的播种阶段,主要考察不同播种时间对于冬小麦成苗的影响:首先根据冬小麦播种的气温条件得到研究区域历年冬小麦播种的气温指标,然后计算不同播种时段的积温变化。在冬小麦的越冬、拔节孕穗及灌浆阶段,主要考察日均温的变化:计算研究区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历年日均温,并与对应生育期上冬小麦所需的日均温指标进行比较。

2 农谚反映的冬小麦生育期时序关系

冬小麦的一生可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6]。从播种到成熟大概是从播种年份的9月末10月初到翌年的6月初。

根据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农谚,并参考《中国谚语资料》、《农谚选》、《河南农谚浅释》、《冬小麦栽培农谚浅释》等对于农谚的解释,可以建立农谚反映的冬小麦生育期时序关系(表1)。由此可以看出,农谚从多个方面对河南省的冬小麦生产进行指导。在田间管理上,农谚指出“土地不深翻,麦根无处钻”、“伏天抓破皮,强似秋后犁一犁”、“麦子锄三遍,麸子变成面”等,要适时地对麦田进行深耕、暴晒、锄耙。在灌溉方面,农谚指出“麦收底墒”、“早浇返青水,晚浇拔节水”等,在冬小麦种植中要注意做足底墒水,浇好冬灌水,早浇返青水,晚浇拔节水。在施肥方面,农谚指出“麦施三遍肥,穗多、粒多、籽又肥”、“冬追金,春追银”、“出九不追肥”等,在冬小麦生育期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注意适时适量施肥。农谚还指出了冬小麦生育期内雨雪霜风旱等对其生长和收获的影响,如“春雨贵如油”、“麦吃三月雨,还怕二月旱”、“麦怕正月暖,二月寒,三月霜,四月雾”等。此外,农谚还从轮作倒茬、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及冬小麦播种等方面对河南冬小麦生产进行指导。

表1 农谚反映的冬小麦生育期时序关系Tab.1 The winter wheat growth timing relationships reflected from farming proverbs

3 农谚与气候适应

3.1 农谚与播种

适期播种是冬小麦形成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过早,麦苗越冬前生长旺盛,形成旺苗,大量消耗养分,入冬后易受冻害,不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播种过晚,麦苗冬前生长积温不足,生长不充分,也不利于安全越冬。适宜冬小麦播种的气温指标:冬小麦要求播种期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18℃ ~16℃,从播种到越冬前停止生长≥0℃的积温为550℃ ~700℃[7]。18℃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上限温度指标,15℃为冬小麦适宜分蘖的温度指标,0℃为冬小麦停止生长的温度指标[8-9]。

经过对河南省洛阳、开封、信阳三地多年(1951—2003年)气温变化的统计,得到多年(1951—2003年)洛阳、开封、信阳三地日均温稳定降至18℃,15℃和0℃的日期变化;对此归纳极值,并统计出气温稳定降至各温度指标的最常出现的日期时段(表2)。

表2 日均温稳定降至18℃,15℃,0℃气温指标的日期变化Tab.2 The date of average temperature dropping to 18℃,15℃,0℃

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确定的气象指标还应从冬前积温做重点分析,因为积温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重要指标[9]。下面分不同播种期播种,对冬小麦播种到越冬停止生长的积温进行分析。冬小麦从播种到越冬前停止生长的零上适宜积温为 550℃ ~700℃[8]。

统计洛阳、开封、信阳三地冬小麦不同播种日期(即气温稳定降至18℃,18℃ ~16℃和15℃)到停止生长(即气温稳定降至0℃)的积温变化,得到以下结果(表3)。

表3 不同地区冬小麦不同播种日期到越冬停止生长积温变化统计表Tab.3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regions from sowing to stop growing in winter

从上述各地冬小麦不同播种日期到停止生长积温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洛阳地区在10月上旬播种,到停止生长的积温适宜,在此之前播种,积温偏多,造成冬前旺长,小麦易受冻害;开封地区同样在10月上旬播种,到停止生长的积温适宜,在此之前播种积温偏多,在此之后播种积温不足,均不利小麦越冬;信阳地区在10月中旬播种,到停止生长的积温适宜,在此前播种积温偏多,不利小麦生长及越冬。

研究区域的气象适宜播种期分别是:洛阳为秋分后寒露前,开封为寒露前后,信阳为霜降前后。而从农谚得出的各地适宜播种期如下(表4)。

与气象适宜播种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农谚中的冬小麦适宜播种期与实际气象适宜播种期相近,实际播种期略晚,特别是洛阳地区。地球气候正发生以“气温升高,降水分布改变”为特点的变化。为此,一些专家也开始了“华北平原秋分种麦是否适宜”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华北大部分地区适宜播种期推迟10 d左右[10],所以,农谚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7]。

表4 农谚中的各地适宜播种期与气象适宜播种期Tab.4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according to farming proverbs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3.2 农谚与冬小麦越冬、拔节孕穗和灌浆

农谚中对农业气温的概括除了体现在冬小麦播种期上外,还体现在冬小麦的其他生育期内:越冬、拔节孕穗、灌浆。农业气候学上对冬小麦的这几个生育阶段内的气温考察主要是日均温的变化。利用相同的统计、比较方法,还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1)从实际气象测量的冬小麦越冬期间日均温的变化可以看出,洛阳、开封、信阳三地日均温多年偏高,与农谚所说的麦怕越冬暖相应。特别是信阳地区,大多数年份冬小麦都不能稳定停止生长,从而造成冬小麦越冬期间生长过旺,抗寒力不足,极易受冻害。(2)针对冬小麦在拔节孕穗期间的温度要求,农谚提出“忌春寒”,与实际气象测量数据相符。(3)针对冬小麦在灌浆期所需的气温指标,农谚提出此时需要天气晴暖,忌干热风,与实际气象测量数据相符。

4 农谚对河南冬小麦旱灾适应的分析

河南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干旱是制约河南省冬小麦生长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对国计民生有严重影响[11]。

农谚中也有对冬小麦旱灾的认识,主要涉及的是农业上的“水”,就河南冬小麦旱灾而言,通俗的说就是冬小麦生长“什么时候怕旱”、“什么时候需水”和“什么时候的水有什么作用”。针对研究区域及农谚的地方性特征,以河南洛阳、开封和信阳3个代表站点为例,进行农谚对河南冬小麦旱灾适应的分析。

4.1 河南冬小麦的气象干旱

在时序上把月旬时间与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时间进行匹配,并将区域实际的气候降水量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各阶段的需水量[12-13]进行差额比较(表5和图1),其中,差额为正的表示不缺水,差额为负的表示缺水。可以看出:(1)在播种期间,各地区气候降水量能够满足播种需水量。考虑到河南大部夏季降水量特别是播种前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较大,所以,河南省各地播种期间并不缺水,基本不会出现旱情。(2)从越冬期到抽穗前,除了豫南的信阳地区外,豫西北的洛阳和豫中东的开封,各生育期都缺水,容易出现旱情。(3)而从抽穗到成熟,洛阳、开封、信阳均出现缺水,容易发生旱情。

结合洛阳、开封、信阳三地冬小麦各生育期内降水量,可以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播种前形成冬小麦生长所需的底墒水,其他生育阶段出现“贫水”。在对研究区域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河南冬小麦全生育期内缺水及容易出现旱情的阶段:越冬期、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抽穗—灌浆期、灌浆—成熟期。

4.2 农谚中的旱灾及适应

作为鲜明的地方性知识,农谚主要从两方面讲述河南冬小麦的旱灾:一是旱灾本身,二是旱灾适应。就旱灾本身而言,农谚指出了河南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易发生旱灾的时间,主要在冬小麦返青拔节、孕穗打苞以及灌浆期间,与气象干旱出现时间相应。

表5 冬小麦全生育期各阶段需水量Tab.5 Water demand in various stages of winter wheat

图1 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内降水量与需水量对比Flg.1 Comparis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demand within each growth stage of winter wheat

农谚针对河南冬小麦缺水及容易出现旱情的不同生育阶段,从气候降水和农业补水角度做出了对河南冬小麦旱灾的适应(表6)。农谚总结了各阶段气候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意义和影响,如“瑞雪兆丰年”。此外,农谚指出在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各个阶段做好农业补水,以应对干旱。

根据访问,在实际应用中,河南麦区农民常常会根据农谚所说进行干旱判断,并依据农谚时序进行适时灌溉。而农民判断灌溉补给水是否充足的感性认识,通常是土壤湿度:冬小麦种子萌发阶段,土壤含水量在25%左右适宜;冬小麦分蘖阶段,土壤含水量在70% ~80%适宜,过旱将抑制分蘖;冬小麦抽穗开花阶段,土壤含水量在75%左右适宜[13]。

综上所述,针对河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点和当地降水特点,农谚指出了冬小麦缺水及容易出现旱情的不同生育阶段;根据农谚,可以做出适当的旱灾适应。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关于河南冬小麦种植的农谚,总结出河南冬小麦从播种、越冬、拔节一直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的农谚-时序关系,并将农谚这种定性描述的经验性知识与器测数据之间进行比对验证,以达到量化表达,以此分析了农谚与气候适应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农谚中的冬小麦适宜播种期与气象适宜播种期较相近,但实际播种期较农谚略晚10 d左右。(2)农谚指出冬小麦越冬期怕冬暖,拔节孕穗期间怕春寒及灌浆期间需晴暖天气,均与实际观测的气象数据相符合。(3)针对河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点和当地降水特点,农谚指出了冬小麦缺水及容易出现旱情的不同生育阶段,具体而言,洛阳和开封地区从越冬期到成熟,都易发生旱情;信阳地区从抽穗到成熟容易发生旱情。根据农谚,可以从农业灌溉和降水等方面做出适当的旱灾适应。

表6 农谚与冬小麦旱灾适应Tab.6 Farming proverbs and drought adaptation of winter wheat

由此可见,多数农谚作为地方性知识和经验,是适用于指导当地的冬小麦种植的。但是,随着气候及技术条件的变化,部分农谚有一定的使用限制性,需要结合冬小麦生产实践,因时因地制宜,科学选用。本研究还可以在一些方面进行加深和扩展。比如探讨气候变暖对农谚适用性的影响;在研究农谚在农业上的应用时,可以以冬小麦产量的变化为依据,讨论农谚—气候—产量之间的关系。

[1]姚伟.地方性知识与地方教学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创新[J].高教研究,2009,25(2):23 -26.

[2]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资料室.中国谚语资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

[3]白露.农谚选[M].淮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4]袁剑平,柳家荣,白鹤杨,等.河南农谚浅释[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5]张起鹏.冬小麦栽培农谚浅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6]黄祥辉,胡茂兴.小麦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7]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等.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03 -1004,1006.

[8]张起鹏.冬小麦栽培农谚浅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9]欧阳海,郑步忠,王雪娥,等.农业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10]贾金明,王运行,王树文,等.濮阳市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气象,2006,32(9):99-105.

[11]成林,刘荣花,申双和,等.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规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4):3-6.

[12]黄祥辉,胡茂兴.小麦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3]史瑞青.小麦实用栽培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农谚旱灾播种期
蝗虫农谚试析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秋日,跑在农谚里的父亲
农谚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