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解析

2011-05-04 02:23戴元星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问题

戴元星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庞大,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民族地区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改进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众多学者对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建议。但大多数没有涉及到少数民族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性较差,不能起到改进和提高目的。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出发,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的特殊意义及存在的实质问题。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就业指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50-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4年为280万,2006年更是达到413万,2010年更是达到650万。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毕业生由于学校品牌、地域环境、民族特殊性、专业等因素就业难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毕业率甚至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上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小,存在着很多实质性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特殊意义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地方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建国以来,他们不仅为党和国家在研究制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我国广大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他们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就业指导工作直接关乎学校的生存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要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招生情况、学校的地位和社会声望。就业率绝对是衡量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关注和参与,要培养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局观念,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全局中综合考虑,统一安排。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民族团结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当今高校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系统而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良好的世界观、职业观、人生观、道德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校园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滋生出许多不良习惯,不利于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知道毕业后就业难、就业率很低的话,必然不利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特殊性决定了不利于发展民族团结。

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分析

(一)领导重视不够是主要原因

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领导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民族团结等问题,以为把这些学生管理好就万事大吉了;其次把招生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但对学生就业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招生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学校规模建设、传统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而对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过多地强调解决燃眉之急,大多是象征性的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例如,开设几堂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组织洽谈会、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内容和任务主要涉及思想教育、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巧指导四个方面。不重视市场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未能从求职的走向和市场规律对就业的深刻影响方面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领导层忽视了就业指导的深层作用,没有把就业指导摆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

(二)对民族地区就业市场、就业机制认识不全面,就业指导意向有偏差

随着国家开发西部的热潮,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整体经济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到西部去成了民族高校就业指导的一句典型口号,让很多毕业生误以为西部是一方乐土,有很多工作机会在等着他们。实际上这存在就业指导意向偏差问题,他们忽视了东部发展更快,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更是呈日益扩大之势;另外未把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大等因素考虑进去,民族地区经济提升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大远远低于毕业生的择业需求量的上升,多数毕业生回到家乡后才发现岗位少、竞争激烈、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待遇一般,令他们失望而归。还有对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制认识不全面,就业指导意向偏差使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困难。首先,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市场还不成熟,规模不大,服务效率较差,职责范围大多是为毕业生提供一些人事代理,人才信息登记、组织关系转接、举办小型人才交流会等服务,而这根本解决不了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次,有些地方仍在实行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体制,用人机制僵化。甚至某些地方存在用人唯亲、用人唯钱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个别单位人才储备意识差,缺乏长远规划,追求短期效益,不愿接收大学毕业生,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毕业生回到家乡后就业很困难、就业不理想。

三、未形成正规、系统、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一)正规的就业指导体系尚未建成

我国高等教育受长期的计划体制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更是近几年才逐渐设置就业指导机构,但大多数属于学生工作部门的一个附属机构,甚至有的高校把它挂靠在团委,工作模式简单、不正规;工作人员大部分属于兼职或者两个机构一个班子;在专门经费支持、办公条件、人员配置等方面重视度不够;更是没有形成以学校副校长或者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真正负责,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各院系积极配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另外在认识上大多数少数民族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普遍没有完全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工作不得力,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二)就业指导人员数量低、素质低、无职业化、专家化

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提出: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而实际的情况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力量相当单薄,上万人的高校里却只有几个就业指导老师,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而这些仅有的就业指导人员有的是原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有的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有的是复员军人转业,甚至将某些学历低、文化素质不高的领导、教师的家属、亲戚等安排到就业指导部门充当就业指导人员。院系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般情况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兼任,他们绝大多数在就业指导方面知识非常欠缺,未经过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有的虽然具有一些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有的有理论水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距离就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要求相差甚远,而真正具有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职业指导理论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几乎没有。因此造成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差、工作效果不理想,起不到真正為毕业生服务的目的。

四、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就业投资能力差、就业观念政策化、择业心态复杂

(一)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投资能力差

这表现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贫困山区或者西部落后地区,家境条件不够富裕,他们用在就业方面的投资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参加全国大型人才交流会的费用、去多家单位面试的路费、制作个人简历的费用、用于形象包装的费用、有的毕业生甚至沒有移动电话等,因此他们大多希望依靠学校的就业指导体系来获得就业的信息和机会。

(二)就业观念政策化、择业心态比较复杂

首先部分民族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仍有享受国家民族政策的等、靠、要依赖思想。民族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进校时是得益于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毕业时仍有一些考生把就业寄希望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上,对“双向选择”的认识较为模糊,未能真正树立起就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其次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和名牌高校毕业生一样都喜欢工资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如发达地区的政府机关、大公司、大企业或外资企业往往也是他们要选择的目标,而对小的企业、公司和落后地区的单位兴趣不大;殊不知这种岗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很高,应聘者往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胜出,对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来讲,选择这条谋职之道的确困难重重。最后导致就业过程中自信心不足,从心理上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不自信的低调,反映在就业中,就是不敢参加大型人才交流会,不敢正面推销自己,特别是在与名牌院校学生一起竞争时,不能看到自身长处,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家,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主动败下阵来,从而丧失了许多机会。

结论

重视和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当前重要的课题,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探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使我们认清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积极的找到应对措施是高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能否向着健康、良性、和谐方向发展的必然步骤。

参考文献:

[1]杨邦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

[2]李少奇,唐秀莲.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5,(1).

[3]徐萱春.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5).

[4]田爱民.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项世红,范润宽,徐鲁晋.论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5,(21).

[6]韦毅嘉,廖莎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