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尹利荣 付玉珍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是女性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1]。未及时治疗的PID可形成盆腔粘连、输卵管不通,导致异位妊娠、不孕、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后果。本研究应用4%透明质酸钠凝胶为已痊愈的PID患者实施输卵管通液术,以期预防PID后遗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的发生。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6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首次发病、已有性生活、未产及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女性7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推荐PID诊断标准[1]。剔除标准:近2周内使用抗生素,月经不规则,阴道出血,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推荐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选择静脉给药方案进行治疗[1],所有患者待治疗结束,月经干净3 d复诊,PID已痊愈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26.43±3.72)岁,未孕11例,1次妊娠流产史9例,2次妊娠流产史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5.87±3.96)岁,未孕10例,1次妊娠流产史12例,2次妊娠流产史8例。2组间年龄(t=0.571)及孕史(χ2=0.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研究组行B超监测下输卵管通液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将注射器与输卵管通液器相连,缓慢推入20 mL常规药液(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 mg+0.2%利多卡因5 mL+灭菌注射用水10 mL)后继续推入4%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10 mL;通液后B超观察盆腔内液体情况,并嘱患者臀高位静卧30 min。术后间隔1日按前法再次给输卵管通液治疗1次。术后禁盆浴及性生活,患者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3 d。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2组患者待下次月经干净后3~7 d均以常规药液行输卵管通液评价输卵管通畅程度。
1.3 疗效判定 妇科检查无下腹痛,无附件的触痛,无宫颈举痛,无异常的阴道分泌物,体温正常,病原体检查呈阴性为PID已痊愈。
1.4 输卵管通畅程度判定 (1)输卵管通畅:药液可以顺利推入无阻力,患者无不适,B超显示宫腔内无液性暗区,后穹窿有积液。(2)输卵管通而不畅:注射液体时有阻力感,加压后注入又能稍推进,宫颈口有少量液体反流,患者轻度腹痛,憋胀,B超观察5 min后穹窿有积液但不够清晰。(3)输卵管阻塞:推入10 mL左右即感阻力,停止加压后有10 mL以上液体自宫口反流,患者自感腹痛明显,不能继续推注,B超观察5 min未见后穹窿积液。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行t检验。组间及组内输卵管通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程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5)。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2,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程度效果比较[n=30,例(%)]
由于诊治不当,PID常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引起的不孕不育发病率可达20%~30%,而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为正常女性的8~10倍。不孕及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均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有1次盆腔感染发作史的妇女,21%将发生不孕,随着盆腔炎发作次数增加,其发生率也随之上升。PID第1次发作时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6%,第2次发作为12%,第3次发作为22%[2]。
PID患者生殖能力下降或不孕是由于其致病微生物经宫颈上行至子宫、输卵管,可致输卵管黏膜损害、伞端闭锁导致阻塞或积水,也可致纤毛细胞功能丧失,由于炎症浸润或周围粘连可使输卵管管壁僵硬,不能蠕动或伞端粘连使输卵管无法拾卵,管腔通而不畅也可使受精卵运送障碍,而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形成异位妊娠。本研究表明在急性盆腔炎发作后研究组治疗前近半数患者出现输卵管通而不畅或阻塞的现象,因有部分患者不符合输卵管通液治疗标准被排除,故实际发生输卵管阻塞或不畅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抗生素治疗可以起到抑菌、杀菌、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但不能阻止已受损害的输卵管黏膜形成粘连梗阻,使其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本研究在PID急性期过后,症状缓解,病原体消失后针对输卵管进行保护性治疗,研究组应用透明质酸钠行输卵管通液并观察其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通畅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由原来53.3%升高至83.3%;阻塞率研究组也比对照组低。透明质酸钠作为一种可吸收的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被广泛用于外科领域,其在妇产科手术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5]。透明质酸钠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重复交联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聚糖,具有无毒、无刺激性、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良好、体内可降解成水和CO2而被完全吸收的特性。大约1~2个月后,纤维蛋白粘连完全成熟。本研究在急性PID症状缓解后尽快应用透明质酸钠行输卵管通液治疗,通过外力加压将透明质酸钠通入并留置于输卵管管腔及腹腔内,抑制炎症渗出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不利于形成永久性粘连。输卵管常规通液药物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虽然也具有抗炎抑制渗出的功效,但透明质酸钠对局部炎症的消散、纤维粘连软化及瘢痕吸收起到了更有效的作用。其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伞端粘连、闭锁及管腔内黏膜间粘连的发生,避免瘢痕狭窄。自伞端进入腹腔的透明质酸钠可以预防输卵管与周围粘连,防止扭曲变形,保障输卵管正常蠕动。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应用透明质酸钠2次通液治疗确实可以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减少输卵管阻塞,达到保护输卵管的目的,而对照组仅给予抗炎治疗后约有13.3%患者出现输卵管阻塞,故在抗炎治疗基础上应尽快给予输卵管防粘连治疗避免PID后遗症的发生。
由于本组病例追踪时间较短,所以使用透明质酸钠介入后能否提高受孕率及降低宫外孕率,还未能完全得到较全面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1]廖秦平.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7):556-558.
[2]罗欣,漆洪波.盆腔炎性疾病与不孕不育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56-257
[3]黄益,郭真真,陈汉威.不同防粘连剂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对比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11):821-824.
[4]董军响,刘巧香,袁瑞珍.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3-34.
[5]郭豪,吴坚,王岚.透明质酸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