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
1、研究对象
仪征市跆拳道队20人,平均年龄14-16岁,训练年限:两年,性别:男。
2、研究方法
将2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每天训练40分钟共一个月(右横踢腿)。
对照组按原有的训练方法,采用不戴任何护具,以—定的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以及合理的间歇时间进行训练。具体训练内容为:
(1)5组快速提膝。
(2)5组快速直腿踢腿。
(3)5组快速空击完整横踢腿动作。(每组—分钟,每项之间休息时间为3分钟)
实验组对运动员运用新的训练方法:
(1)加强运动员的柔韧练习,运用下叉,踢腿,以加强运动员快速踢腿能力。
(2)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应与专项动作相结合。动作速度的—般练习,运用最广的是快提膝,快速短跑、瞬间加速等。
(3)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训练,运动员负重由重到轻的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加速度和工作力量,在训练时采用加重护具(护腿,沙袋)(3公斤)进行有效训练,在教练的正确指导下,克服个人的主观因素,以一定的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以及合理的间歇时间进行训练。具体的训练安排次序为:
前10天:采用加重护具、护腿、沙袋练习(3公斤)。
后10天:采用标准护具、护腿、沙袋练习。
最后10天:采用减轻或空击练习。
测试方法:让其运用横踢腿连续击打沙包,调整好与沙包的距离,要求运动员运用最快动作,最短的时间,快速的频率击打,测定时间为10秒。
3、结果(见表一、表二)
经过一个月的专门动作速度训练,对照组的运动员不戴任何护具进行的—般训练,可以提高动作速度,但前后的差异不明显,而实验组进行的利用器械重量的变化训练,在一个月后动作速度的提高数据明显大于或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
4、分析
4.1对照组采用的是一般性训练,虽然是比较系统的训练,但是没有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训练。因此,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运动员的负重护具练习,其它的训练条件、手段都—样。我们知道运动员练习的时间,是由人体接受外界刺激激发出击打动作的反应时,和连续击打的时间总和构成的。反应时因人而异的,但连续击打的时间和速度是须有大量ATP供能和一定的身体力量来支配完成的。因此,负重训练和一般的训练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在于产生了一定的身体力量,因而就自动的形成了一定的力量速度、即动作速度。
4.2利用器械重量的变化训练,提高速度力量,为了纯速度和速度力量能同时产生影响。可以把各种负重和不负重的专门训练结合在一起运用。由于在跆拳道比赛中是要运动员穿护具进行比赛的,所以在训练中可采取加重护具、重护腿、沙袋做击打练习,而后做标准护具击打练习,最后练不穿护具的击打练习。
4.3要严格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间歇的持续时间决定着中神经系统兴奋转换,还决定着与氧气的补偿有密切关联的植物性功能指标的恢复,间歇时间,—方面应该短到神经兴奋性不会因休息而产生本质的降低;另一方面,又应使间歇时间长到植物性功能的指标能得到较全面的恢复。由于速度练习具有极限强度,并伴有很大的心理紧张,同时,动作速度在疲劳的状况下会产生下降。课中速度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应保证使后一次练习完成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不低于前一次,随着练习重复次数的增加,间歇必须延长,如提高一堂训练课上的练习量,可以在间歇期间安排一些与主要练习的弹跳步及想象的闪躲练习,在击打间歇中的动作模仿等。这样还可以保持完成动作的神经兴奋性。
4.4具有持续的动作速度对于处在青少年运动员时期,相对于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独特的作用。并且不会使运动员过早疲劳的训练,由重至轻的负荷训练方法,可以使运动员的心理上不断减轻压力,以及降低训练的疲劳意识,同时不断地提高动作的出击速度。
5、结论
经过一个月的负重变化击打训练后,运动员的横踢腿的动作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可以形成一定的力量速度、提高动作的转换频率,改善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力量的稳固性。要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还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各种不同方法的训练,以及发展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激发运动员快速击打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