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这句话承接了前文所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趋势,在环环相扣的推演之后,达到了大业的维度。但是这个大业指大到何种程度?换句话来问,大的疆界在哪里?这句就给出了大的涵盖。
先来看“法象莫大乎天地”,这让我想到了《道德经》中那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来解释这半句的含义颇恰当。易经所要揭示的道物的演化法则、规律以及其所对应的现象全部囊括在天地之中,还有什么法物的变化能够超出天地的范畴呢?而人取法的路径就是从地到天直至道与自然的过程,所以法大莫过于天地。而从《易经》的运用上看,前人取法“天地”而创立“天地盘”模式。天盘即是用八卦相荡而成的小成图,重合在九宫八卦的地盘之上,地盘是用文王后天九宫八卦组成,天地盘结合在一起,即可推导其中的法则与规律。天地之间万物非阴即阳,而天与地就是阴阳的极致代表,所以,还有什么物象能超出天地呢?
再看“变通莫大乎四时”,变是永恒的,《易经》中强调的首要一点就是“变”,不变不通,但难点就在如何变而通?最成功的典范就是四季,春夏秋冬,变在无声无息,变在周行不止、自然而然。因为变的通畅,在四季的转换过程中自然完成了代际的更迭、生命的轮回。世间最大的变化就是四季,因变而通,是自然给世人一種深刻的喻示。现实中,很多人的苦恼就在于不知变、不适变也不求变,或者在变的过程中不通,不通则痛,变化就成为很多人难以把握的现实。
最后看“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孔颖达在《周义正义》中如此解释“谓日月中时,遍照天下,无幽不烛”我认为很精妙,尤其在“无幽不烛”一句:日月当空,普照万物,无物不揽,.无处不至,所以引申开来,我的理解是人无论是察物还是要关照自己和他人,都要像日月一样朗朗分明,公正而无分别,如此才能如日月般清明,这也是自然、道与法,也是《易经》试图留给人类的又一个深刻的昭示!
以上三句谈到了天地、四时、日月,这既是自然界博大的法象,也蕴含了自然丰富的法理!所以再来看文初那个关于大的问题,何谓大?从时间和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世间万物就在这几对维度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