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涛 柯妍
今年9月25日,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加泰罗尼亚大区首府巴塞罗那的纪念碑斗牛场上演了“最后一场”斗牛表演,至此,这项持续了数百年的、被称为西班牙“国技”的运动将永久告别加泰罗尼亚。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整个加泰罗尼亚将彻底禁止这项活动。加泰罗尼亚也是西班牙17个大区中,第一个立法废除斗牛活动的地区。此前,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曾于1991年宣布斗牛活动为非法。
一度风廊世界的斗牛
斗牛活动之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人类主要是把野牛看作是猎取的对象,从而攫取生活资料。随着农、牧业生产经济的出现,猎牛日趋减少,但是人类与牛的联系有增无减,如饲养、牧放、役使、椎牛等,人类也把往昔的猎牛技艺搬到生活中来,形成了惊险生动的斗牛娱乐。这种娱乐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中,是对远古猎牛的一种回忆,表现了人类勇敢、智慧和大胆向前的精神,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一度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事实上,斗牛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开展,特别是在整个拉丁语系国家,以及在古老文明的东方世界。在我国,民间多有两牛相斗之戏,如侗族斗牛、彝族斗牛、苗族斗牛、浙江金华斗牛、贵州麻江斗牛等,但也有让人与牛相斗之戏,而且这种形式由来已久,即“象人搏牛”,基本上是再现了猎人在山野之间与野牛进行格斗的种种表演。象人,指我国古代与牛相斗的人,因其戴象皮帽或披象皮外衣而得名。早在《汉书·礼乐志》中就有“象人”的记载,颜注引孟康日:象人“若今戏鱼、虾、狮子也。”
象人搏牛是在考古中发现的,例如: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上有一组“搏猎图”,其中一人拉角,一人持尾,把一头肥壮的牛提拉起来,其下有一人,单臂握后腿,把一头牛头朝下提起来,充分表现了人与牛搏斗的形象。徐州铜山县洪楼汉墓一幅力技图上的曳牛者,头戴面具,身披熊或虎皮,手操牛尾,把一头牛头朝下背在肩上,牛还在蹬蹄挣扎。河南南阳出土的斗牛画像石更多,象人与牛斗或与牛周旋,对公牛做挑逗状。
在我国浙江嘉兴等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着人与牛相斗的习俗。我国的壮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掼牛游戏,掼牛人可以将牛翻倒在地,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澳门还能看到欧氏斗牛,但属于葡萄牙斗牛。虽然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斗牛的习俗,但葡萄牙人崇尚“文明式斗牛”。斗牛時,牛角尖被锯掉,牛头上裹着柔软的护垫。一名斗牛士手持长枪挑逗公牛,并以灵活的步伐躲避公牛的疯狂袭击。有的斗牛士抱着牛头与牛赛力气,有的拖着牛尾巴使劲拽,直到公牛精疲力尽为止。
世上最爱与牛较劲的,莫过于西班牙人。精致的服装,复杂的过程,斗牛士华丽的转身、避让,古老花样的引逗、刺杀……作为西班牙的“国技”,斗牛一直在这个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西班牙最具民族标志性的运动。一手持剑、一手挥舞红色披风的斗牛士形象早巳成为西班牙人的象征。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杀牛供神祭品的古代宗教活动。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这种祭神活动,在1761年之后演变为斗牛表演,斗牛所用的公牛体重都在370-500千克之间。到了现代,西班牙斗牛活动每年大约要举办200(3场,收益巨大,每年可提供15-20万个就业岗位,大约占全国劳力的1%左右。现在西班牙拥有300多个斗牛场,其中最大的是1934年建成的马德里维塔斯斗牛场,可容纳2.5万多人。每年的斗牛季节开始于复活节(3月底或者4月初的一个星期日),结束于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为斗牛日,有时甚至每天都有斗牛表演。表演在优美雄壮的“西班牙斗牛士”乐曲中开始,整个斗牛过程包括引逗、长矛穿刺、上花镖和正式斗杀4个部分。
引逗是表演的开场,由斗牛士助手引逗公牛全场飞奔;然后,长矛手出场,用长矛刺扎牛的背颈部,受伤的公牛会变得更加凶猛暴烈;接下来,花镖手上场,使用带有金属利钩的花镖攻击牛的背颈部,为其放血;最后,斗牛士手持利剑和红布登场,表演优雅而敏捷的闪避动作,并在最后的刺杀中结束了牛的生命。
在表演中,很多人都会认为牛对红色敏感,看到红色的东西就会兴奋。其实,牛是色盲,并不能分辨颜色。它真正敏感的是在它眼前飘动的东西,认为这是在向它挑衅,所以牛就会向布顶去。而使用红布的原因则是人对红色比较敏感,从而使看斗牛表演的人产生亢奋的感觉。
很多斗牛迷将这项活动视为一种死亡艺术,因此,它也曾经激发过作家海明威、画家戈雅、毕加索和诗人费德里戈·加利亚·洛尔迦等许多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节日》、《死在午后》和《危险夏日》等都是海明威创作的与斗牛运动有关的作品;毕加索也曾为斗牛士画过题为“斗牛场上的天使”的速写,并在画面下端亲笔手写下了“对斗牛士而言,在光荣与死亡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一边是生,一边是死”的赠言。取;肖斗牛已是大势所趋
斗牛表演是精彩的,也是残忍的。人对牛残忍,牛对人也残忍。据统计,西班牙全国每年要杀死大约5万头牛。在该国300年间的斗牛史上成名的125位主斗牛士中,已经有40多位死于牛角之下。
因此,关于斗牛这项国粹究竟应该禁止还是继续的争论,已经在西班牙延续了好多年。在这个对斗牛上瘾的国度,公众对斗牛的看法也前所未有地发生了两极分化,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方面很多人酷爱这一悠久传统,因为它是西班牙的国粹,代表着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这一活动被动物权益保护者认为是血腥的、过时的运动,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事实上,现在斗牛活动在西班牙的受欢迎程度已大不如前,尽管其在安达卢西亚、马德里、巴斯克自治区等地区仍有大量拥趸,在许多家庭以繁殖斗牛为生的南部也有不少人支持斗牛活动的继续开展。
面对斗牛将被禁止的现实,很多斗牛活动的“粉丝”感到很受伤,他们为这项古老的运动即将画上句号表示惋惜。毕竟这项流传了数百年的运动已经成为了一张西班矛的“名片”,并为西班牙人民挣来了无尚的声誉,如果这张“名片”丢了,他们认为就好像国家的象征丢了一样。
西班牙富饶的的北部和东部是反对斗牛活动最激烈的地区。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之所以取消“国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斗牛实在太过残酷,无论对斗牛士或者斗牛本身。当几年前,西班牙马德里市宣布斗牛活动将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动物保护主义者发起了一场抗议斗牛的活动。参加者全部裸体躺在马德里的一处广场上,在身上涂满了人造鲜血。
2010年5月21日,西班牙著名斗牛士阿帕里西奥在马德里市举行的圣伊斯德罗节斗牛表演中不慎被愤怒的公牛用尖锐的牛角刺进了他的下颚,而那头对
他实施了血腥报复的公牛却在斗牛场上被另一名斗牛士用剑杀死。这起事件在西班牙国内外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更“同情”那头公牛,而不是身受重伤的斗牛士。大家纷纷发表评论:“这个场景真是太令人厌恶了,不过我对这些嗜血的斗牛士和那些喜欢暴力的观众并没有任何同情之心。”‘‘这场比赛真是太不公平了!即使这头可怜的公牛赢得了比赛,可它为什么仍然还被杀死?”“除了感到残忍外,我无话可说。我对这名斗牛士并不同情--至少他能自由选择是否进入这家斗牛场,而那头公牛却不能。”
被外界誉为反斗牛中心的加泰罗尼亚人越来越不热衷于观看斗牛活动。一个反斗牛组织收集了18万个要求禁止斗牛者的签名,并提交给了加泰罗尼亚当地议会,最终,议会宣布同意取消斗牛活动。
此前,西班牙国家电视台也取消了斗牛表演的电视直播节目,因为这项活动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暴力。西班牙政府明令禁止14岁以下青少年观看斗牛表演,也禁止他们成为斗牛士。
就在巴塞罗那上演斗牛“告别演出”的时候,也有数百名反对斗牛表演的抗议者手持写有血红色的“RIP(愿它安息)”、“再见”、“牛类最伟大的一天”等大字的海报守在斗牛场外。一位反对斗牛人士说:“这只是一场小小的胜利。我很难过在西班牙其他地方和一些小型狂欢节上这项表演还在继续。今天我来这里,是因为有6只无辜的动物将在这里遭受折磨。”
据悉,西班牙西北部的一个城市一加利西亚,不久也将取消斗牛活动,其他几个北部地区也会加快取消斗牛的步伐。当然,在马德里和安达卢西亚,取消斗牛赛的进展还需要一定时间。支持取消斗牛活动的人表示,将努力扩大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斗争成果,继续推进反斗牛活动,继续致力于动物权益的保护。
在有斗牛表演传统的一些拉美国家,如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和厄瓜多尔等,许多年来也都有反对斗牛的呼声存在。例如在委内瑞拉就发生了高举写有“折磨动物不是艺术也不是文化”等字样的标语牌进行的游行,呼吁将斗牛活动宣布为非法。因此,加泰罗尼亚地区实施禁止斗牛的法案将促使拉美国家的抗议活动扩大到立法层面。
但是,虽然加泰罗尼亚的斗牛禁令不久即将开始生效,但是在有些节日里,公牛仍然会被一些“乌合之众”杀死,例如在传统的奔牛节上,公牛仍然会在街道上狂奔,这些公牛在活动之前都被施以针刺、鞭打等各种折磨以令其害怕,有时候公牛的角上还会绑上燃烧的木片,而这些虐待动物的行为都是应该被制止的。
现在,世界上保护动物、反对虐杀动物的思潮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斗牛是打着娱乐的幌子残忍地折磨有生命的动物,文明社会不能容忍这种残忍的行为。斗牛是缺乏道德观念和对受难者的歉疚感、非理性侵略以及蔑视生命的最显而易见的表现之一。目前,按照国际动物福利组织的要求,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动物福利法规。对于斗牛活动来说,由于它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不相符,在现代社会中不应再有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