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11-04-28 04:18孙文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比较中学语文想象

孙文丽

摘 要:在阅读的全过程中,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复杂的情感活动,总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在这三个复杂的活动中,心智活动(即“思维活动”)是核心,它既是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复杂的情感活动的源头,又是这两种活动的归宿。可见,阅读教学应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比较;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26-02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离开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所以,只有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及运用能力中训练思维,才能提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从上述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一、分析式

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对学习对象的整体进行分解,并逐一对其各种因素和矛盾的各个方面深入考察研究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往往从感性的具体走向理性的抽象,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滤,舍弃那些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那些本质的东西,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我们平时往往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把握词义,但有时分析语句时只单纯的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一篇文章,还必须注意训练学生运用语法知识来断定词义的能力。

在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一段叙述一帮茶客在华家茶馆里的对话,刽子手康大叔一闯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这句话是这个刽子手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现时说的,他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经过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中连用的两个“运气”在句中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同其他词语构成不同的语法关系,词性和意义发生了变化。通常情况下,“运气”这个词是名词或形容词,而从康大叔的口里说出,两个“运气”都成了动词,作谓语。第一个“运气”带宾语,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你得到了好运气”;第二个“运气”不带宾语,是“你碰到了好运气”。鲁迅先生刻画刽子手康大叔时,左一个“运气”,右一个“运气”,把明明只能作名词或形容词的“运气”当成动词用,且带上了宾语,正暴露了这个刽子手的粗野无知,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在很多作品中,作者为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为了更好地把握表达效果,还要注意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样描写:“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里作者使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厌其烦地运用六个“不敢”,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别里科夫的性格去分析体会,学生很快发现,这几个“不敢”,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各个方面去提示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要把别人都装在套子里。提示出别里科夫的套子对人们的压制,从而突出沙皇专制政权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和言行的限制,点明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和腐朽,也指出它灭亡前的垂死挣扎。

二、比较式

比较式的展开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认识的基础上,去充分感知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侧面、各种联系物及其属性特征。其次是要有确定具体的比较点。它既可指向确定对象的共同点,也可指向差异点。但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只有在明确的指导目标的指向下,才有可能通过“比较”,实现知识的升级和认知的飞跃,使学生的思维登上新的台阶。

比如句子的比较。遣词造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符合表达的需要,由于需要不同,即使是描写同一事、同一物、同一人,也可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句子以取得不同的效果。

《长江三峡》中,在描写船行之慢时,有这么两个句子:“船只能缓慢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只见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这两句有相似点,更有不同点:一个是“慢步前行”,一个是“跋涉前进”;一个漫不经心,一个苦心寻找;一个如旅人,一个犹如探险者;一个悠然自乐,一个谨慎小心。为什么同是激流,船行都慢,写法却迥异呢?原来,一个航行于“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之中,船行缓慢,“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大自然的壮美”——景美人也欢;一个是穿行于“鬼门关”,非小心翼翼,难以过关——滩险船也慎。一句突出两岸风光之美,人之欣喜若狂;一句刻画水中礁滩之险,人之小心异常。这两句恰是环境和心情的绝妙的和谐统一。比较也使学生体味到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想象式

想象能力的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入选教材的相当一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呕心沥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充实作品的意境,帮助学生将“文字”转换成有血有肉的“形象”,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蕴涵。同时,语文一旦有了想象的介入,会显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言实践活动的参与率,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类课文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授《项链》时,一上课,就让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给小说设计一个结尾。接着组织交流,谈个人的设想与依据,最后回归课文,展开论辩,选择最佳结尾。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设计方案的高明,进而推翻他人的方案,就必然要认真研读课文,从环境的烘托、情节的铺垫、人物的塑造诸因素中,寻找续想的有力证据。通过“想象”这一思维媒介的参与作用,在阅读与争辩中,学生就从文字的平面中解脱出来,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对其作了立体式的解剖,既学得有趣有得,也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总之,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语言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学生在不断的分析、比较、想象中,就会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比较中学语文想象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