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化学校本学案中例题的选用与编制

2011-04-20 07:56奚小玲
化学教与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例题习题考查

奚小玲

新课程下化学校本学案中例题的选用与编制

奚小玲

(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003)

新课程下化学学案校本化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文章对例题的选用与例题的编制进行一些探索。

新课程;化学校本学案;例题

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现代化高中,文化积淀必定深厚,在平时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把各位教师的教学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修订,然后制定成适合本校学生的学案,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最终也将成为学校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本化学学案例题的选用角度

校本化学学案必须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中的例题不能只是对知识的再现性考查,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及信息迁移能力的培养。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新课标下化学学习的特点。

1.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强化实际应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高中生的学习经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新课标的特点之一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新课标模块及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约60%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充分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课程理念。

【例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

【例2】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含磷洗衣粉B.酒精C.氟利昂D.含汞电池

这两题均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提出的问题知识落点都很低。例1要求学生从化学角度知道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组成、分类和区别,例2要求学生知道引起污染的常见、常用的物质类型、主要组成、来源等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两道题的立意起点均较高,要求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再生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2.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实验习题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考查是衡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编制例题或习题时,在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应加强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探究思想,从而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例3】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套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导管和橡胶塞任意选用)。

本题要求学生对中学常见实验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对实验器材的组装、改装和创新,实现一种仪器多种用途,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与人文并重,渗透教育功能

在例题的设计中融入环境保护、能源问题、安全教育、化学史等背景资料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例4】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该题的选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化肥、农药的使用到家用洗涤剂的选择,再到生活垃圾的处理,甚至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筷子,无不充分体现出身边处处有化学。生活中每一个简单的做法都可能与环境保护这样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所以这类习题有利于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突出了例题的教育功能。

【例5】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理论,他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他本人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古典原子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物质是由极小的被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

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微粒

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D.同一元素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同

英国的道尔顿在19世纪初叶提出了“原子学说”,“原子学说”虽不完全正确,但却和今天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尽管阿伏加德罗作了再三的努力,然而关于分子假说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却遇到冷遇,直到50年后分子论终于被确认,阿伏加德罗的伟大贡献才终于被承认。如果将这些化学史实融于化学题中,将有利于帮助学生传承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也可以在例题中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化学例题的教育功能。

二、化学例题编制方式的探索

1.创设情境,在知识内容中添加和变换化学情境

可以根据知识内容,在原有习题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情境题材与知识内容相匹配,组成习题。比如对同位素的考查,主要考点是:①同位素的判断及与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等概念的辨析;②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要考查同位素的有关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情境与知识内容组合(见下表)。

题Ⅰ和Ⅱ以相同的情境(一)为背景材料,考查的侧重点略有不同;题Ⅲ、Ⅳ和V都是考查考点②,但选择了不同类别的情境材料;题Ⅵ以情境(四)为依托,结合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考查另外的知识点。通过不断地变换新的情境,可以编制考查相同知识点的习题;也可以在同一情境下,根据不同的需要,编制考查不同知识内容的习题。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新颖的、真实的情境,而情境与习题的解答关系并不密切,主要是向学生传达一些新的信息,更注重通过情境实现化学例题的教育功能。

2.在生活实践中挖掘化学内容,并对学科知识经行糅合,使之综合化

通常情况下,真实情境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食品安全等,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学科的,化学学科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隐藏的,通过筛选,可以从中发现和挖掘与化学学科相关的内容,与知识内容相匹配而组成习题。

【例6】随着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驾驶汽车安全性越来越关注。为了防止汽车碰撞使乘员前冲而发生意外,许多汽车均配有安全气囊。气囊中产气剂的主要成分为叠氮化钠61~68%,还有陶土、二氧化硅粉末、石墨纤维和一定量的氧化铁粉末。

(1)万一发生意外,电脑控制系统便会令气囊在25ms内完成充气。这比汽车突然减速,乘员上身前冲所需的30ms还要快5ms。叠氮化钠分解成金属钠和一种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以后的0.1~0.2s内,气体又逐渐“消失”,以防止人体被座位反弹而受伤。气体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气体逐渐“消失”的同时,由叠氮化钠分解生成的金属钠被氧化铁氧化成氧化钠,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安全气囊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本题选择汽车安全气囊为情境,努力挖掘该情境中的化学物质,以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等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编制不同的习题。问题(1)通过气体的产生,考查叠氮化钠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2)通过气体消失的原因,考查“较大表面积的陶土、石墨纤维等物质有吸附作用”这一物理性质;问题(3)通过继续的化学反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表示等知识。当然,还可以结合其他信息或情境,如新的产气剂的成分、制作气囊的尼龙材料等,继续编制不同的习题,如:(4)新近研制的一种产气剂是丁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混合物,点火反应后产生无固体微粒、无毒的气体,而且所有的产物都可以进入生态环境的循环系统。这些产物的名称为_____。

也可以增加一些材料,假设已知叠氮化钠的质量、气囊的体积、气体的温度等条件,可以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知识。

3.再现科学研究过程

在化学例题的编制中,借助工业生产过程和再现化学史中科学发现的历程,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敢于探究,结合化学事实进行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例7】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可能存在,但是自1971年两位美国科学家斯图查尔和阿佩里曼成功地合成次氟酸后,这种观点强烈地动摇了。他们在0℃以下将氟从细冰上面通过,得到了毫克量的次氟酸。已知次氟酸的分子组成与次氯酸相似。

(1)次氟酸的电子式为_____,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有人认为HFO不能称为次氟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

(2)次氟酸能水解得到某物质A,A的溶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且遇某常见的黑色固体能迅速分解,放出一种通常条件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写出次氟酸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分子A是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他们还研究发现,氟气和水反应的产物中瞬时存在物质A和另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有类似臭氧的气味(它可由氟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写出这种有臭味气体的分子式____。

该题取材于科学研究,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材料新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问题(1)要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次氟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与次氯酸相似”)解答次氟酸的电子式,从结构中发现H-O-F中氧元素形成的两根共价键有不同之处,H-O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O-F键中共用电子对偏离氧原子,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这与次氯酸不同,这也是有人认为HFO不能称为次氟酸的理由;问题(2)利用(1)中所知的氧元素化合价的特殊性,结合物质A“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性质,可知物质A中可能有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不难推出此时氧元素显-1价,则物质A是H2O2;问题(3)要猜想反应中瞬时存在的有类似臭氧气味的无色气体,分析氟气和水的反应产物发现,产生H-O-F或H2O2都使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可能在反应中间过程还有更高价态的氟、氧化合物,根据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有6个电子),猜想该产物为OF2。

从以上例题可以发现,这些例题并不很难,但对学生均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增加生活知识的积累,转变以往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学习方式,力求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以切实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精神,帮助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充分发挥化学例题的教育功能。

1008-0546(2011)04-0043-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4.021

猜你喜欢
例题习题考查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