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伊东的仙台媒体中心

2011-04-19 01:56
山西建筑 2011年2期
关键词:伊东仙台管子

马 宏

建筑的状态应该是像捏扁了的铝合金啤酒罐,而不是威士忌或日本清酒的酒杯,这是伊东先生对建筑的独特体验。在他看来建筑就像铝合金易拉罐一样,是一种现代生活的消费品,而不需要长久的存在。因此,他并不追求永恒、坚固、明确、强烈的造型和空间,而是以日本民族特有的浮世哲学诠释着网络时代生活的瞬息万变和模糊朦胧。

伊东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中性的甚至女性的色彩,他所惯用的玻璃这样轻薄透亮的材料、白色、空白与裸露为他的作品带来一丝抽离重量的轻逸感。正是源于对当今消费时代特点的深刻思考,才使他的建筑语言如此地打动现代人漂浮的心,对于他而言创作建筑不是目的而只是确认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而已。伊东设计的每一件东西都在尝试使建筑摆脱重力并远离形式和重量的共存而产生的矛盾。而在仙台媒体中心(见图 1),这个想法得到完美的诠释和放大,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轻舞飞扬的水立方体,即在建筑中加入很多其他元素后仍然保持原有的风貌。

对于伊东丰雄而言,轻盈是他实践其“临时性”理念的必经之路,而途中遇到的主要现实障碍,是沉重而凝固的结构。在他的作品中,伊东丰雄尝试过两种方法去消除这个障碍。首先是创造透明的结构。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梁、柱、内外墙都消失了,仅剩下朦胧化的三个要素:彻底开敞、保持着未完成状态的“平板”(Plate);由原本绝对垂直的柱子演变成的、曲折向上的空心“水草”(Tube)以及飘浮、透明、能呼吸的双层玻璃幕墙——“透明的皮肤”(Skin)。

在仙台媒体中心里柱子摆脱传统的垂直结构,建筑要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伊东称其为“Tube”。巨型螺旋般的“Tube”结构总共有 13根(见图 2)。它们的外形是随机而自由的,充满生命力的,如同海藻一样自由伸展、旋转、蔓延。它们形体偏心、失稳、均衡破缺。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成束的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m~9 m不等。它们如同这座媒体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一样自由贯穿于建筑的各个部分,“既是骨骼,又是血管,还是神经”,在这里,“结构、机械元素及建筑功能之间的界限消失了”。最后概念形成了仙台媒体中心的最基本的元素:板(地面)、管(柱子)和外壳(正面 /外墙)。

伊东一直努力进行基于严格抽象的管板式模型的研究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概念的清晰化。但是这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工作,他不断地需要和突发的意外做斗争,如前面提到的软性管道被加强为结构。事实上,他最初的想法是在 50m2蜂巢状的地面上每隔 1m穿透一个曲梁,但是随着计划的进行,管子周围和地面中心的压力分布不同的问题突显出来,这样使得曲梁从管子周围扩散出来。结果板层中的压力分布不同,不同空间有不同的动力,通过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楼层的不同空间都是不等大的。各式各样的管(柱子)为仙台媒体中心提供“不同的空间性”,空间的感受像走在森林中一样。管子在这个体系中是非理性的基点,其在平面的随意设置可以改变每一层的高度。地面是“蜂巢状”的板层,两块钢板之间夹一个菱形构架,其分布的密度配合受力状况。所有的平面图都是抽象的,看起来就像是一块标有游戏规则的游戏板。这些仙台的地面并不像那种完全受实际施工理性所约束的典型形式,而从功能上看更自由些的同时又保持各自的差异。真正让建筑成为一个由管和板材构造而成的“场所”。

伊东发展了现代主义对于空间的探索。空间的解放首先是对体量的拒绝,墙对体量的剥离使空间获得了一定的解放。这在密斯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而对空间更为彻底的解放则是对墙的消散,因为墙的存在仍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各部分的联系。柯布提出的多米诺体系(Domino System)就是这种空间解放的原型,它最后被提炼为板和柱两种元素,从而达到了均质的(homogeneity)空间。但伊东对于homogeneity的理解是不同的,他认为空间是像液态的流体一样,比如水密度是均匀的,但是在人流聚集的地方空间会产生漩涡(vortexes)。对于仙台媒体中心,伊东试图在这个多层的建筑中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性”。给“房间”指派特别的功能就是要限制它的自由性,然而最初时人类在自然界的行为是复杂的,所以不应该把一种特定的行为放到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因此,对于仙台媒体中心,伊东没有单方面设计“房间”,也没有指定特殊的功能,移除了大量的隔墙,通过介入管子的分割,让每个不同类型的使用空间彼此穿透,创造了梦幻般的更少的封闭“房间”。

另外,仙台媒体中心宽松的设计和创造使人们享有更多行动自由的同时也制造了空间的无序。这里没有完整的空间序列,甚至找不出一条轴线。到处是自由弯曲的线条,就连包括工作人员办公桌在内的大量家具都采用了弧线设计(见图 3),它们之间像波纹一样相互干扰,对原有的整体秩序进行有限度的破坏。这种破坏并非不美,反而打破了单调,变化亦因此而生。无论怎样,这是个神奇的空间,能够适应各种行为和姿态的场所。

伊东如此极速的追求轻快,以至于几乎消失于无形,追求短暂的稀薄状态,用流水来隐喻他的作品。“水族馆里生物所做出的动作的形式比陆地上的生物更清晰明了。生物的形状是他们行为动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实际上,它们是‘液态身体’。”在伊东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变化的,他很沉迷于水中生物体的自由流动的状态。他认为建筑是衣服的延展,是媒介的外套,是一件意味着数字化和有着透明实体的透明外衣,他用“表皮”来形容这一特质,它们就是媒体森林里的“人猿泰山”。在仙台媒体中心中,建筑是“透明流动的类固态”,是外部优雅的玻璃箱体内部错综复杂的都市材料的组合。支撑六层楼板的管状柱是仙台媒体中心的建筑特色,这些管子在自然状态中都是有生命的,就像植物有它们自己的形状和动作一样。它们是“生物有机体”,在空间上是连续性的。薄薄的四方形薄板在不同高度的空间悬挂,所有功能清楚的加以区分而没有折中的痕迹,建筑的每一层委托给不同的设计者使用不同的颜色,形式及材料,虽然垂直的分解创造出不同材料的层次,但通过表面的表达也延续了透明的设计理念,既而又结合为单一型体积。四个立面以及屋顶各不相同,这完全破坏了人们过去惯用的单一测定体积的表现手法。正面安装了双层玻璃,每层水平状的条纹,营造出微妙的内外视觉差异,白天光线的折射能够使建筑一天当中拥有不间断的外观变化。屋顶和西侧是金属百叶窗做成的覆盖,看上去就像临时建筑,轻质的幕墙托起了建筑本身的体积。东侧和北侧随着楼板的不同而改变材质,透明和半透明的玻璃或金属填塞着空间,这样保持了从内到外同一种材质的延续,虽然与其他三面不同,但这更能直观的体现内部结构的透明性(见图 4)。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模糊建筑见图 5。

“现代城市应该是排成直线的相互无关联的外表连接起来的封闭的盒子。甚至公共空间或住宅环境的形成也仅仅是由外面世界的残忍分割而形成的独立而封闭的内部空间。”因此,“模糊”也指我们希望外界和内部的界限趋向更加不清晰的形式。

伊东认为现代人所具有的躯体是由彼此混杂在一体的数种成分组成的,由于他们的失衡而产生了不协调。他用“虚拟形体”这个词来指代作为思想或意识载体的身体,而用“真实形体”来指代活生生的躯体。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里,要同时考虑这两种形体。

伊东并不是打算通过建筑来把“后都市”的虚幻性转变成真实,反而不断消除建筑的具象性,而让建筑直接拥有虚幻的、不真实的“临时性”意象。

在仙台我们用管子穿透了地面。在一栋普通的办公楼中上下楼之间没有关联,管子的引入使得各楼层之间有了亲密感而且还能够成为相互联系的垂直的交通空间。它们营造除了楼层之间的穿透力,就是我们定义的层次上的“模糊”。

仙台媒体中心成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效应共存的空间:缓慢漂浮的是巨大的幕墙所形成的深奥而符号型的空间,冷峻的金属板面所构成的是屏幕。确实如伊东所说,这是个“简单并且独一无二的建筑”。他探讨的在建筑中加入很多其他元素后仍保持原有的独一无二的风貌的精神和手法,融合密斯的“共有空间”和柯布的多米诺体系的尝试,值得深入思考和学习。

猜你喜欢
伊东仙台管子
践行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
三仙台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落叶跳舞
伊东丰雄新作MAYUHANA MA——纯手工打造的黑色灯饰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
《管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浅谈《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