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民 (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教学设计[1]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 “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实践的桥梁,研究教学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探讨了教学设计 (包括整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在 《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VB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具有广泛使用价值。《VB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可分为以下3个层次:第1个是进行程序设计方法的教学和训练;第2个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善于自学的能力;第3个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坚持以提高学生的 “综合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进行全方位整体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达到立体化的教学效果。笔者对程序设计教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整体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整体设计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增强学生对 《VB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应避免第1次课就开始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而是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熟悉有趣的程序运行结果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演示简单的小程序让他们仿照所列举的几个程序模仿着编一个小程序,在观看中熟悉源程序到可执行文件的整个操作流程,认识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环境;解读经典案例,让同学们感觉有难度,却又觉得通过学习后能自己动手去实现它,使学生能认识到VB程序设计离他们并不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第1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第1次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机会,只有学生喜欢老师了,喜欢课程了,有了兴趣了,后面的教学才会有效率。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第1堂课上拿出最佳表现,所以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借助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既要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尽力促使学生对后续学习充满期待和向往。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教师要给学生 “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它大脑才会在它的激励和驱动下发挥出极大的潜能,散发出无比灿烂的智慧之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 “闪光点”,要学会赞美学生,哪怕学生只是获得了一点点的进步。有的时候,教师课堂上一句简单的表扬或肯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图2 高效主动学习的秘诀
3)第1堂课重点 第1堂课重点要放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大学生活的指导。特别是讲解图1和图2在今后学习中的具体运用方法。针对学生存在的畏惧学习困难和自信心不足的心理,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从第1堂课就明白,《VB语言程序设计》一点也不难学而且很有趣,理论知识掌握之后,再加上足够的实践练习肯定能学会、学好,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诚实刻苦,课堂下应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会做的可以说明情况暂时不交以后补交,但是坚决不允许抄袭别人的作业。结合图1和图2介绍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学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且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如何听课,如何动手实践,明确一点:“程序设计不是看会的,也不是听会的,而是亲自动手实践练会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当第1堂课程和学生建立好了关系,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了学习方法后,绝大部分学生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最初的几节课程,老师要趁热打铁,准备好丰富的有趣的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可以打乱教材本身的印刷次序,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点融入到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之中去。
1)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5个阶段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无 “定法”,并不等于没有 “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 “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关键是教师要结合个人实际,兼收并蓄,灵活机动,取长补短。只有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原理,通过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才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使计算机语言更好地融入到了专业知识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重视教师自身的知识积淀。有知识积淀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除了讲授教材,还懂得渗透与教材相关的其他内容,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传授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懂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会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如,才能让学生喜欢他这个人,喜欢听他的课。
2)运用案例教学进行计算机课堂创新 合理地利用课堂40min的时间,功夫下在备课上,内容讲在点子上,时间用在刀刃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基本的总原则是坚持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面向应用”的原则,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进行计算机课堂创新:①创设问题情景,讲述案例发生的背景,使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②创设交流情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一步步使解决方法趋于完善。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其思想方法。③给以正确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找出任务完成的实现方法,本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运用 “赏识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本次任务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有所用,及时捕捉学到新知识的成就感。④注重个性差异,对于在学习中有特长的同学,给他们布置综合性强的、复杂度大的任务,让他们去解决;对于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先让他们完成基础的、并使他们感兴趣的任务,并鼓励他们向其他同学请教,以便产生 “连锁反应”和 “自激”、“互激”效应。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创新,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样几个问题:设计应有戏剧性,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加强幽默感,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⑤举一反三,让课堂拓展延伸,将教学课堂与课程网站有机融合,延伸学生学习时间,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对于不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内容,由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自学,如有问题,可以在 “在线答疑”中完成,并通过 “单元测试”来检验自己所学;对于自主实训部分由教师在网上 “作业布置”中提出要求,并提供实训素材,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信息、提出需求、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过程独立完成,最后在 “作业提交”中以文档方式提交。
3)课堂延伸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其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世界。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延伸主要有下面2个方面:①教学内容开放。现在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必须突破课本为中心的思想。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去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是对课程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把该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上网,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与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重点地选取要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程学习的效率。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自主实训,让学生运用所学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过程开放的基本框架是 “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扩展”,做到教学合一。
教学设计能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化,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设计发挥了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构成的多要素系统。在实施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分析、综合后制定出教学方案,对教学信息进行选择并用一定的教学媒体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接受教学信息,并通过问题解决、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练习、实验、问答等形式对所学的知识作出反应,教师则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改进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而达到教学最优化,从而提高了 《VB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
[1]李凤来.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