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资源的重新配置

2011-04-14 18:16马春艳宋海涛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3期
关键词:肉蛋蔬菜水果抗灾

□ 马春艳 宋海涛

2010年底,因农产品短缺引发物价飞涨,这一轮涨价的主角是蔬菜水果和肉蛋奶。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资源如何从单纯粮食,向蔬菜、水果、肉蛋奶和粮食之间找到平衡后的重新配置,已经提上日程,但还不清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和肉蛋奶也已经逐渐成为必需品,这使得曾经的以粮为纲彻底成为历史。但是,粮食仍旧关乎国家的稳定。2007年下半年的全球粮食价格飞涨,导致全世界有39个国家发生动荡。而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干旱,是世界上粮食减产和发生动荡的主要地区。

虽然同期的中国是“风景这边独好”,但实际却是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疲态尽显。从2004年到现在,中国的粮食连续7年丰收,最近4年粮食一直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但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的连年高产,是靠扩大耕地面积和粮食直补及农机、水利等巨额投入来维持的。

尤其值得“夸耀”的是:与连年丰收相伴的,竟是天灾不断。2010年就是在遭受特大的干旱和洪涝自然灾害下的第二个高记录的丰收年。我们看到:20年前农业部门总结丰收时常说的“人努力、天帮忙”,发展到今天已经被“抗灾夺丰收”全部概括了。

到处渲染“抗灾夺丰收”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对上负责的政治体制下,向更关心粮食安全的中央政府显示政绩;经济上的原因则是中央财政聚敛了大部分公共财政资金的情况下,强调“抗灾”的潜台词,是地方政府和农业为了中央的粮食安全付出了成本,所以中央财政理应为粮食“丰收”埋单。

对所有自然灾害都敢于“抗”的更深层次原因,是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国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对付低温寡照、旱涝病虫这些常规自然灾害早已是轻车熟路。在这种情况下,水土热资源被吃干榨尽,不能容忍农业绝产、甚至是减产,也就成为一种“特色”。传统农业升华出的“只管耕耘、不管收获”,正被当代人所不齿。

于是,各种疯狂的抗灾行为横空出世,历史上有被誉为愚公精神的改天换地,当下则有备受推崇的各种“科技创新”。那么,按照美国古人类学家泰特萨的“凡是对自然界无情的社会或文明,无一可得久存。”的历史观看,为了人类的恒久利益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透过连年的抗灾夺丰收,我们应该反思出什么才是适度、理性的抗灾,目前的抗灾模式还能维持多久?

面对连年干旱与洪涝灾害,我们必须面对的是,中国今天的食品供应和粮食安全,是建立在一些地区透支基本农业资源基础之上的。

我们看到:农业经济理论中市场自我调节的基本前提是具备农业资源,但中国目前的问题恰恰是农业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尤其是近几十年耕地承包后的掠夺性耕作,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已有农业资源。

假如几十年前,政府只需以粮为纲的极力满足粮食供应就能保证老百姓的需求,那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和肉蛋奶也已经逐渐成为必需品。此时,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以中国现有的水土热资源去满足13亿人不断增长的食品需要已不可能,继续“硬撑”下去肯定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

那么,中国有限的农业资源究竟应该配置给粮食还是蔬菜水果和肉蛋奶?政府追求的粮食安全(产量)与农民追求的经济效益的矛盾,是否影响到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的生产?我们认为:几十年前农业政策的以粮为纲和近些年的粮食安全,已经面临着农业基础资源短缺后的重新调整。

那种“立足国内产粮才安全,依靠境外粮食危险”的言论,与过分强调粮食生产的特殊性一样,不是出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就是冷战思维、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思维在作祟。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政府主导下的粮食体制,不利于农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相悖。

事实上,近年来国产粮食只能满足95%左右的需求,进口粮食、国外租地种粮等务实的措施政府已经在做,只不过中国“关注”粮食安全的行业有十几个,他们出于种种目的还在鼓动靠立足国内资源来满足粮食安全,这是很危险的。理性的中国只能生产出与其资源相匹配的粮食。毫无疑问,未来进口粮食的数量会逐年加大,但只要中国不走极端,与世界和谐相处,经济发达且有钱的中国肯定会买到粮。哪有粮商不愿挣钱的道理。

猜你喜欢
肉蛋蔬菜水果抗灾
建设冬季蔬菜水果温室每亩最高补助可达3万元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今年水稻抗灾夺丰收技术意见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全力减灾救灾确保今年抗灾夺丰收
用蔬菜水果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蔬菜水果动起来
打好农业防汛抗灾主动仗
国内肉蛋禽市场近期价格
蔬菜水果大联欢
国内肉蛋禽市场近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