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田发展战略北移的新思考

2011-04-14 11:51白建学师清冶冯建维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7期
关键词:水田黑龙江省灌溉

□白建学 师清冶 冯建维

黑龙江省从2000年开始提出水田发展战略北移起,至今已过去10年。伴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在政府要粮、农民要经济效益的双重动力下,“到北部种水田”的目标正在逐步推进,但在黑龙江省南部原有超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水田并没有被“移出”,灌溉期断流、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难题和水事纠纷并没有缓解,局部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用“转移”水田去抗旱的初衷基本没有实现。未来如何在保护水生态环境和种粮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靠明确水权后,赋予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来强制执行。同时,用控制灌溉等节水技术来尽可能的扩大种植面积以缓解政府强制北移水田的矛盾。

提出水田北移的初衷

改革开放后,随着日本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引进和潜湿型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的成功,黑龙江省水田面积飞速发展,1980年全省水田是424万亩,到2000年已增加到2643万亩,增长了5倍多。占全省耕地面积19%的水田,创造了占全省粮食总产35%的产量,更有单位面积上的水田是旱田的3倍左右,这些都使水稻种植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同。因此,只要有水源,农民优先发展的肯定是水田。同时,水田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米更是入世后黑龙江省农产品中质量和价格最有竞争力的。

而2000年黑龙江省水田布局的特点是:中部高度集中,流域超负荷发展;西部受干旱制约,水田面积主要集中在嫩江干流和松花江干流上游;东部井灌发达,使局部地下水严重超采。松花江、嫩江干流上的一、二级支流水田发展已到极限,而水资源丰富的东北部和北部还有很大的水田发展空间。

同时,从1995年至2000年,黑龙江省连续发生严重春旱,水田泡田期水源不足成为制约灌溉发展的“瓶颈”。2001年的特大干旱,使黑龙江省水利部门对水田发展过于集中、水田严重超负荷的呼兰河、蚂蚁河、拉林河、倭肯河及穆棱河上游等流域发出了限制种植的警报。面对严重的旱情,黑龙江省水田发展将何去何从已成为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针对连年干旱使黑龙江省水田发展与缺水的矛盾,黑龙江省水利部门会同农业专家对该省东北部和北部水土资源好、热量资源差的无霜期仅110多天的地区能否发展水田进行了研讨后得出结论,过去在积温上、土质上、耕作技术上、米质上、产量上、销售上所存在的难题均已告破。因此,黑龙江省水利部门于2000年提出水田发展战略北移的战略。那么,经过10年的发展,水田北移的怎样了呢?

十年北移的成效

从黑龙江省水利厅本世纪初提出水田发展战略北移的10年实践看,黑龙江省东北部和北部的水田面积确实是大幅增加了,全省水田面积从2000年的2643万亩,到2010年已发展至4402万亩,增加了67%,这些增加的水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和北部这些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地区。

之所以在这些传统高寒的水稻禁种地区能够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的原因,除了那些地区有丰沛的水土资源之外,还有赖于两段育秧法等增加积温技术的不断成熟甚至是创造性使用。

以水稻种植为例,30年间,水稻种植已经从北纬45度地区,种到了49度地区,向北进展了400多公里。我国北方地区之所以能不断实现水田发展的“战略北移”,不仅有赖于更加耐寒水稻品种的不断出现,更有赖于两段育秧法等层出不穷的抢积温技术手段。包括在暖窖和塑料暖棚内的提前数月育苗,用晒水池、扬水等办法给水增温,用烟雾抗早霜,甚至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的抢积温。

不管这些抢积温的手段有多极端,但毕竟为水田北移——即在我省东北部和北部这些历史上不能种植水田的地区,大面积的种植水田成为可能。

仍旧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水田的单位面积效益是旱田的数倍,水稻种植受旱涝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少,基本算是完成了从雨养农业向灌溉农业的转变,加之国家缺粮,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把黑龙江省南部原有超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水田“移出”的目标基本没有实现,灌溉期断流、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难题和水事纠纷并没有缓解,局部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水田过于集中、严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呼兰河、蚂蚁河、拉林河、倭肯河及穆棱河上游等地区的水田面积基本上没有减少,把水田从缺水地区“转移”到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的目标只完成了一半——即高寒地区属水稻禁区传统已被突破,但超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水田仍旧在种。

破解之道

受利益驱使,目前黑龙江省南部现有水田播种面积很难减少。因此,破解严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种植水稻的难题只能另辟蹊径。

几十年来,由于我国淡水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进而催生了节水技术的突飞猛进。目前,我国北方水田大规模、大幅度节水的技术已经成熟。

2000年之前,黑龙江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有0.4左右,灌溉用水有一半以上在输水环节渗漏掉。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财力的增强,渠道地基的土体受冻膨胀,使高寒地区渠道破损的技术难题已经攻破,渗漏少、占地省的混凝土渠道已经在黑龙江省大规模建设。与2000年比,仅此一项就可节水50%以上。

同时,控制灌溉技术的推广,也使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业用水定额偏高、水量浪费严重的问题得到缓解。2000年,黑龙江省水稻平均灌溉定额在每亩750~800立方米,有的灌区则达到每亩1000立方米以上。采用控制灌溉技术以后,非沙壤土地区每亩已降至350立方米以下。

因此,在黑龙江省南部原有超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水田区大面积建设混凝土渠道和推广控制灌溉技术,是可以有效缓解缺水、甚至是满足现有水田灌溉的。如果再配以明确水权、严格执法,基本上可以解决黑龙江省南部灌溉期断流、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难题和水事纠纷。实现农民既不减收又保护生态的双赢。

为此,黑龙江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发展水田时,正在按照水资源的约束条件为导向,该限制的限制,该发展的发展,有进有退的搞好水稻生产,确保农民丰收,并为今后的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水田黑龙江省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