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同志们:
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松花江防总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抗旱工作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刚才,省气象局、省水文局对今年的气候形势、水情形势作了预测分析,陆兵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工作情况并对下步工作做了安排,我都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全力抓好落实。
“十一五”时期,我省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凌汛、春涝、春汛、夏汛及夏旱、伏旱、松花江干流超警戒洪水交替发生,接连不断。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防汛抗旱减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组织,积极行动,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产、群众饮水有保障和水库不垮坝、重要城市不受淹、重点堤防不决口、无一人因汛伤亡的工作目标,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旱减灾各项工作卓有成效。今年是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防汛抗旱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审视防汛抗旱工作,切实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一)深刻认识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意义。目前,我省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双一”目标。特别是随着2010年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全面实施,我省在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粮食生产连续第7年夺得大丰收,成为全国第二个跨越千亿斤的省份。在这样的大好发展势头下,我们还必须看到,虽然我省具有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是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始终受到水旱灾害威胁。如果洪水泛滥,干旱成灾,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社会和谐、稳定、繁荣的局面,极有可能毁于一旦,带来的社会影响将难以估量。前一时期,华北地区春旱、华南地区夏旱对粮食生产已造成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省粮食生产再因水旱灾害出现波动,就会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各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对保护经济建设成果,维护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作用,真正履行职责,担负起重任,抓好防汛抗旱这件大事,确保今年不出大的问题。
(二)充分估计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复杂影响。近年来,我省气候条件极端异常,冷热交替、旱涝急转迅速,局部超强降雨、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形势愈加严峻。从气候条件看,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很高。我省预报降水分布不均,局地降水特点明显,7月至8月份降水比较集中。今年1月至4月累积降水量平均偏少43%,5月份降水量平均偏多57%。6月3日,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发生短时强降雨,平均降雨量达到77毫米,雅鲁河流域丰收站最大降雨量129毫米,造成三个社区110户居民房屋进水,转移330人,滨洲铁路线一座19米长的桥梁被洪水冲毁,碾泉小型水库发生严重险情。从江河洪水发生几率看,1999年至今,大江大河干流已有12年没发生大的洪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大洪水的威胁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种复杂天气形势特别是今年汛情来得早的实际情况下,我们要及早做好应对突发性灾害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各项工作要抓紧部署,各项措施要抓紧落实,各类问题要抓紧解决。
(三)准确认清水旱灾害防御基础的薄弱环节。我省防洪抗旱基础工程还十分薄弱,主要江河缺乏控制性工程,地表水调控能力仅为12%,现有的913座水库中有700座存在病险问题,已经除险的水库有一部分仍然存在险工,不仅拦蓄能力十分有限,自身安全也难以保障;大江大河堤防没有达到规划防洪标准,中小河流无一条完整达标堤防,大中城市特别是哈尔滨防洪工程问题十分突出;全省预警预报设施少,只有728处报汛站点,远不能满足山洪灾害等小流域监测要求;农业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不强,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32%。这样一个低水平基础,在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和特大干旱时,要确保人员安全、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目标,相当不易,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灾。各级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抓住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难得的历史机遇,下大决心,加大力度推进江河险工治理、险库除险、山洪灾害防治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水旱灾害防御问题。
(四)高度重视防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防汛抗旱应急保障水平来看,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一是地方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变化较大,部分新上任的同志对防汛抗旱工作缺乏经验。特别是一些地方多年没有大水,部分干部群众防汛意识淡薄,缺乏防灾减灾常识和避险自救能力。二是预警预报难度大,监测设施少,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准确程度、时效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山洪灾害信息预警方面,由于危险区大多位于边远山村,通信预警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快速指挥决策和避险的需要;三是各级防汛抗旱队伍规模偏小,装备落后,物资储备有限,一旦发生大的洪水和工程险情,不能做到全力组织抢险;四是各级防办机构体制不顺、人员缺少、经费不足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组织协调工作开展。各地要针对这些问题,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建立快速、有序、协调的新工作秩序。
6月4日,吉炳轩书记在关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洪灾信息上批示“今年汛情来得早,请维峰、陆兵同志及早安排防汛工作,一是几条大的江河险工地段要尽早除险加固;二是一些病险水库要抓紧抢修,该腾库容的要及时腾空,严防带病蓄洪” 。各地要按照炳轩书记的批示要求,及早安排部署,突出抓好重点和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提高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全面做好各项应对准备,确保全省防汛抗旱安全。
(一)突出抓好重点部位防范工作。要高度关注松花江、嫩江、黑龙江以及中小河流、大中城市等重点部位,突出做好水库、山洪易发地区、低洼易涝区洪水防范工作。一要切实解决江河堤防险工隐患。主汛期前,各地要对江河和各类防洪工程的险工弱段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要彻底查清问题,集中力量消除重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隐患。汛前确实不能处理完成的险工险段,必须按抢险要求落实抢险队伍和物料。二要全力做好城市防洪和内涝防治。要加强城市防汛工作统一指挥和管理,全力推进城区堤防、河道、管网、泵站等工程建设,搞好城市内河、排水沟道清淤疏浚,解决好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要落实好地下通道、地铁、地下商服工程、立交桥下、低洼地带、煤矿塌陷区以及在建地下工程等区域连续强降雨情况下的临时排水、人员安全措施。三要确保水库度汛安全。要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计划,对汛期长时间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水库,要通过科学调度腾出防洪库容。病险水库要限制蓄水,病险严重的要空库运行。在建水库必须编制安全度汛方案,并落实好应急措施。再次强调,无论什么管理体制、什么部门所属的水库,汛期必须服从防汛部门的统一指挥。四要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我省突发暴雨形成山洪灾害情况每年都有发生,是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最薄弱环节。各地必须把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要针对防山洪监测预警设施不足的实际情况,采取土洋结合、软硬兼进的办法,尽可能多设立一些雨量监测站,努力提高防山洪监测预警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受山洪威胁村屯进行演练。要做好易受洪水威胁的学校、矿区、旅游区等重点危险区内人员汛期安全管理,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二)强力推进重点防洪抗旱工程建设。要下大力气抓好防洪抗旱工程建设,使防灾减灾工程体系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一要强力推进松嫩干流堤防工程达标建设。各地要按照2月16日炳轩书记、宪魁省长在听取水利、交通等部门工作汇报时提出的下决心打几个战役,集中力量解决好险工堤段加固,确保汛前完成的要求,加快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工程达标建设,特别是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等重点城市堤防达标建设,保证如期完成。二要强力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要在完成专项规划内17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础上,加快完成2座大型、9座中型、270座小(Ⅰ)型和417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尽量能抢在主汛期前完成。三要强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要加快倭肯河、穆棱河、挠力河等26条重点支流和177条中小河流重点堤段治理工程建设,逐步提高堤防防洪标准,使防洪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城镇段达到50年一遇。四要强力推进农业灌溉和抗旱工程建设。加快三江平原14处灌区、尼尔基下游配套灌区骨干工程建设,加快19处大型、172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通过重点骨干工程建设,为新增1000万亩粳稻面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在千亿斤以上提供保障。
(三)建设完善预警预报预案体系。各地要继续完善预报、预警、预案体系,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和成效。一要针对极端天气加强预报。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监测力量,加密预报频次,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做好强降雨预报和条件洪水预报,并将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及时通知到有关市县,做到提前防御,有效防范。二要针对山洪灾害加强预警建设。我省今年下达计划的18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要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任务必须完成,并发挥作用。通过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加大基层测报站网密度,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有效预警水平。三要针对突发性灾害做实预案。要注重实效,进一步修订完善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城市防洪预案、水库抢险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汛前要完成肇源、杜蒙两县发生大洪水时的围堤破堤预案。
(四)强化提升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各地要全力推进河道清障、物资储备和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强化工作支撑,提高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一要推进河道清障工作。各级河道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非法采砂、围堤圈地等违法行为。肇源县、杜蒙县要继续推进松花江、嫩江干流围堤清障工作,保证完成今年清障任务。二要加强物资储备。各地要按照宪魁省长在今年松花江防总会议上提出的“防汛抗旱重点在防,防就要备,每个县都要拿出几十万元进行物资储备”的要求,根据堤防、水库工程抢险、城市内涝排水、应急救人等实际需要,编制物资应急调度预案,落实稳定的预算内资金,增加物资物料以及冲锋舟等救生器材的储备。三要落实抢险队伍。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江河、水库、城市等不同类型险情,进一步整合调动各类社会抢险救援支援力量。同时,要加强与驻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和预备役部队的沟通联系,加强抢险训练,增强军民联防的应急反应能力。
(五)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今年以来,我国黄淮、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极端偏少,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发生严重旱情,这也给我们提出了警示。进入汛期,主要任务是防汛,但天有不测风云,不排除大洪水的可能,也不排除大旱的可能。因此,各地要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抗旱工作准备,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墒情、水情、雨情监测,及时会商分析,一旦发生类似2007年的特大伏旱,要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迅速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抗旱浇灌,保障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防总、松花江防总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围绕防汛抗旱重点工作环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肃纪律,采取超常规措施,确保防汛抗旱工作不出任何闪失。
(一)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各级政府领导必须提高重视程度,把防汛抗旱工作纳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逐项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要根据领导岗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指成员,将责任人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监督。要继续推行鹤岗市通知到本人、任务到工程、检查到实地、落实到措施、应急到现场的“五到”做法,使行政领导责任人知道应该抓什么事,负什么责,解决什么问题。保证发生汛情、旱情时各级领导能够迅速上岗到位,靠前指挥。
(二)筹措资金,加大防汛抗旱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防汛抗旱工作的投入。一要落实防汛抗旱经费。每个市县都必须保证防汛抗旱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二要落实防洪工程建设资金。要按照山洪防治、河道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列入国家计划的,要落实好配套资金,并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到位。三要落实水毁修复和维修资金。对于去年特别是今年春凌汛造成的水毁工程,要安排资金在汛前修复。同时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排水闸站及其机电设备等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发生内涝及时排除。
(三)注重科技,提升指挥决策水平。水文、气象的准确预测预报,汛情、旱情、工情、灾情信息的实时掌握,是科学指挥决策的重要基础。各地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尽快建立旱情、汛情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以及科学调度能力。要在实现国家、省、地市异地会商,基本完成省市两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拓展到县区,建成集信息采集、决策支持为一体的防汛抗旱指挥平台。要结合国家推动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尽快增加水文、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完善高质量的水情、雨情监测站网,增强准确判断能力。同时,要加强不同行业、部门、地区防汛抗旱信息资源共享。
(四)强化检查,确保准备工作到位。各地要深入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工作,对水库、堤防、城市防洪的险工险段及薄弱环节,山洪灾害易发区域、学校、矿区、村庄等重要场所,要认真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排查工程设施、责任落实、预案制定、抢险队伍、物资储备、通讯保障、水情测报等防汛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到位,确保不留隐患、不留死角。要严肃纪律和问责制,严格执行防汛抗旱指挥命令,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对不服从指挥调度、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得力造成堤防决口、水库垮坝等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五)密切配合,形成团结防抗合力。各地各部门要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防汛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落实各项防汛减灾措施,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执行省防指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自在防汛抗洪中的职能作用,要保证防汛抗旱资金投入及拨付,安排和调拨各种救灾应急物资,及时准确掌握和提供水情、汛情信息,确保道路、通讯畅通及重要部位用电需求,强化防汛抗旱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各地要加强与驻地部队联系,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到抗洪抢险战斗。
同志们,我省即将进入汛期,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以临战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十二五”防汛抗旱工作良好开局,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新胜利,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