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及对策

2011-04-14 05:33文龙光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可兑换外汇

文龙光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及对策

文龙光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

货币自由兑换是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推进和实现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是一种高级的资金运动形式,它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机制和市场基础等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微观经济机制;金融深化与金融市场化;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充足的国际储备等。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建立适应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微观经济机制;加强外汇监管;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等。

人民币;自由兑换;国际货币

1994年 1月 1日,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 12年 1日,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协定第八条款的义务,使人民币成为在经常项目可以兑换的货币,并朝着资本项目可兑换即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目标前进。2001年,我国政府承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最初的五年内,为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对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作好准备,在第二个五年内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并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可兑换。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上升,有关外汇体制改革,特别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涵义

货币的自由兑换最初是纸币兑换成黄金并且不受限制,不过,要事先确定兑换的比率。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特别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一般泛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一国货币的使用既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外国货币,而且又不受限制,即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①徐慧玲:《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及条件分析》,《经济师》2005年第 11期。

(一)经常项目可兑换

是指取消对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限制。国际收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常项目的外汇收支,它是国际间经常性交易中发生的不以资本移动为目的的外汇收支,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收支、运输、旅游、个人外汇等非贸易收支以及贷款利息、投资利润、股息红利等外汇收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对经常项目可兑换的规定:一国在实行货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时不得对国际间经常性往来的对外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应兑付外国持有的经常性交易中所获得的本国货币。概括的讲,对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只要有真正的交易凭证就可以到银行购汇支付。一般认为,成员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符合这一条款的规定后,该国货币即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需要说明的是,基金条款并没有规定不允许强迫居民把所得外汇上缴货币当局的要求;也没有规定可以在国内自由地把货币兑换成外币资产或自由地持有以外币计值的资产。只有发生了国际间的交易行为而且必须是属于经常项目下的交易行为才能持真实的交易凭证购汇支付。这也表明,1996年 12月我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并不意味着我国居民可以自由地将人民币兑换成外汇或汇出国外。

(二)资本项目可兑换

是指取消资本流出、流入的汇兑限制,即一国在其参与的国际性资本交易中,保证本国货币的持有者可以自由地兑换外国货币,并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不加限制。

(三)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人民币与外国可兑换货币之间的自由买卖,即可实现贸易账户下的自由兑换,也可进行非贸易账户下的自由兑换,还可进行资本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客观必然

货币自由兑换是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人民币自由兑换不仅有利于促进两个市场和国内外价格体系的接轨,而且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一)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化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即中央银行以出口换汇成本为依据,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出口换汇成本是指每出口创汇一定数量的外币需支出相应的人民币成本,用公式表达为:

出口换汇成本 =人民币计值的出口总额/外币计值的出口总额 ×(1+预期利润率)

这种以出口换汇成本来确定和调节人民币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扭曲。突出表现在这种汇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口创汇与国内生产成本的关系,掺杂了很多外贸出口盲目竞争的因素。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就是要消除国家对外汇市场主体、范围、容量和机制的限制,使人民币汇率完全按外汇市场的供需情况而自行决定与外国货币的比价,这有利于建立国内外价格之间的联系,逐步消除国内物价与国外物价相脱节的现象。

(二)有助于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可以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我国金融服务业相对落后,提供的金融产品较少,无法充分挖掘储蓄潜力。而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后,一方面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可以促进我国储蓄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压力促使我国金融机构提高效率、改进服务、提升竞争力。其次,建立有效的对投资者进行筛选的制度。先进的金融机构有较成熟的筛选投资者的程序,通过与之竞争交流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对投资者进行筛选的制度,提高贷款质量,合理利用资源,抑制经济泡沫。第三,为存量资源的转移提供服务。对存量资源重新配置的主要方式是收购与兼并,而收购与兼并通过金融国际化的拓展,可以得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支持。

(三)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国际化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若成为国际货币,则我国对外贸易就可以不受外汇瓶颈的限制,直接通过人民币结算就可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国产品、技术和能源等。由于汇兑限制的取消,可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推动我国资本的对外投资,扩大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影响力。另外,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有关自由使用货币的标准,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国际支付中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和数量,并在主要的外汇市场上逐步扩大其交易额,以及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争取更广泛的认同。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客观上必须实现人民币的全面自由兑换。

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主观条件

推进和实现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是一种高级的资金运动形式,它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机制和市场基础等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的国民经济只有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实力才能强大,才能不断加快本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和货币自由兑换进程。否则,如果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出现长时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导致大量失业等社会问题,就会使得本国货币贬值,无法以稳定的价格与外币进行兑换,出现外汇的挤兑危机从而无法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必须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才能进行。因为,如果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国家,通过货币自由兑换把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相连接,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多样化程度越高,抵御货币自由兑换所带来的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货币自由兑换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

(二)良好的微观经济机制

货币自由兑换的目的就是通过本币与外币的价值比较和自由兑换形成市场的均衡汇率,更直接、及时和准确地反映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息,从而使国内外的微观经济主体能够根据这些市场信息做出正确地决策,实现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有效接轨。只有形成良好的微观经济机制,才能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才能使商品和股票的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并与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一致。

(三)金融深化与金融市场化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将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国际上的各种经济波动都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很快的传导到国内。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深化,通过发达的金融市场使我国中央银行的各项经济操作更具效率。例如,通过灵活运用再贴现业务、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利用外汇市场操作间接调控国内经济,正确引导资金流向,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而抵消放开资本汇兑限制而造成的市场影响。

(四)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人民币自由兑换引起的资本流动有可能导致投机以及泡沫经济的产生,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监测系统,才能随时为金融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特别是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会因为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与竞争而大大增加,从而加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和难度。

(五)充足的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外汇储备,衡量一国外汇储备充足程度的标准,是以满足该国 3个月进口支付为最底限。如果要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其储备水平则要求更高。清偿手段不足容易受到始料不及的对外收支变化的影响,从而刺激投机行为,引发经济动荡。同时,保持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有助于应付因无法预料的原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

(六)合理的利率和汇率水平

利率可以通过影响储蓄、消费、投资而影响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增长。利率体系作为一种价格体系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平稳的重要标志。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在利率的引导下,资本可以在境内外自由地流入流出。由于汇率水平的或升或降,我们的国际收支状况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作为外部平衡的经济杠杆,汇率机制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储备水平,形成并保持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是实现货币可兑换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货币可自由兑换的目的。

四、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应尽快完善汇率政策和国内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建立监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操作手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使外汇供求和基础货币的投放保持动态平衡。①徐蔚:《人民币自由兑换:现实必要性及推进策略》,《外汇管理》2009年第 9期。同时,应加快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将其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尽快分离,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

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国家的财政投融资体系,实行严格的财政预算约束。国家在继续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增加财税收入的同时,应尽力减少各种财政补贴,尽快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真正实现运用税种、税率、支出预算、公债补贴等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建立适应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微观经济机制

良好的微观经济机制是指国内的微观经济单位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微观经济主体能适应市场变化,有高度的经营自主权,对市场能作出灵敏地反应,能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决定生产何种商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这些国有企业在推进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就必须要求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对资本流动产生的后果能作出灵敏而有效地反应,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对市场价格信号具有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竞争能力的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和支付,多元化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用人民币结算和支付,短期看会导致我国外汇收入的减少,但如果在进出口中都同时使用人民币结算和支付,则非但不会减少外汇收入,反而会更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物资资源的内流。

(三)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国内金融机构必须提供与国外银行相近的服务,以保持其竞争力。如果国内金融机构难以适应资本市场的开放要求,就会出现脱媒现象,造成国内银行流动性降低,清偿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企业和银行的倒闭现象。所以,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前,必须通过金融深化,缩小国内外金融市场条件的差距,以增强国内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外汇监管

要建立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及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制度,以保证能对外汇市场进行间接调控。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经验,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对外资银行进行严格、全面的监管。同时,完善我国会计、审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定,以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权益。

(五)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

我国的利率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法定利率、基准利率、浮动利率。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在决定法定利率和基准利率时考虑资金的供求情况,但我国的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要推进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应该选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市场化的基本利率。因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资金的批发市场,是最能反映资金供求情况的市场。要实现汇率的市场化,就要实行经常项目的自由结售制,逐步扩大可以保留外汇的企业范围和可以保留外汇的比例,同时中央银行不再承担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供求差额的责任,并放宽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的限制,培育和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汇率调节机制。

2015年,我国将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无疑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当然,这样的一个时间表还会根据今后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调整。不过我们相信,资本项目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之日,也将是开放的、现代化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之时。

F830.73

]A

1003-4145[2011]05-0143-03

2011-01-09

文龙光 (1962—),男,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栾晓平 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可兑换外汇
从国际实践看资本账户可兑换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全球资产再配置中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开放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我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博弈论思想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我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