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颐和园佛香阁的观景与点景艺术

2011-04-14 03:16:42熊运华王忠宝湖北绿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潜江4331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1期
关键词:全园观景颐和园

熊运华,王忠宝,王 雄 (湖北绿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潜江433100)

从整体布局上看,中国古典园林似乎缺乏有力的理性的组织,因为中国古典园林既不采用古典建筑的院落式布局,也没有有力的轴线来引导和控制视线。然而,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却并不感到空间和景观的凌乱,反而觉得浑然天成,景点的安排和视觉组织都恰到好处。中国古典园林总是不着痕迹地利用视觉上的制约关系来控制构图,这一点在移天缩地的大型皇家园林中表现得更加含蓄,也更为精彩[1-2]。如颐和园的前山前湖景区,就是通过佛香阁的视觉制约关系统率全园景观布局的。佛香阁楼身仅高37m,在现存古代楼阁建筑中,高度排第三,连同高大的基座在内,从湖面起竟高达80m。佛香阁作为颐和园的构园中心,具有2方面的功能。首先,它是全园的视觉中心,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全园布局,从这方面来分析,佛香阁处于被观赏的位置,因此它的高度及各景点的位置主要以视距来表示符合人视觉特性的一系列比例关系。另一方面,佛香阁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也应该是最重要的观景场所,通过观景视觉控制全园的布局。这样,佛香阁以 “观景”和 “点景”这一园林和风景楼阁建筑的双重身份,通过视觉关系综合地控制全园的布局。

1 丰富多样的景点

佛香阁是全园的制高点,控制了全园风景点。佛香阁高37m,八角攒尖,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

走进颐和园,第一个最佳观景点是知春亭。知春亭位于文昌阁西北的湖岸边,是颐和园里最先感知春意的地方,也是昆明湖东岸理想的观景场所。该亭在昆明湖东岸正中,伸入湖面约五六丈远,地势虽然低得接近水平,但四周没有阻挡,因而不要说园内的景物,连园外远处的玉泉山、西山也历历可见。春天从这里远观佛香阁,风景如画如诗。首先看到的是阳光下泛着的耀眼光芒、渐渐消融的春水和在昆明湖水面上浮动着水气;远处,是一层层深浅不同、每天变幻着颜色的山色;高处,是漂渺的春云,衬托着闪闪发光的佛香阁的大黄屋顶。知春亭看佛香阁仰角大约18°左右,视距大约为550m。鉴于佛香阁一组建筑乃至万寿山的体量和高度,这样的视距和视角都是十分合理的,看到的景观既不压迫也不模糊。另外,从知春亭看佛香阁,还可以隐约看清佛香阁周围建筑的层次关系,加上水中佛香阁和万寿山的倒影,景观层次非常丰富。

从知春亭往北游览,逐步接近佛香阁时,许多小庭院构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些建筑构成的小庭院空间中,不能全窥佛香阁的全貌,但佛香阁凭借其突出的体量和高度,总在这些庭院空间的视野中若隐若现,充当重要的借景素材。而且正是通过植物、山石和建筑的视线遮挡,让近处佛香阁的游人并无佛香阁的压迫感,但无处不在的佛香阁的身影又让人们明显感受到它的统率作用。

从知春亭往南游览,离佛香阁的空间距离逐渐增大,观赏仰角也逐渐减小。到达廓如亭,可以远距离一览佛香阁及其周围建筑群和前山环境的全貌。佛香阁在前山景区的突出地位及其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在此处得到最佳展示。

跨过十七孔桥到达南湖岛,正面遥望佛香阁,视距大约800m,此时佛香阁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致。由于南湖岛与佛香阁是正对关系,加上南湖岛上的微地形,在南湖岛上遥望佛香阁,不但可以明显感受到以佛香阁为中心的轴线控制,还可以清晰看到佛香阁周围的建筑和院落的空间层次。在这个位置看,佛香阁最为雄壮、最有气势。周围所有的建筑、院落、山石植物,如众星拱月般烘托着佛香阁,而万寿山郁郁葱葱的松林又构成绝佳的背景,衬托佛香阁的金碧辉煌。这些美景在昆明湖面的倒影使得景观有虚有实,无比绚丽。

来到西堤,视距大约1200m,隔着堤岸的垂柳遥望佛香阁,整个前山建筑群都掩映在植物之中,若隐若现,惟有佛香阁依然突出,虽不似近观那般雄壮,却更有几分情趣、更加亲切,意境与西堤的环境十分协调。

2 观景的视线组织

佛香阁建在万寿山脊最高点略偏南,是颐和园的制高点。在佛香阁观赏全园景色,是以俯视和平视为主,几乎不存在景物的相互遮挡和垂直视角限制。佛香阁是八边形平面、周边围廊,游人能全方位观景。人眼的正常视觉形成是60°锥角,因此,60°水平视觉成为佛香阁观景视觉控制的关键。

以佛香阁为视点O,向全园周围引出60°角的视线OX、OX′,形成多个视角 (∠XOX′=60°)扇面视野,构成全园的视觉关系 (图1)。

图1 佛香阁观景的视线

∠AOA′=60°视野。收进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岛;三岛分别位于前湖中被西堤划分的3个水域,使人领略到中国古代园林 “一池三山”的典型构成及前湖的总体概貌。

∠BOB′=60°视野。起于新官门,止于畅观堂及西堤支堤;收进畅观堂、藻鉴堂、南湖岛、新官门等主要景点和建筑,同时完整地收进藻鉴堂的整片水域。

∠COC′=60°视野。起于南湖岛,止于知春亭小岛和园内东部主要官廷建筑群南端——文昌阁;收进前湖东部的凤凰礅、南湖岛、知春亭等3岛,以及文昌阁、新官门、铜牛、廊如亭、绣绮桥等东堤全部建筑景观。

∠DOD′=60°视野。南向起于前湖东部水口,北向止于谐趣园;这一视野将位于东部密集的全园最庞大的宫廷建筑群全部收拢。其中自佛香阁起,由近而远的主要建筑有写秋轩、无尽意轩、养云轩、乐寿堂、水木自亲、玉兰堂、宜云馆、景福阁、益寿堂、赤城霞起、东八所、仁寿殿、东宫门、知春亭、文昌阁、谐趣园等。

∠EOE′=60°视野。起于藻鉴堂岛,止于前湖西部水口;收藻鉴堂、玉带桥、治镜阁、畅观堂等主要景点以及治境阁岛所在的整个水域。

∠FOF′=60°视野。起于玉带桥、治境阁岛,止于前湖北端水口;近收前山西部全部建筑景观,其中有云松巢、山色湖光共一楼、听鹏馆、画中游、湖山真意、石丈亭、石航、小西泠、延清赏、贝阙、大船坞等主要建筑或建筑组团;远收治镜阁以及南起玉带桥、北至前湖北水口的西堤北段[3]。

3 观景与点景的艺术

颐和园中各个主要景点是以佛香阁为代表的几个景观中心,从观景与点景的视觉关系出发,构成错综复杂的视线网络。而园林的整体布局和景点设置正是在这种无形的网络的制约下,才见其匠心。所以从表面上看,一切若似偶然的巧合,实际上却凝聚着造园家苦心经营的心血,有着含蓄而深沉的理性[4]。

佛香阁所处的位置十分突出,它既是颐和园中最长轴线 (虚轴)的主要节点,又是前山前湖景区的视觉中心。所以,佛香阁的点景与观景作用都十分明显。从观景的角度分析,佛香阁作为颐和园中观景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可以一览前山前湖的所有景致,不同角度所观之景也各异,景观层次十分丰富;从点景的角度分析,佛香阁精致的建筑艺术、突出的地理位置、雄伟的建筑体量,理所当然地使其成为颐和园中最突出的景点,成为其他景点争相借景的对象,几乎整个前山前湖景区的景点都受到佛香阁的影响,或多或少的借了佛香阁之景。佛香阁的观景与点景2种功能,到底哪个占主导地位,不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佛香阁为中心的视线网络是颐和园前山前湖景区主要的造景依据,它明显统率着这片景区。

[1]周 武 .园林美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5-46.

[2]宗白华,陈从周,余树助,等 .中国园林艺术概观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21-25.

[3]韦克威 .颐和园及北海景观规划中的视觉控制浅析 [J].中国园林,1992,(2):47-49.

[4]刘彦红,刘永东,龚志龙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 “收”与 “放”分析 [J].江苏林业科技,2004,31(4),34-36.

猜你喜欢
全园观景颐和园
沙地日光温室灵武长枣地面生草覆盖试验
山西果树(2022年6期)2022-11-30 22:49:34
颐和园
麓湖春天观景
广东园林(2022年2期)2022-05-15 12:18:09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48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6:10
屠辰飞室内设计作品
艺术评论(2018年5期)2018-07-23 12:48:02
果树冬季深翻有哪些方法
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