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刺绣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011-04-13 19:45
丝绸 2011年8期
关键词:绣品刺绣山西

韩 先 英

(晋城市科学技术研究所,山西 晋城 048000)

山西刺绣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韩 先 英

(晋城市科学技术研究所,山西 晋城 048000)

通过对山西刺绣业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描述,结合国家带给山西刺绣业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规划设想,并从传统艺术的挖掘和整理、人才的培养、绣品的创新、龙头企业的扶持及品牌的培育和宣传推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求山西刺绣业早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丝绸;刺绣;创新;发展;山西

山西刺绣是以忻州、晋南和潞绣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是深扎在黄河流域民间的一种古老传统工艺。其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充分反映着山西的风土人情和厚重的黄土文化,而且记录、保存了千百年来山西人的生活面貌和情感活动的痕迹,具有强烈、鲜明的民族性和思想性。尽管如此,但声名和影响远不及江南的苏绣、蜀绣、湘绣和粤绣“四大名绣”,与其说是没有自主品牌,不如说是没有山西刺绣产业发展的完整生态链。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人文和地域因素,也存在现实经济产业环境之制约。

1 山西刺绣的历史

山西刺绣发源于“尧都平阳”时期,发源地于临汾、侯马、洪洞、闻喜及周边一带。早在周代就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之说,《诗经·唐风》中的“素衣朱(襮)”“素夜朱绣”则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刺绣艺术,其中的唐正是指山西中南部地区。

受古老文化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山西刺绣绣品显得情感率真自由、构图简洁丰满、色彩绚丽热烈、图案精美纯朴、造型夸张狂野。针法多样,大致有“平针绣”“辫绣(又称锁绣)”“打籽绣”“堆绣”“盘金绣”等。题材上,多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不便明说但又不可回避的主题,比如“鱼戏莲”“鹭鸶闹莲”“石榴生子”“老鼠偷葡萄”等表达祈子愿望,“狮子”“虎”“麒麟”等动物图样富有震慑与保护的双重含义,“鹿”“白象”“鹤”等则代表吉祥如意,等等。还有就是表现戏曲题材的绣品,如“西厢记”。

可见,绣品用途及图案寓意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相联系,又与岁时风俗、人生礼仪、文学、绘画及宗教等文化现象相融合。据传说,姥姥在外孙满月或周岁时赠送的围嘴、肚兜、童帽、老虎鞋;每到清明、端午节母亲为子女祈福特别制作佩于胸前背后的清明挂穗、用以避邪的五谷“香袋”,男女情定,女子送给男子的“荷包”,到结婚时的各种花型鞋垫、方形合枕、被面,直到寿终所穿的“寿衣”“寿裤”等,都离不开刺绣“神来之笔”的功劳。

2 山西刺绣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有关传承山西刺绣工艺与文化的各种经营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生产经营如火如荼,客观上促进了山西刺绣产业的蓬勃兴起和发展,为整理和保护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应有贡献。由于山西绣品的特殊环境,历来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其一,表现内容以民俗为主,所使用材质大多是普通用线而非丝线,是棉布或其他质地织物而不是丝绸;其二,历史上没有在山西专门设立过类似江宁织造局或锦官这样的部门和职务对其进行管理;其三,是母女或邻里手口相传、作为农闲或饭后的一种“消遣”,多以自用和赠送亲友为主,一般不用于交易,致使没有取得独立性发展;其四,没有得到文人雅士或达官显贵的“追捧”和欣赏,只是在平民的日常生活中绽放着瑰丽光芒。因此,山西刺绣作为民间的精神或感情寄托的载体,既没有进入“官家”的视线,也没有引起名噪一时的“晋商”的发现乃至商业运作。因而一方面成为商品的较少,特别是形成高附加值的商品更少,另一方面绣品档次低、精品少、生产规模小。

经过近几年磨练创新,山西刺绣业现在已经发展到颇具规模,其中比较大的有长治市的壶关县石坡乡南平头坞刺绣专业合作社,晋城市的山西金澜丝绸纺织品有限公司、吉利尔丝绸服饰公司等多家丝绸服饰公司创办的刺绣企业,太原市唐人晋绣坊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繁峙的山西晋绣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代县的山西锦绣源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榆社专业兴晋绣艺专业合作社等,主要生产潞绣传统手工艺品,如机关厂矿会议(室)办公室用的大幅挂屏、大众化居家客厅及卧室的画幅挂屏、节日礼品、旅游纪念品、手工刺绣鞋垫、绣花鞋、中国结7个系列的100余种产品,年产各类绣艺产品12 000余件。产品销往省内长治、太原、晋中,省外上海、北京、郑州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荷兰、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在发展山西刺绣产业的道路上成绩斐然。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山西刺绣工艺美术大师及其作品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展会和领奖席中。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范素萍的《和谐中国》亮相上海世博会;首届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武俊敏创立了太原市唐人绣坊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独创“武氏绣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奖,并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同时多件作品被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等馆所收藏。

综上所述,山西刺绣产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从绣品的实用、欣赏性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素材资源的整理、提取、应用,生产规模,市场渠道的开拓,产业发展的生态链建设等方面来分析,同优势绣种比较或者对进一步发展壮大山西刺绣产业而言,仍有很大差距,发展缺乏后劲。

3 山西刺绣业的发展与机遇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地面文物及景点众多的现实优势,对山西刺绣业的发展可谓得天独厚,非其他绣种所能比及。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规划和战略布局、文化旅游产业振兴规划和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五大战略”先后出台和各项措施的相继落实,特别是最近国家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对各行各业是个极大的鼓舞,必将为山西刺绣产业的发展带来福音。具体而言:

一是三晋传统手工技艺产业链的开发暨产业园区的规划:黎城布艺黎侯虎文化产业园、长治上党堆锦文化产业园、高平刺绣文化产业园,将创造出山西刺绣产业发展更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传习基地——上党堆锦艺术传习基地的建设[1],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专门的学习和实践场所。

二是重点打造能够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元素的景点和项目,包括以太原为中心,建设北部佛教与边塞文化、中部晋商文化、南部根祖文化、沿太行山地区的太行文化和沿黄河地区的黄河文化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打造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关公故里、抗战文化“八大文化旅游品牌”,全面带动山西文化和旅游产业上档次、上水平。这一举措,为细分山西刺绣产业市场、实现差异化明确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三是充分彰显山西文化魅力的大戏、大片、大作不断推出并上演,也将为山西刺绣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是山西吉利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复兴潞绸、传承潞绸文化为己任,将创建“潞绸文化产业园”,整合资源,构筑丝绸文化创意平台。集设计制作、科研创新、体验、旅游休闲、情景购物、青少年素质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形成全方位展示丝绸锦缎制品及其衍生品的产业链。

发展机遇的多维性和层次性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前瞻性不约而同地实现了交叉与融合。如果能将刺绣艺术同旅游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则将轻而易举地解决旅游纪念品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如何使旅游纪念品融旅游景点(区域)独特文化色彩,有相当工艺水平和纪念意义,并具有实(使)用、欣赏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合理、易保存、能收藏、便携带、可馈赠。也就是说,绣品自身的特性最具备旅游纪念品最一般意义上的特征。从这一角度讲,山西刺绣艺术品的市场前景异常广阔。

因此,在充分调研、摸清全省刺绣产业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合理布局,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显得十分必要。

4 山西刺绣业发展措施探讨

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都是作为现实的可能性而存在。作为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并争取获得政策支持,那么逐步完善产业链的步伐可能就会得以加快。

4.1 传统艺术的挖掘和整理

山西刺绣业的传统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技艺(法)和绣品并举的,而且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比如中国刺绣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宋绣,在山西省就曾出土南宋时期的刺绣绣品多种,有纱绣莲花、纳纱花边、彩群绣带、彩袖上衣、彩绣折枝花包首等,制作都很精美,为增强艺术表现力,针法上除了平绣针以外,还兼用了锁线针法。传承是创新的根基,所以做好山西刺绣业传统艺术的挖掘和整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能有效地进行整理和挖掘,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协商,在相关院校或企业设立研究机构或工艺技术研究中心,进而在挖掘、总结、提高发展濒临失传的刺绣技艺的基础上,编著山西刺绣知识、技艺书籍和音像制品,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山西刺绣。同时,通过展评、交流和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出版理论专著等。

4.2 人才的培养

在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的前提下,山西刺绣业在创意、设计、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同时优秀技能人才(绣娘)的培训、培养也不容忽视。

任何产业繁荣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和品牌的贡献,然而科技和贡献率的大小则取决于行业人才架构的支撑力度。所以,能否对人才进行科学、持续的培养及人才作用(功能)的有效发挥,是衡量一个产业或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条准则。具体到山西刺绣业人才的培养方面,通过发挥“两个优势”,即将基地培养和专(职)业院校培养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快人才培养的进程。同时通过职业资格等级认定考核并能在薪酬和职业发展上予以兑现,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绣娘”队伍中来,以壮大实力、提升竞争力。

以山西刺绣业人才的培养为例,基地培养的几种形式:一是在基地以师带徒自己培养,二是送出去培训,三是聘请(或引进)名师来基地帮教。综合起来看,具有“短平快”的阶段性特征,培养费用低,产量和规模效果明显。这种方式只限于技能普及和提高问题的解决,而从产业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来讲,其缺乏创意能量杠杆的撬动和持续专业设计的支撑。专业院校培养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战略角度看,都具有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特征。所以,能在相关艺术院校(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等)设置刺绣专业,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山西刺绣业传统艺术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持续发展,并对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开拓等系统工程而言,是一项夯实基础的工作。

诚然,专业院校学生及教师在实现绣品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题材的提炼和内涵的延伸深化,以及实现技法和理论创新与总结等方面较基地具有先天的优势,需要充分发挥“产学研”中的机制作用,如果平台搭建得好、机会提供得及时,产业发展从中获取不竭的动力将指日可待[2]。

4.3 绣品的创新

创新山西刺绣业产品,促进产业大发展,要能够跳出刺绣看刺绣,并用一种大观念、大视角和新思维来判断和审视刺绣发展的产业基础、机遇和环境。

从社会发展实际来看,一种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在实现自身继承飞跃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或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事实也证明,没有关联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所谓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也只是“孤芳自赏”或“一厢情愿”,孤军奋战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产业间的“彼此互动”至关重要。目前数码技术在纺织服装业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各类数码织物的织造,在解决若干文物、字画的保护和实现人景载体的转移上,不仅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耗能少、易保存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能够作为馈赠的礼物和个性化的文化用品批量生产,社会效益良好。由此可见,由于高新技术的介入,不仅纺织服装产业在产品的创新和品牌的建设上有了新的起色,而且对推动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在做积极的贡献,反过来也可以说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给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市场领域。

鉴于此,山西刺绣产业的发展除了寄希望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外,还希望能够积极同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转型结合起来,并加强合作,在实现山西刺绣业绣品题材进一步丰富的同时,为刺绣的载体转换与技艺创新,以及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寻求新的机遇和发展平台。

4.4 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品牌的培育

在行业发展中,扶持龙头企业就是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市场,规范管理,改变散、小、乱的现状,同时搭建人才汇聚的平台,通过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内容,拓展市场领域,在此过程中,通过注册商标和确立品牌,不断强化自身的品牌意识、知识产权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市场意识,进而不断强化企业形象,强化市场地位。

为此,在企业努力、协会指导的同时,希望政府能通过积极的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等给与目前有规模、有实力和有影响的企业大力扶持,希望工商管理部门能够在著名商标和品牌的认定方面予以积极协助,同时建议新闻媒体在山西刺绣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宣传和报道作用,进而形成支持和促进山西刺绣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努力促进产业发展需要的融设计、研发、生产、资金、销售、宣传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的形成。

4.5 宣传推进

借力打力,不失为山西刺绣产业目前创建品牌、拓展市场的必要途径。除参加专题文化艺术节、民俗工艺品博览会、刺绣艺术展评交流研讨会外,还应积极借助已富有品牌效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暨古城文化节、中国(河曲、左权)国际乡村音乐大奖赛暨乡村音乐旅游节、中国(太原)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暨古玩艺术品博览交易会、中国(云岗、五台山)国际佛教文化旅游节、中国(运城)国际关公民俗文化节、中国(山西)国际鼓乐艺术节七大国家级大型会展品牌,增强山西刺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5 结 语

基于山西刺绣业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一种,从立足山西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人才培养、产品创新等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壮大山西刺绣业做了相应的粗浅探讨与分析,至于在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链条的衔接上,如何做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以及山西刺绣业的发展之路如何走,则需要更多的企业实践,需要更多的专家参与研究探讨,进而使山西刺绣业早日走上健康发展的市场化道路。

[1]张明亮.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和思考[N].山西日报,2009-11-23(C1).

[2]张序贵,朱利容,杨渝坪,等.蜀绣原生态产业链的打造[J].丝绸,2009(10):4-7.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hanxi embroidery art

HAN Xian-ying

(Jin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Jincheng 048000, China)

In this paper, we look back to the history of embroidery art and described the present status in Shanxi, from which we analyzed the opportunity and advantage that embroidery art brings to us. We will preserve and develop embroidery art by a lot of methods including the excavation and collection of ancient embroidery art, training of qualified personnel, Embroidery innovation and propagating embroidery in the form of advertis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embroidery art.

Silk; Embroidery; Innovation; Advancement; Shanxi

TS935.1

B

1001-7003(2011)08-0064-04

2011-03-03;

2011-05-24

韩先英(1965―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新材料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绣品刺绣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山西叹五更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