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2011-04-13 16:23:46鹿艳敏
化学教与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鹿艳敏

(徐州市贾汪实验中学江苏徐州2210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的功能,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一、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课堂提问即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种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概括而言,课堂提问具有以下几种教学功能:

1.有利于促进课堂上的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和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它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所以课堂上必须保证师生间有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而课堂提问是实现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所以一个好的问题就像一条纽带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情感联系起来,架起师生间交流的桥梁。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相关信息,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分析和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3.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

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基于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各种探索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提问把知识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给学生提供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更主动、广泛、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问题情景,通过分析、推理,实现新知识的获取。

4.有利于教师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教师还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节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而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问题。

1.确定问题的层次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教师可把问题设计得非常具体,使学生容易获得答案;也可把问题设计得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志和创造力,通过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即“跳一跳摘果子”这一状况,太难、太易不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

2.设计问题呈现的方式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合理设计问题呈现的情景,使问题直观、鲜明,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实验、图表、文字材料等途径呈现问题情景。

(1)实验呈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实验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建构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问题的解决。例如在讲燃烧条件时,我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铜片横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铜片两端各放少量红磷和白磷,热水中放少量白磷,几分钟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热水中的白磷也未燃烧。学生在头脑中很快产生疑问:①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②为什么热水中白磷不燃?这个“奇特”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

(2)文字材料呈现

有时候可以把与问题相关的一些信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信息材料的同时,激起探究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在文字材料的信息冲击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水的污染及防治问题时,可选取一些有关水体污染的新闻报道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促使学生从社会和科学等角度来思考如何治理水污染的问题。

(3)图表呈现

图表可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条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各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另外图表呈现还可省去繁杂的文字叙述,使问题表述简捷明了。例如,在讲质量守恒的原因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镁和氧气的反应图示,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较顺利地解决了教学的一大难点。

3.把握好问题的“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即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能促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思考。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问题过于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等。从这些“联系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使他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另外,在课堂提问时还要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正问、逆问、曲问等多种形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对课堂提问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答”,更要让学生“会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并对质疑方法进行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1.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当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不一致或原有知识不足以解决新问题时,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课堂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和建构,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索,帮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在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这有助于学生提出高水平问题。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效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要真正相信和尊重学生,要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宽容和鼓励,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

3.提供质疑的方法指导

学生想问、敢问,却不一定会问,在课堂上学生提不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都懂了、全会了,而可能是学生不会问问题,不知道问什么,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明白问什么?怎样问?教师可教给学生对基本概念提问,对思维方法提问,对现实生活提问,对新旧知识结合点提问,对实验提问,使学生知道从何处着手提问,使学生掌握质疑的技巧,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并且通过质疑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5)

[3]鲁献蓉.对新的课堂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3)

[4]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化学教育,2002.3

[5]沈文洁.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