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奎,邓建中,屈宝华
(安阳地区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患者女,16岁。因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半个月,于2008年10月8日入院。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1周前,不能上、下楼梯;近日走平路不稳,需要搀扶,曾跌倒数次,下蹲后起立困难。既往史、月经史无特殊异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查体:体温36.3℃,脉搏8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90/60 mmHg。贫血貌,内科检查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高级智能粗测正常(较同龄人略迟钝),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容积正常,腱反射适中、对称,共济正常;双侧病理征阳性,双下肢深感觉稍减退,双上肢深、浅感觉正常。辅助检查:电解质、微量元素、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尿常规均正常。血常规:红细胞2.96×1012/L,血红蛋白86 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6 fl,网织红细胞1.4%。贫血三项(已服用维生素B12及叶酸):维生素B123 396.00 pg/ml,叶酸 68.27 ng/ml,铁蛋白 61.60 ng/ml。脑脊液:无色、清晰,蛋白(+),压力 120 mmH2O,细胞数 0,微量总蛋白 726 mg/L,葡萄糖 2.47 mmol/L,氯化物 121.60 mmol/L。血微量元素检查示铜含量正常。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增生性贫血(以小细胞为主)。免疫球蛋白:IgG 18.24 g/L,IgA、IgM、C3、C4、CRP 均正常。颅脑 MRI检查考虑脑发育不良;胸椎MRI检查未见异常;腰椎MRI检查示L4~5椎间盘膨出。肌电图示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远端潜伏期延迟。体感诱发电位(SEP)正常,F波出现率减少,H波反射潜伏期、诱发电位均未引出。初步诊断:①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②吉兰—巴雷综合征?③遗传代谢性疾病?
主治医师:本例临床特点为青少年女性,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双侧病理征阳性;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及神经根损害。根据本例的双侧病理征阳性,考虑其病变定位在双侧锥体束、周围神经及神经根,定性为变性疾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属于变性疾病,其发病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累及脊髓后索和锥体束,可出现双下肢深感觉障碍、步基增宽、双下肢无力、Romberg征阳性、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病理征阳性等;严重者可累及大脑白质、视神经和周围神经,出现大脑轻度萎缩、认知功能减退,常见周围神经病,多伴有巨幼细胞贫血;脑脊液多正常,少数蛋白轻度增高。但本例SEP检查显示脊髓后索受累不明显,故不符合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副主任医师:根据本例的临床特点及颅脑MRI检查提示的脑发育不良,其病变除定位在双侧锥体束、周围神经、神经根外,大脑皮层也受累及,较为弥散,不能以血管病、压迫症及炎症解释;SEP检查显示其脊髓后索受累不明显,故不支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本例血微量元素检查显示铜含量正常,也不符合获得性铜缺乏性脊髓病;患者年龄较小,肿瘤及副肿瘤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小,变性、营养缺乏、遗传代谢性疾病不能排除。另外,还应考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HSP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多有明确家族史,也有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者。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双侧皮质脊髓束的轴索变性和脱髓鞘,薄束的终末部有明显改变;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男性略多,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无力、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可伴有足部振动觉减退。HSP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其中单纯型占90%;患者可伴多发性神经病,其症状类似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脊髓神经病;MRI检查可见脊髓萎缩,偶见大脑皮质萎缩;下肢感觉诱发电位显示后索纤维传导延迟。根据本例临床及各种检查结果,考虑为单纯型HSP。
主任医师:目前,本例的病变定位已经明确在双侧大脑皮层、双侧锥体束、周围神经(运动、感觉支)和神经根。本例为青少年女性,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肌电图示周围神经及神经根受累,且双侧病理征阳性。除考虑变性、营养缺乏、遗传代谢性疾病、HSP外,还应想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但本例脑脊液无明显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脑发育不良不能用吉兰—巴雷综合征解释,故不支持该病。本例虽有营养缺乏、贫血,但其骨髓穿刺检查提示为小细胞增生性贫血,且脊髓后索无明显受累,故不支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在排除获得性铜缺乏性脊髓病、肿瘤、副肿瘤综合征、脊髓血管病、压迫征、脊髓炎等疾病后,应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HSP为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多有家族史,MRI检查可见脊髓萎缩,但患者脑脊液、SEP异常;本例与此不符。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MN)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几乎均为男性,青春期或成人期出现症状,主要侵犯脊髓及周围神经纤维,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下肢痉挛性瘫,约1/3的患者有脑白质受累,病情进展缓慢;本例为青少年女性,无色素沉着等肾上腺功能减退表现,不支持AMN诊断。目前,患者属于哪类遗传代谢性疾病难以确定,尚需进一步检查。
后记:同年10月29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本例患者进行尿有机酸检查,发现其尿中甲基丙二酸(MMA)排泄明显升高,甲基枸橼酸轻度升高,提示患者有甲基丙二酸血症,可试用维生素B12治疗。患者口服腺苷钴胺片500 μg、每日3次,左卡尼汀口服液10 ml(1 g)、每日2次,治疗10个月。2009年8月20日行尿有机酸复查,尿中MMA和甲基枸橼酸排泄均略升高,基本上维持在较低水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可独自上、下楼梯,平路平稳行走1 000米无明显困难,下蹲后不用扶持可轻松站起,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Ⅴ级弱,双侧病理征可疑阳性。最后诊断为甲基丙二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