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让化学课堂灵动有效

2011-04-13 11:18:26陆浩淼
化学教与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设化学情境

陆浩淼

(吴江市芦墟第二中学 江苏 吴江 215211)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及师生情感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氛围,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能够提供学习的素材。近年来,教学情境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生在师生创设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注重体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善于将生活要素引入化学课堂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中出发、了解、掌握化学知识。创设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境,使学生对化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化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化学教育的实效性。

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时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的标签、果汁饮料的包装纸、在课堂上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含量的意义;在学到“溶液的酸碱性”时,鼓励学生利用家里的医用酒精和自己收集的花瓣制做酸碱指示剂,带到学校并当场测给大家看;在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课堂上给各小组学生分发: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让学生分组用pH试纸测定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在学习到“化学与能源”时,让学生用家中的水果自制水果电池等。这样一来,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这些教学案例应该看到,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只要时时留神、处处留心,便可以把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化作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其中,教师是创建有效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情感则是联络各要素的纽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学习内容,这对完成教学这一双边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一次市级的优质课比赛中,由于要到别的学校借班上课,我和学生之间都很陌生,而且上课的内容是“第六章:溶解现象”的复习课,课的内容又比较枯燥,所以要上好、上活这堂课很难。想来想去,首先我在上课前对全班学生说:“老师今天来是来找好朋友的。”学生一听觉得很有意思,我又说:“你们知道谁是我的好朋友吗?”(吊学生胃口)学生说:“不知道。”“化学课代表啊!虽然我没有教过你们,但是我认为化学课代表肯定是我的好朋友。谁是化学课代表啊,能站起来吗?”课代表站了起来,我问:“你觉得我们是好朋友吗?”他很害羞,小声的说:“是的。”“我听不见哦。”“是的!”他大声的说。学生轰然大笑。在笑声中我们拉近了距离。接着我又拿出一瓶旺仔牛奶,问:“你们见过这个吗?”“见过!”学生大声说。 又问“喝过吗? ”“喝过! ”“甜吗? ”“甜! ”……由此在欢声笑语中我引入了这节课。找朋友,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缓解了后面有很多评委的尴尬气氛。旺仔牛奶瓶的红颜色与瓶上可爱的卡通图案让学生觉得很是亲切,这些使这堂课亲切而有活力。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导入新课时激起的热情不减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波”逐“浪”,抓紧教学有利时机,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不断探索新的知识。

在讲到氧气的工业制法时,由于氧气、氮气的沸点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所以学生很难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是物理变化,更别说理解氧气和氮气谁先蒸发出来了。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温度计,标出氧气沸点(-183℃)和氮气的沸点(-195.8℃),并向学生做了解释,然后跟学生说,“今天啊我要带大家到零下200℃,去看看工业上氧气是怎样制出来的。”学生一听,兴致就来了,我接着说:“怎么去呢,用我们的想象力啊!”学生笑,“假如我们今天都穿着很厚很厚的衣服,来到了零下200℃”,一边说一边我还做出穿着很笨重的衣服,笨重走路的样子,学生很开心的进入了我设计的情境中。“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可以调节温度的容器前,里面装着除去了杂质的液态空气(常压下)。这时我按下升温按钮,从零下200℃往上升温,好,零下199℃,零下198℃,现在零下196℃啦,再升点温,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有的学生说“氮气会沸腾的。”“再继续升温呢?”我接着问,“液态氮会变成气体的。”“那剩余的是什么呢?”“液氧!”大家一起说。我又问:“这个过程是什么变化呢?”“物理变化”学生说……利用情境,轻松的把这节课的难点解决了,同时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创设良好的活动教学情境,巩固内化,激发求知欲

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锻炼能力的好机会。活动能促进学生信息、情感的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内化,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时,教师要以“静”求“动”,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有趣化;还应不断改进、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其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行为。

例如在讲到元素符号时,由于元素符号多而难记,于是我让学生熟悉元素符号后,就以小组(小组人数相同)为单位,进行竞赛。我来说名称,学生说字母,由学生计时,看看哪组说的又快有准,有哪组不服气的还可以主动申请挑战第一名等。就这样枯燥的元素符号变得激动又有挑战性。又如在讲到碳酸盐的鉴定这堂课时,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再让学生自己去找些他们认为含有碳酸钙的物质,找到后带到学校来,在课堂上亲自鉴定、得出结论。还有在教学金属活动性这一节时,为了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在上课前一天,我问学生:“你们想制银吗?如果想,自己找些铜丝,明天带过来,谁带谁就可以制银哦!”我的一席话让学生带着很大的疑问和求知欲去找铜丝,又非常期待明天“制银”的那堂化学课。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平等、民主、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考探究、激发求知欲,而对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情境的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比如多媒体,实验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敢说、要说,实现人人参与、共同协作的局面。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而创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氛围,又是提高有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只有把握、营造课堂教学情景和氛围,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史会平.课堂教学情境和学习气氛的创建[J].教育艺术,2010,(1)

[2] 秦宝珍.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J].教育艺术,2010,(9)

[3] 黄海鸥.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与学,2010,(3)

猜你喜欢
创设化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