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继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学校以国家“十二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为使命,立足区域全局谋划学校定位,面向经济转型发展方向而“转”,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而“走”,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变”,瞄准民众创业的关键而“动”,立足区域主干产业服务社会多方领域,政府主导、多方合作,打造高职学院为主体,高职学院、开放大学、农民学院、社区学院“四位一体”办学格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努力使学校成为“多方位促进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持续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和职教体系改革的中坚,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办高职的典范”,形成中国特色的地方性高职办学新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谋合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多方位统筹办学校、多层次合作办学院、多环境建构育人才”的办学之路,创建高职学院带动的“一核三极”办学新体制。
----成立学校董事会,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统筹合作办学。建立湖州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问题,制定《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区域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如干意见》,统筹协调学校与行业、县区、企业的关系。成立以湖州市发改委为董事长单位,湖州市教育局、中小企业局、贸粮局、民政局、农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副董事长单位,相关企业等单位为董事。董事会负责学校规划的咨询、合作经费、资源的整合、办学质量的监控。
----三层合作,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特征的高职学院。制定《湖州市产学研合作促进办法》,大力实施“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的“三层对接”工程,建立六大产业合作委员会,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推进校地、校企合作。面向湖州产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校企合作、多元投入,每个专业群建成“校中厂、厂中校”相结合的教育环境。
----县、校合作,形成“园中校、校中园”特征的农民学院。与湖州市农委、吴兴等县区合作,共商人才培养,由政府给予经费投入。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销售园区、乡镇工业集聚区为依托,政府统筹建设园区式农民实践教育环境。
----校、校合作,形成“灵活时空、多种教育”特征的开放大学。建立湖州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实施“2+1”中高职衔接教育,实施“技能+学历”成人教育。民政局、城市社区合作建设县区社区分院和街道教学站。与湖州市安全局等合作开展企业安全培训项目,与湖州市劳动局合作开展高技能培训。
----区、校合作,形成“公益项目、社区连锁”特征的社区大学。与民政局、城市社区合作建设县区社区分院和街道教学站。每年开发、实施面向城市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益培训项目10个,在推进“父母大讲堂进学校”项目基础上,实施“社区淘宝创业项目”、“少儿理财大讲堂进学校”、“湖州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项目、进一步开发“蓝领大讲堂进企业”、“人文大讲堂进监狱”、“新型农民创业大讲堂进乡镇”等项目。
1.校企合作建设重点专业 重点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转型、省内一流的自动化与机电、商贸物流与旅游、建材与建筑技术、现代农业等四大重点专业和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转型。推行“周、月、季”工学结合,完善工作任务导向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工学结合管理。建设一流的实训环境,以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动多种教育的全面发展。
2.资源统筹建设育人平台 整合部门、行业、企业资源,建设湖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按照职业技能的最新要求,面向湖州产业结构,通过校企合作、多元投入建成拥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的湖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各专业群要根据产品、业务、工艺的特点,引进企业或企业生产线,建立1-2个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园,商贸、旅游、艺术建设1-2个运用专业技能进行创业的“网络平台+师生工作室”实训基地。
3.三双结合建设教师团队 联系工学结合与服务项目,推行“双岗”工作经历制,建立“挂职顶岗”、“交叉任职”等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的教师到企业、企业教师到学校的管理机制;推行“双栖”聘任制,采用直接聘请、柔性引进和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
4.面向产业建设基础能力 拓展学校在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人才服务、文化服务方面的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科技人才结对解困”和“百名优秀科技人员助企”等活动,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委托课题、合作研究、技术转让等服务工作,力争三年内横向课题经费达到1 500万元以上,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不断优化校内组织保障。制定实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岗位实践能力要求有机结合,校企共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建立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系统。
5.文化引领建设管理体系 进一步丰厚“海纳百川、持恒精进”的学校精神。服务地方办公室要增强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的沟通,增强对多种教育的统筹;学校教务处在继续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多种教育教学的建设指导,规划和组织管理教学平台;专门学院要加强教学部建设,优化教学项目开发、实施。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制定促进四位一体办学实施意见。改革二级管理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