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军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金兰集》考论
祝 军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金兰集》是元末徐达左集一时交游赠答之诗集,该集收徐达左隐居耕渔轩时与之酬唱、交游的120位诗人的诗作,收入集中的诗歌,或抒避世幽居之情怀,或写纵情山水之闲适,饱含着一种张扬个性的个性化精神,是我们了解元末诗坛状况的宝贵文献。
徐达左;《金兰集》;个性化精神
一
《金兰集》,元末徐达左编。徐达左,字良夫。关于他的生平,现留下资料甚少。《姑苏志》云其“吴县人,少受易于鄱阳邵弘道,再受书于天台董仁仲。值时多故,隐居光福山中。家故温裕,喜接纳四方名士,置家塾,合族属子弟教之,乡党遵化。洪武初,郡人施仁守建宁,荐为其学训导,师道克立。居六年,卒于学宫。所著有《四子书》十卷,诗文集六卷”[1]。《御选明诗》云其“字良夫,吴县人,自号‘耕渔子’,洪武初用荐为建宁训导”。按《吴都文编》卷一九一所记,洪武二十八年(1395)“吴县徐达左死,年六十三”[2],则知徐达左生于1332年。其入明之后的行踪,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零星记载如下:
洪武四年,“吴县徐达左得东坡《村醪帖》”。
洪武六年,“无锡倪瓒在徐达左耕渔轩观怀素《酒狂帖》”。
洪武八年,“吴县徐达左刻所辑《金兰集》三卷”。
洪武二十二年,“吴县徐达左在建宁任县学训导,游武夷九曲”。
洪武二十四年,“吴县徐达左作《游武夷九曲记》”。
洪武二十八年,“吴县徐达左死,年六十三”。
可知徐达左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元度过,他于元朝一直未仕,在其生命的最后六年,做过建宁县学训导。
《金兰集》是徐达左集一时交游赠答之作。是集初名并非如此,元末至正年间王行、释道衍为徐达左诗集作序,均称《耕渔轩诗》。可能在明洪武八年徐达左刻自己诗集的时候,才定名《金兰集》。徐氏元末隐居光福山时,“构养贤楼于邓尉山中,一时名士多集于此”[3]。明钱谷《吴都文萃续集》卷二一中收都穆文《游郡西诸山记》云:“奉慈庵(在邓尉山)中故有养贤楼,元季里儒徐良夫好客,四方贤士,多集楼上,今亡,独扁存。”《四库全书总目·金兰集提要》云:“达左当未仕以前,家苏州之光福里,于所居筑耕渔轩。一时名流往还,多为题咏。此集乃其所辑同时酬赠之作。”《姑苏志》卷三十一记:“耕渔轩在光福,徐良夫作。徐良夫有文学,所交皆名士,为题咏者甚多。”实际上,徐达左不仅建耕渔轩,还在紧靠耕渔轩西建有遂幽轩,以结交文士。当时与徐达左来往的文人“或出于仕途,或羁于异方,或处于城郭”[4],也不乏浮屠之人,如倪瓒、释道衍、徐一夔、周砥、杨基、唐肃、王衍、高启、徐贲、高巽志等,多游历于此。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清钱氏萃古斋抄本《金兰集》四卷补录一卷本,前四卷共收元末120位诗人之作,从中可以洞见达左耕渔轩题咏、酬赠之盛。徐达左耕渔轩文人盛集之时,大约在元至正十年(徐达左生于1332年,至正十年即1350年才18岁,因此耕渔轩活动的最早时间不会在此之前)至至正二十二年之间。只是现存《金兰集》所收诗之小序,不明作诗之年月,故无法确定其具体时间。但徐达左诗集最早的“序”作于至正二十二年八月,所收诗歌应该在此时之前。
《金兰集》成书时间,大约在元至正二十二年到至正二十五年之间。王行有《耕渔轩诗序》,此序作于至正二十二年秋八月二日。又释道衍于至正二十五年二月十八日作《耕渔轩诗后序》。王行作序于前,释道衍作后序于后,这个本子应是《金兰集》的最早抄本。抄本自元末成书之后,在社会上竞相传抄。清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五记:“吴中徐达左良夫耕渔轩,名士题留甚众。朱德润泽民为作图,仉机沙大用作传,高逊志士敏作记,唐肃处敬作铭,王行止仲作序,杨基孟载作说,释道衍作后序,因编为《金兰集》。其十二世孙大业,受业于予,出先代所遗诗笺百余幅,正草篆隶,靡所不有,如束笋然。皆元季明初诸公手迹也。未几,以讼破家,悉为有力者所得,过眼烟云,不复可睹矣。”之后明洪武八年徐达左自刻诗集,名之《金兰集》,这应是《金兰集》的第一个刻本。现存该书版本,一为三卷本,一为四卷本。三卷本有清人徐坚浒溪草堂刻本,后附续集一卷、《耕渔轩遗书》一卷,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均有藏书。清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续集》所记该书藏园刊本,乃傅增湘校,并附有傅氏跋一篇。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记清初曹倦圃《金兰集》,该书附有丁丙跋,该书现藏于南京图书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记本、清初沈初《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所记本、清丁昌《持静斋书目》、莫友芝《持静斋藏书纪要》所记同治九年刊本均属三卷本。四卷本有清朱之赤校并跋、黄丕烈跋本,另有附录一卷;清钱氏萃古斋本四卷、附录一卷;清梅益征校补本四卷、补录一卷。这三个本子现均藏于北京图书馆。另有清袁廷梼校四卷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上述两种本子,又分为刻本和抄本两个系统。《金兰集》现存刻本不多。徐达左自刻诗集三卷,之后该书流传于世。后“达左兄子济出守福建邵武,及归田后,与山东巡抚采进”,作附录一卷附后。明末时,“其十一世孙为之校梓以行,前附载正统九年徐珵所作《耕渔子传》”[5],《四库全书》所收即是这个本子。徐坚浒溪草堂刻本,刊刻时间在清乾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抄本系统本子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北京图书馆藏清钱氏萃古斋四卷本,该书第二卷后附言云:“《金兰集》当年应有刻本,此假于陆子绳仲,盖抄本也。惜字多误缪,因力为订正。稍觉可读,春夜微醺,校此二卷。丁卯清明前一日卧庵道士赤书。”丁昌《持静斋书目》、莫友芝《持静斋藏书纪要》所记同治九年三卷本是万斯同抄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记《金兰集》四卷,是清初曹倦圃旧抄本,这个本子潘宗周《宝礼堂宋本书录》和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均有记载。抄本还有前云沈初《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所记三卷本,清朱之赤校并跋、黄丕烈跋四卷本,清梅益征校补四卷本和清袁廷梼校四卷本。
二
元末至正十年,当时农民起义军蜂起,南方已经大乱,徐达左筑耕渔轩,已有避世之意。诗人马肃《题徐良夫耕渔轩》诗云“高人避世纷,遁迹远尘市。结屋秋溪流,为爱佳山趣”,刘天锡《题徐良夫耕渔轩》诗有“高人谢尘嚣,俯仰忘昏旦”之句,徐一夔《题徐良夫遂幽轩》诗有“高士解尘□,结庐遂幽素”句,释万金《题徐良夫遂幽轩》诗有“徐君遂天性,幽贞远时宜。开轩山气佳,谷峦路逶迤”句,均透露出徐达左筑轩延客、避世幽居的情趣。徐达左自己有《次韵》,是回答金陵冯裕《奉寄耕渔高士》的一首诗,诗云:
庞公隐鹿门,子真居谷口。蒋诩开三径,陶潜栽五柳。俱存避世心,不用擎天手。苟□枉尺寻,金印大如斗。
虽云庞公、子真、蒋诩、陶潜“俱存避世心”,实际上是自己真实心境的表白。和元末浙东诗人如宋濂、刘基等的隐居待时不同,徐达左的隐居耕渔,则是“真隐”。正是这种思想,使他在讲到自己构筑耕渔轩的意图时云:“不肖生居山泽,躬耕以具箪食,无所仰给于人。遭时又宁,野无螟螣之菑,乡无枹鼓之警,官无发召之役,获于田而观黍稷之敛,缗于水,而遂鳣鲔之涪湛。而又暇日挟册,以学思古人之微,以适其适。吾于是畅然而有余,嚣然而自得,怡然以尽夫修年而无所觊觎矣。因名居室曰耕渔,所以寓吾志也。”[6]其“以适其适”、“畅然”、“自得”之情趣,许多题咏耕渔轩的诗人在诗中每每提及。邵光祖《题徐良夫耕渔轩》诗云:“卓哉徐孺子,尚志甘隐沦。朝耕铜山下,敢忘耒耜勤。操舟不去远,垂纶五湖滨。野饭足秔稻,溪毛撷葵莼。”张常明《次韵》诗也云“适与耕渔子,心意俱休休。看云投涧壑,撷芳度汀洲……已复乐放旷,且复为延由”。张绅诗云其“幽人薄世荣,耕渔夙所喜。朝耕西华田,暮钓洞庭水。浮湛干戈际,无誉亦无毁”。徐一夔《徐良夫小赞》论其情态:“心闲意暇,神完气清。绕之不溷,挹之不盈。闭户著书,求四子传授之绪,出门啸傲,得五湖烟月之情。”这些诗句都道出了徐达左“云栽晚菊,趁雨摘春茶。座挹西山翠,杯流北渚霞”[7]的“真隐”生活和恬淡情趣。达左自己自幼学《易》,刘屺《呈邵弘道录侣良夫》说他“少小爱谈玄”,徐达左有诗《次韵》自云“真趣欣自得,尘喧寂无间。况兹焚香坐,玄谈至宵分”,这成为其筑耕渔轩以寓其志的最好注脚。其志,实际上就是求一种喧嚣之外的无拘无束的乐趣。元末东南士子在兵燹纷扰的年代,多隐居以自保其真率,耕渔轩和当时顾瑛的玉山草堂、倪瓒的清阁等处一样,成为文人士子趋之若鹜的地方,为文人士子提供了一个尽情赏游、率意而行的自由场所。而耕渔轩文人集会之盛况,“不减金粟道人玉山雅集”[8]。无怪乎时人徐矩在《题徐良夫耕渔轩》诗中云:“今年兵甲暗风尘,海内骚然不见春。独羡南州徐孺子,耕渔犹是太平人。”
三
在《金兰集》所收元末120位诗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吴地人,如王隅、周老南、张通、韩奕、杜寅、蒋堂、焦任道、黄夔、高启、钱昱、蒋廷秀、沈敬明、董昶、张羽、刘屺、朱桢、耿日华、蒋茔、周砥、倪瓒等。吴地以外的诗人如天台徐一夔、董远、赵,会稽杨维桢、刘逢原,淮南刘天锡,淮阳高尚志、应伟,无锡张翼,河南高升、高巽志,河东张翥、薛穆,宣城贡师泰,太原王琏,金陵王湛,江夏黄本等。这些人造访耕渔轩,有一部分是慕徐氏之名,有许多是躲避兵乱。他们的诗中,往往透露着因战乱而带来的痛苦和哀伤。韩奕的《奉寄耕渔逸人》云:“自从兵变已无家,不向山阿与水涯。病喜有箴能止酒,贫嗟无法可餐霞。”其落魄之情已是历历可见。周衡在其《奉寄良夫先生》诗中,于称羡徐达左“雍雍尚古道,耿耿扬先芬,迥出浇漓世,良足匡斯文”之后,慨叹自己“我来回避喧,粪沾兰茝熏”。蒋廷秀在《次韵奉答良夫贤弟》感叹:“白头如许老年人,愁见三边起戟尘。此际功名真笑可,古来贤达岂忧贫。”其中隐约可见其感于世乱的失意情绪。
对于这些流离于乱世的文人来说,能有一块避开尘嚣的安静之地,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而元末吴地战事较少、相对平安,位于此地的耕渔轩的静谧环境和主人的好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慰藉心理平安、保持心灵自由的场所。到耕渔轩赏游的文人,大都抱着一种“来访幽居秋满林,尘喧暂可散烦襟……萧然不作人间梦,老鹤眠松万里心”[9]的心态。在这里,他们可以暂释乱世的种种烦扰,尽情地赏游、宴集,毫不顾忌地袒露文人所固有的情趣。收于《金兰集》中的120位诗人的诗作,真实地记录了元末东南文人在乱世的心路历程,成为元末东南文化的一道亮丽景观。
由于《金兰集》在流传过程中多经订正,故所收诗的体例不大统一。第一卷集中收题为《题徐良夫耕渔轩》的诗,第二卷以下又打破了这一体例,较为错乱。尽管如此,该书还是再现了几次耕渔轩诗会的盛况。
其一,徐达左记:“季春四日,文会于耕渔轩,行觞赋诗,遂适雅兴,各成一章,以记良集。”参加这次文会的有邵光祖、沙大用、徐达左、刘屺、徐允济、李敬、徐允升、韩奕等人。
其二,徐达左记:“卢熊公武新正访予耕渔之轩,翌日游七宝泉,各赋诗分韵,终日为乐。在会者钮安仲文、杨大本景和、王湛之常中。途先返者王造依中,期不至者王、季耕、李敬德与释斯蕴明也。用杜少陵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之句,摘平声字分韵。”这次文会加上卢熊、徐达左,共应参加九人。
其三,倪瓒记:“八月七日,偕耕云叟访耕渔隐者。风雨寂寥中,为留三日,日有图书笔研之乐。九日,耕渔赋诗见赠,辙次韵奉答。”所谓“耕渔赋诗”,乃是徐达左所作的《谢倪云林处士王耕云照磨见访》一诗,作《次韵》奉答的有倪瓒、张适、高启、魏俊明、周南老、卢熊、陈惟寅、冯清、王璲、周彝、张常明、钮安、董昶、释道衍、释智及、黄本、陶琛、章璇、黄以忱,与会者共二十人。这是《金兰集》所记规模最大的一次文会。
其四,徐达左记:“九月二十一日,范焕孟学、金震以殾、李敬德兴偕来访予耕渔轩。是夕乘过溪寺,登拥翠方丈,会释善伏虎林,遂分韵赋诗。”“是夕负登方丈之小楼,孟学倡赋五言诗二首,诸公从而和之。”这次除徐达左之外,与会者有范焕、金震、释善伏、李敬等人。
这些保留下来的文人集会之诗,生动地记录了耕渔轩文会的狂热情景,如释善伏分得“山”韵赋诗:“寒灯峭孤坐,客叩林下关。清谈及玄理,野趣忘尘寰。露凉缁衣薄,天静孤云闲。秋殾起幽壑,落叶鸣空山。华章漫歌罢,良会难重扳。兴阑竟云别,夜深乘月还。”释智及《次韵》诗记八月七日诗会:“朂我二三子,浩气溢十洲。云林谪仙侣,忆别湖水头。有梁貌可许,茗荐或可修。嗟嗟青丘生,天质非外求。吐词成琬琰,临风想神游。”再现了此次盛会上众文人浩气横溢、慷慨陈词的场景。黄本日后回忆八月七日之文会“况值数文彦,才质皆清修。相携至奇境,俗侣奚可求。初临迥川□,复入平麓游。挥觞肆慛侠,狎坐相谈忧”,还对当时情景回味无穷,感慨“今虽迹已陈,乃作佳话留。吾尝羡当日,良会成绸缪”。我们还可以从魏达《秋日访友席上赋录似耕渔》中“酒熟一樽香泛□,诗成两袖墨涂鸦。儿童安识吾徒乐,只聚飞蚊醉馆娃”、徐达左《次韵》中“嘉宾暂云契,空山负离群……真趣欣自得,尘喧寂无闻。况兹焚香坐,玄谈至宵分”、董昶《次韵》中“昨闻徐孺子,携友共追游。临风乐觞咏,绝胜皆伶优。穷探吊古迹,徜徉为迟留。主宾尽情欢,情怀益绸缪。承示倡和篇,朗诵心更幽”等诗句里边,深切地感受到当时文人聚会耕渔轩时的大体情景。清人王士祯《居易录》卷六在谈到《金兰集》的时候说:“《金兰集》三卷,元苏人徐达左良夫辑其友朋赠答之诗,王行止仲序之。良夫居光福山中,自号耕渔子,高巽志为作《轩记》,杨基孟载为之《说》,武功伯徐珵为之《传》,俱附见集中。元末如周伯琦、髙启、郑元佑、倪、张雨、仇机沙诸名胜皆在,不减金粟道人《玉山雅集》。”其文人集会之盛,可见一斑。
在《金兰集》中,有许多诗表达了文人纵情山水的闲适心情。这是元末文人在乱世之中畅游心灵自由的具体体现,是那个时代追求个性化诗风的一个缩影。而《金兰集》中所收文人的唱和赠答之诗,和《玉山雅集》等一起,绘就了元末个性化诗歌的绚丽篇章。如倪瓒《与良夫至七宝泉及暮舟还》“挂树窗间卧看云,风吹花落紫纶巾。偶来山廨饵苍术,又泛江波采白萍”,徐珪《咏梅四绝录似良夫贤弟》“两三枝雪景自好,十数点花香便清。不向竹边松下见,幽人安有结诗盟”,薛穆《山居写兴寄良夫高士》“万山深处得幽栖,四绕岗峦起伏底。野鹿每当花径歇,岭猿常近竹窗啼。闲来采药行深壑,酒醒斟泉就北溪。为语古人徐有道,只应无梦听朝鸡”,均景色清幽,风格恬淡。观诗中之情趣,则“弛然而自放也,优然而自佚也,悠悠然而忘乎蹈道也”[10]。这“悠悠然而忘乎蹈道”,正是道出了宴集于耕渔轩的诗人诗中所包含着的个性化精神。
作为一部文人唱和诗的诗集,《金兰集》给我们再现了元末东南沿海文人集会、唱和赠答的盛况,体现了那个时期诗坛风靡一时的个性化精神。它对于我们了解元末诗坛的状况以及诗歌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明]王鏊.姑苏志(卷五四)[A].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3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45.
[2]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陆廷灿.续茶经(卷下之三)[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释道衍.耕渔轩诗·后序[A].徐达左金兰集(卷首)[C].北京图书馆藏清钱氏萃古斋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122.
[5]金兰集提要[A].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一)[C].北京:中华书局,1965.
[6]高巽志.耕渔轩记[A].金兰集(卷首)[C].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123.
[7]应枋.题徐良夫耕渔轩[A].金兰集(卷一)[C].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132.
[8][清]王士祯.居易录(卷一六)[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96.
[9]倪瓒[A].题徐良夫遂幽轩[C].金兰集(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128.
[10]王行.耕渔轩诗·序[A].金兰集(卷首)[C].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121.
I206.2/.4
A
1007-905X(2011)06-0156-03
2011-08-20
祝军(1967— ),男,河南固始人,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