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周磊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太阳、阳明、少阳等手足经皆会于头,五脏经血、六腑清阳之气亦均上荣于头,故在病理情况下,不仅外邪侵袭、经络受阻、气血被遏可致头痛,且内伤诸疾、脏腑功能失调也可使头部气血逆乱,或气血不能上荣而导致头痛[1]。前者称之为外感头痛,后者称之为内伤头痛。头痛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目前市场上治疗头痛的中成药很多。笔者对头痛的种类及所适用的中成药作一简单的分析和介绍,以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自表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清阳之气受阻所引起[2]。《景岳全书·杂证谟》曰:“外感头痛,自有表证可察,盖其身必寒热,脉必紧数,或多清涕,或兼咳嗽,或兼脊背酸痛,或兼项强不可以左右顾,是皆寒邪在经而然[3]。”此病起病急,头痛持续不断,并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骨节疼痛、咳嗽等,外感头痛以风邪多见,风为六淫之首,有“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之说。风邪常夹带其他外邪,上犯头部而引起头痛:风夹寒邪,寒凝血滞、脉络不通,即为风寒头痛;风夹热邪,火热上冲、气血逆乱、侵扰轻窍,即为风热头痛;风夹湿邪、湿浊上蒙清窍,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即为风湿头痛。
1.1 风寒头痛 指外有风寒表证而头痛剧烈者。《罗氏会约医镜·杂症》曰:“外感风寒,头痛暴甚。”症见头痛发紧、连及项背、恶寒而喜暖、骨节酸痛、鼻流清涕、苔白脉浮紧,此证可见于现代医学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治宜疏散风寒,适用中成药——川芎茶调颗粒[2]、芎菊上清丸[3]、都梁滴丸。
1.2 风热头痛 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医林绳墨·头痛》曰:“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曰:“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症见头热涨痛、甚则如裂,遇热加重,目赤面红,口渴喜饮,鼻塞流浊涕,便秘溺赤,苔薄黄,脉浮数等。此证可见于现代医学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治宜疏散风热,适用中成药——桑菊感冒片[4]。
1.3 风湿头痛 指风邪痰湿所致的头痛。《赤水玄珠·头痛门》曰:“风湿头痛,亦作痰患”,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涨、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羌活胜湿汤;适用中成药——玉壶丸[3]或都梁滴丸。
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5]。《景岳全书·杂症谟》曰:“至若内伤头痛,则不以三阳为拘矣。”内伤头痛,一般起病较慢,时做时止,遇劳累受风,或情志刺激,则常易发作,并有脏腑气血不足或内邪的症候[6]。《症因脉治·头痛论》中说:“头痛之因,或元气虚寒,遇劳即发,或血分不足,阴火攻冲,或积热不得外泄,或积痰流饮,或食滞中焦,或七情恼怒,肝胆火郁,皆能上冲头角,而成内伤头痛之症也。”内伤头痛以虚症居多,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瘀血、痰湿、肝阳等头痛。
2.1 气虚头痛 指气虚、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曰:“头痛耳鸣,九窍无力者,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常兼有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则头痛更甚等[7]。因中虚则清阳不升,故头痛绵绵。劳则气伤,故劳累则甚[8]。此证可见于现代医学,贫血、紧张性头痛等病。治宜健脾益气。适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液)。
2.2 血虚头痛 指因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曰:“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或长时间的头部隐隐作痛,头昏目花,面色晃白,心悸、舌质淡、脉孔。此证可见于现代医学贫血,血管性头痛等病。治宜补血为主。适用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八珍颗粒。
2.3 阴虚头痛 指阴血及阴精亏损之头痛。《景岳全书·杂证谟》曰:“阴虚头痛,即血虚之属也,凡久病者多有之。”此病为阴虚水亏,虚火易动所致。症见头痛而兼心烦内热、面红升火、失眠、舌红、脉弦细数。此证可见于现代医学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紧张性头痛等病。治宜滋阴降火。可用滋阴八味煎、玉女煎;如阴虚火不旺,治宜滋阴补血,适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胶囊)。
2.4 阳虚头痛 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病谟》曰:“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就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欲不甘,脉必细微,头必沉沉,遇阴则痛。”其用药可参考“气虚头痛”辨证治疗。
2.5 肾虚头痛 指肾中元阴或元阳虚衰所致的头痛。《证治准绳·头痛》曰:“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肾虚又分肾阴虚和肾阳虚: 肾阴虚而头痛者,证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或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治宜补肾阴为主。适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肾阳虚而头痛者,症见头痛而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适用中成药——右归丸、金贵肾气丸。
2.6 瘀血头痛 指头部外伤或由久病入络引起的头痛。症见头痛缠绵如锥刺、痛有定处、时发时止、夜晚加重、经久不愈。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等。《医林改错》以头痛“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者属瘀血。此症可见于现代医学血管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病。治宜活血化瘀为主,适用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通天口服液。
2.7 痰湿头痛(痰浊头痛) 指痰湿上蒙所致的头痛。《张氏医通·诸痛门》曰:有痰湿头痛,其人呕吐痰多,发作无时。症见头部沉重、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吐痰多、发作无定时。舌苔白腻、脉滑。此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肌肉紧张性头痛。治宜化痰祛湿,适用中成药——二陈丸[9]。
2.8 肝阳头痛 指肝阳上扰所致的头痛。《证类治裁·头痛》曰:“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燥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适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饮颗粒、强力定眩片、全天麻胶囊、复方羊角颗粒等。另外,阳亢则热,热极则生火。《医醇剩义·诸痛》曰:“有因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熄风火。”可用羚羊角汤。适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此证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血管性头痛、眼源性头痛等疾病。
头痛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医根据其病因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并根据每种类型的特点,辨证施治,在治疗上力求治本,所谓主病除,则头痛止。中成药因其使用方便,深受患者喜爱。但因其是成方,随症加减药味便不如汤剂方便。因此,准确判明病因非常重要,要求患者在选用中成药治疗头痛时,对证选药,切忌盲目。如不能准确判断病因,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以期得到正确的用药指导。西医师在使用中成药治疗头痛时亦应适当辨证,以便中成药的使用更加合理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