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三针输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2011-04-13 04:59吴晓东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枕部三针酸痛

吴晓东



颈三针输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吴晓东

(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针灸一室,吉林 134300)

颈椎病;针刺;输刺;牵引术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型,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笔者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靳瑞教授的颈三针输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本病8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9例,男38例,女5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 d。

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颈枕部酸痛,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并有一过性眩晕,严重者有猝倒病史;②查体见颈枕部及颈椎棘突下、颈椎横突尖部有压痛,颈椎旋转诱发试验阳性;③X线摄片见颈椎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的变直,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④椎动脉彩超可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等变化;⑤排除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主穴取颈三针(百劳、大杼、天柱),颈椎病变部位相应的颈椎夹脊穴(X线摄片、CT片、MRI片提供的病变部位);配穴取百会、大椎、后溪穴。风寒外袭加外关、合谷穴;肝阳上亢加太溪、太冲穴;肝肾亏虚加肾俞、肝俞、太溪穴;痰浊上犯加丰隆穴。患者俯卧位,主穴采用输刺法,用0.30 mm×40 mm毫针,进针后针尖微向内深刺至颈椎骨,得气为度,天柱穴直刺0.5~0.8寸。配穴采用平补平泻,得气即可。颈后TDP照射,热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5~30 min。

2.2 颈椎牵引

患者坐位牵引,牵引角度垂直、或前倾5~10°,以患者舒适为度,初始重量5 kg,以后重量可逐渐增加,最大至12 kg,牵引时间10~15 min。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头晕、头痛、颈枕部酸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 头晕、头痛、颈枕部酸痛症状明显减轻,可以工作生活。

有效 头晕、头痛、颈枕部酸痛症状缓解。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89例患者中,痊愈67例,占75.3%;显效11例,占13.3%;有效8例,占9.0%;无效3例,占3.4%。

4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项痹”范畴。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多由颈部劳损、外伤、感受风寒之邪,闭阻经脉;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所致。颈三针是靳瑞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穴,颈三针结合病变节段的颈椎夹脊穴输刺,深刺至骨,直达病所,可疏通局部经脉,行气活血,气血通畅则诸症消除。输刺法直接刺激颈部病变部位,可以调节局部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颈椎肌群和血管的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大椎为诸阳之会,百会为“三阳五会”,三穴远近结合,具有通阳行血、止晕定眩镇痛的作用。颈椎牵引通过牵引力与反牵引力之间的平衡,可恢复颈椎顺列,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钩椎关节骨刺对椎动脉的刺激,减少炎性反应,消除其对交感神经、椎动脉、神经根的刺激,促使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消散。还可恢复颈椎与椎动脉长度的比例关系,保持椎动脉通畅,恢复脑部的血供。同时运用TDP颈部照射,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颈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加强了疗效。

2010-06-30

R246.2

B

1005-0957(2011)02-0130-01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2.130

吴晓东(1970 - ),男,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枕部三针酸痛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空调病”腰腿酸痛有克星
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24例临床特点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在后颅窝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对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高位颈髓损伤病人被迫平卧位时枕部压疮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