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视角审视我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竞技”思想*

2011-04-13 03:52韩春远宋绍兴万发达杜鹏远杨金丽
关键词:身心乒乓球竞技

韩春远,宋绍兴,万发达,杜鹏远 ,杨金丽

(1.华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2.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乒乓球运动最讲究全身心的和谐:心到、眼到、手到、脚到,缺一不可。同时又最注重球与球拍摩擦的和谐,稍有差池,效果就适得其反。因此,乒乓球运动从运动性质上讲是一种典型的和谐运动。它不象足球、篮球那样有强烈的身体碰撞,也不象棋类运动一样用脑不起身。一个优秀的和谐运动高手,象马琳、李娜、林丹,都称得上是高明的太极推手。而太极拳正是最典型的和谐运动的代表,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的产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都是泊来品,但一旦传入中国,与太极拳运动相结合,受到和谐文化的哺育,便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绚美无比。本文限于篇幅只就乒乓球的文化含义做一肤浅的探讨。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和”,儒、道、释这三家思想皆崇尚“和”;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追求人心向善的心理和谐。中国体育文化显然受到这三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相对于西方崇尚“竞争”而言,中国体育文化则吸收了中国哲学的尚和精神,将“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贯彻到底,强调世间万物的“和谐”,反对争斗;以崇尚礼让、宽厚、平和为价值取向,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运动模式。

西方体育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母乳下形成并发展的,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趣味性方向发展,表现为追求自由和个性完美,重力量、速度、形体之美;追求“强与险”,张扬个性,强调独立。就价值观而言,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重人体胜于重人格,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考虑体育的价值。在竞赛中“崇尚个人精神”、“颂扬个人优胜者”,个体本位是个人精神的文化哲学。它以个人利益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个人的意志和权利,国家是有益于个人幸福的保障。强调个人尊严不可侵犯,提倡个人独立思考、有判断和做出选择的自由,强调自力更生、自我完善,个人利益高于一切。[1]

(一)“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分”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与天相合,才能体会冥冥之中的宇宙之道。而体道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养身心的过程,孔子强调的人格修养,孟子的修身,庄子的心斋……都是在做一种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工作,也就是要实现自身的和谐。所以中国体育文化也强调“修身养性”的健康观,强调良好的身体状态是身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运动过程中,追求“形神兼备”的和谐统一。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不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康德、黑格尔,抑或是20世纪的海德格尔、德里达等,都没有摆脱过这种两分的思维模式,原因即在于西方人一开始就强调人应该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凸显自身的力量和价值,人应该征服和改造自然,有统治自然的权力。故西方体育文化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非此即彼的“极端化”倾向。在体育的功能结构上出现身心分离的矛盾化发展倾向,更加注重追求体育对人竞争与超越意识的发展、体育惊险性、刺激性等特征体验,强调体育价值中实效性和适用性。

(二) 和谐养生与崇尚竞技的体育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受和谐文化精神的影响,中国人体现出注重节制、追求和谐与平稳的内敛含蓄的文化性格。因而和谐养生就成为古人一致的追求。与西方有别,中国传统体育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强度与肌肉的收缩方式,而是力求通过和,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达到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进而实现“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文化则力求现实的功利,把“利”与“力”作为追求的目标,使人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努力获得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个人主义是西方体育的一种主导精神,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价值标准,它充分肯定运动员的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西方体育的文化精神到文化的行为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影响到西方体育运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和选择。[2]63

在运动竞技过程中,中国体育文化传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价值观,注重身心的修养和运动的娱乐性,强调“人化、和谐”的评判标准。而西方则把运动的“竞技性”作为其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力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竞争精神,提倡公开、公正、公平的竞技。

(三)身心和谐统一与身心对立分离的体育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自身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在处理身体与精神的关系时,坚持用“中”的方法,使身心相互匹配协调,在身体的修养中不放弃精神的纯化。依此精神,体育的超越性目的在于达成人性的完善,使生命复归其本然状态,消弥身体与精神的失调,促进个人身心的完善,为人生构建一种协调、统一的存在方式。所以,体育只是一种修养方式,而不是张扬自我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因为人正是通过外在的身体活动实现了内在精神境界的提高。[3]这正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现代发展趋势。

西方体育文化中,较注重运动和肌肉健美,体格强壮,注重对人体外形的颂扬,强调身体的外部获得;提倡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锻炼各部分的机能水平,美化人体的形象,[4]而忽视了人心灵的修养,精神的提升,是一种身心分离的体育价值观。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在乒乓球竞技运动中的融合

(一) 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在乒乓球文化中的融合

以和谐竞争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自始至终都贯穿于乒乓球运动的实践中,乒乓球运动视“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

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着人与工具、群体与个体、交往与沟通、竞争与协作(双打项目)、控制与反控制、应变与创新等诸多社会文化的因素,并充分表现着现代人超越自我、张扬个性和对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化品位追求。[5]也正是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这些社会文化意义,才使它在我国得以健康、迅速、强势地发展。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健康、迅速、发展成为国球,并在国际上长盛不衰,在很大程度上与乒乓球运动自身文化特质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标准的有机融合有较大的关系。中国体育文化以“和合”思想为基础,强调运动必须包容不同的方面并且不同方面应当相互顺应,避免冲突。而乒乓球运动具有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地位和阶层的限制和不直接发生身体对抗与冲突的隔网运动等特点,它既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所强调的“包容不同的方面”价值标准的发扬光大,又是一次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乒乓球运动自身文化特质的自然融合。由于乒乓球是一项不直接发生身体对抗和冲突的隔网运动,所以它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所强调的“避免冲突”这一价值标准相吻合。双方能在“和谐共处”的气氛中展开激励竞争,这一运动特点与中国人追求的“和谐发展”的文化性格相一致。纵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和合”思想处处可现,例如,球拍的正胶与反胶、攻与削的平衡、速度与旋转的对抗、控制与反控制,速度的快与慢、力量的轻与重、落点的远与近等等。无论从使用的工具还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始终贯穿着“和合”之思想。一方面,它是在“和”的基础上注重自由竞争、平等竞争、规范竞争,弥补了我国缺少竞争意识的传统体育和谐养生文化的不足;另一方面,它是在竞争的环境中重视“和”,强调以和谐为中心的和睦、和美、和平,完善了来自西方强势竞争文化中缺失的和谐,体现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6]从而使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乒乓球运动,在经过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然碰撞与冲突中走向融合,逐步形成了“和谐竞技”的乒乓球文化价值标准。

(二)文化视角下我国乒乓球文化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一词最早出自1994年克林斯等撰写的《基业长青》的专著中。认为,“核心价值是一个组织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被组织内成员所看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乒乓球运动的核心价值是居于乒乓球文化的基础和支配地位的思想要素,是乒乓球运动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乒乓球运动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价值特征,是乒乓球运动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乒乓球文化的最核心的部分。确定乒乓球文化的核心价值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乒乓球运动“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二是乒乓球运动的“特质”;三是乒乓球运动“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根据上述确定乒乓球文化核心价值的三个基本原则,我国尤其是在后奥运时期乒乓球运动的核心价值应确定为:夺标育人,和谐发展的和谐竞技观。

乒乓球运动是在继承和发扬奥林匹克思想,融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合理内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夺标育人、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和谐竞技”文化思想体系。首先,“夺标育人”能在运动中满足人的娱乐和发展的需要,是构建乒乓球竞技核心价值的“基础”,是乒乓球竞技最基本、最持久的信念和特质。其中夺标是客体,能满足人正常的宣泄、冲动和快感的娱乐需要;育人是乒乓球竞技的主体、核心和灵魂,能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夺标与育人不能分割,育人不但能够主动抵制夺标的异化(避免产生负价值),还能使其产生积极向善的价值(产生正价值)以充分体现竞技具有的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游戏精神。其次,“和谐发展”是奥利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崇高理想,是中国与世界体育竞技的最高境界,它进一步地体现了竞技具有的自由参与、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游戏精神,是竞技“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7]这种以人为本的竞技思想把夺标育人与和谐发展统一起来,建立了一种既有普世性又有民族性的“和谐竞技”思想,是我国乒乓球文化的核心价值。

三、我国乒乓球运动“和谐竞技”思想的发展

(一)完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奥利匹克运动最为和谐的观念,是指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根本思想。“奥利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利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的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3]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价值观与现代奥利匹克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内在一致,是追求身心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扬弃了西方体育文化中“身心分离”的体育价值观,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二)促进社会诸要素的和谐发展

和谐是中国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所共同追求的人类理想境界。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全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体育界明确提出了“三个协调发展”的思路,即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体育与教育、文化等的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8]协调所要解决的是关系问题。要使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协调发展,就要对竞技体育子系统和全民健身子系统内部的关系,竞技体育子系统、全民健身子系统与学校体育系统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系统与整个社会体育大系统的关系进行不断的调整,使之能够保持协同。[9]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整体的运筹和规划,构建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工具)等和谐发展的世界。乒乓球运动通过协作、对抗与竞争,达到人自身、人与工具、群体与个体、交往与沟通、竞争与协作、控制与反控制、应变与创新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和谐发展。

(三)创建美好和谐的世界

奥林匹克思想的核心内涵是追求世界的美好与光明。我国乒乓球运动是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与融合,是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充分贯彻和深刻体现,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和谐、友爱”的统一。[3]“和谐竞技”理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其核心理念在于“和谐”,在“和谐”的前提下竞技,在竞技的基础上“和谐”,体现为以竞技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家庭邻里之间的和睦、人与人之间的和爱、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当然乒乓球运动要秉承奥利匹克运动的宗旨并不仅限于促进参与者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它还在于对人类总体社会的存在、发展、自由、和谐进行着更积极的思考,从而促进创建并维护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美好和谐的乒乓新世界。

和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我国乒乓球文化的灵魂。乒乓球运动以其自身的特质使崇尚礼让、宽厚、平和的中国“和合”文化与崇尚“理性、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竞争”的西方文化实现了真正的融合。也正是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夺标育人、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和谐竞技”文化,建立了促进人身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后奥运乒乓“和谐竞技”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刘金生,王艳.从中西方文化视角审视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M].济南: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25-33.

[2]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3]徐成立.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体育文化导刊,2007(10):52-54.

[4]黄科.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广州:体育师友,2004(1):37-39.

[5]谢诚.论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22-25.

[6]陈启湖.解析建国初期“全民乒乓”运动的文化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18-21.

[7]宋继新,彭永善.对国家竞技本质及核心价值的追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1-3.

[8]陈长礼,高鸿辉.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J].北京:体育科学,2007(1):65-68.

[9]李涛.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协调发展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60-62.

[10]黄有东.陈序经与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创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56.

猜你喜欢
身心乒乓球竞技
乒乓球悬浮术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竞技精神
靠拢的乒乓球
给身心降个温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