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洙
(延边人民出版社,吉林 延吉 133000)
南宋初年晁公武编纂的《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式的私家藏书目录,在目录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郡斋读书志》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第一,它收录的图书基本上包括了南宋初年以前的各代重要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更为完备。第二,编纂体例严谨周密。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之下又分45类。书前有总序,部有大序,多数小类前有小序;每书有解题,从而形成了一个严谨完备的体系。第三,所录各书均经晁公武亲自过目与翻检,解题中介绍的各书书名、卷数、篇目、篇数、编次、真伪、收藏、校雠、轶闻掌故以及迻录的有关序跋,全都真实可信,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郡斋读书志》极高的学术价值使得它对后世的目录学影响很大。陈振孙所作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效法《郡斋读书志》撰成的,有不少内容直接引用了晁氏的书目提要。南宋末年的著名学者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玉海》也大量征引《郡斋读书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则主要是撮录晁、陈二人的书目而成。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所依据的书目是《郡斋读书志》与《崇文总目》,……但《崇文总目》在明代已经散亡而成残卷,他们所依据的主要还是《郡斋读书志》”。
毋庸置疑,《郡斋读书志》是晁公武倾注了多年的心血所完成的一部不朽的目录学著作,由此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井度和赵希弁二人对《郡斋读书志》也做出了极大贡献,没有他们,《郡斋读书志》的成书及流传就不可能实现。
井度字宪孟,号南阳公,南宋藏书家,史书无传。主要生活于北宋徽宗、南宋高宗时期。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历知兴元府、利州路转运副使、四川转运副使兼川陕宣抚司参议官等职。
井度曾在四川眉山主持刊刻了《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等南北朝七部史书,这就是中国古籍编纂与刊印史上著名的“眉山七史”,又称《宋蜀刻七史》,是我国古代史籍版刻最为著名的宋版,历朝文献皆有著录,是后世官府及私人藏书家极为珍视的善本,亦是后代重刻的依据。井度又精通禅学,曾编纂佛典四种,“分别是《蜀三神祠录》五卷、《分灯集》二十五卷、《禅苑瑶林》一百卷、《会解楞严经》十卷”。
除了热衷于编书刻书之外,井度还喜欢收藏图书。《郡斋读书志》晁公武自序云:“南阳公天资好书,自知兴元府至领四川转运使,常以俸之半传录。时巴蜀独不被兵,人间多有异本,闻之未尝不力求,必得而后已,历二十余年,所有甚富。”
井度任职四川转运使期间,晁公武为其属官,曾大力协助他编书、刻书,二人志同道合,关系密切,结下了深厚友谊。正因为如此,井度临死前,慨然将自己二十多年间收藏的图书全部捐赠给晁公武,成就了一段书林佳话。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自序中说:“(井度)宿与公武厚,一日贻书曰:‘某老且死,有平生所藏书,甚秘惜之。顾子孙稚弱,不自树立。若其心爱名,则为贵者所夺;若其心好利,则为富者所售,恐不能保也。今举以付子,他日其间有好学者而后归焉。不然,则子自取之。’公武惕然从其命,书凡五十箧,合吾家旧藏,除其复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晁公武家族世代为书香门第,家中拥有大量藏书。宋喻汝砺为晁公武之父晁冲之所作的诗集序称:“宋兴五十载,至咸平、景德中,儒学文章之盛,不归之平棘宋氏,则属之澶渊晁氏,……自王文献、李文正、毕文简、赵文定四三公,富有百氏九流之书,而晁氏尤瑰富闳溢,所藏至二万卷。”晁公武也自称:“公武家自文元公来,以翰墨为业者七世,故家多书,……然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及兵戈之后,尺素不存也。”
晁公武宣称自家世代积聚图书 “尺素不存”,自然是因为感激井度的赠书而有夸大其词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家所藏典籍散佚殆尽当属事实。那么,《郡斋读书志》所著录的图书,大部分就是井度所赠。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著录《郡斋读书志》四卷,《后志》两卷,并推断说“盖原志四卷为井氏书,《后志》二卷为晁氏书,并至南渡而止”。可见,井度的藏书是构成《郡斋读书志》这本传世目录学杰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井度悉数捐赠给晁公武的图书,《郡斋读书志》几乎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也就不可能顺利成书并流传后世。在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影响下,许多文化士人将书籍作为比黄金还要珍贵的财产留给子孙后代,由此形成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把自家藏书视作一己之私,秘而不宣,造成了文化流播的自我封闭和保守性质。井度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达观气度以及乐于施人的高尚品德,使得他对《郡斋读书志》的成书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并因此成全了晁公武在藏书理论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
赵希弁,字君锡,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南宋藏书家、史学家,宋宗室后裔,按《宋史·宗室世系表》推算,他当为宋太祖九世孙。赵希弁博学好古,为江西漕贡进士,曾任秘书省校勘。
赵希弁博学多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且精于校雠,从他所撰的《读书附志》中可以看到,他尤擅史学。如《读书附志》卷上,“《补史记》一百三十卷。右唐司马贞补司马迁之书也。补《三皇纪》于《五帝》之前,每篇各注《索隐》之说,以百三十篇赞附於每篇之末。希弁尝考诸家之说,为《读史补注》一书,颇加详焉”。“《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序例》一卷。右晦庵先生朱文公所编也。司马文正既为《资治通鉴》,又别为《目录》及《举要历》。胡文定复修《举要补遗》。朱文公因文正、文定两公四书,别为义例。……真德秀刻於泉南,陈孔硕、李方子叙其后。希弁所藏夔本,为板四千二百有奇。吉本两千八百,而且无陈、李二公之序。希弁又尝参以泉本,校其去取之不同,并考温公、文公之书法,为《资治通鉴纲目考异》”。此外,他还撰著有 《续资治通鉴补注》946卷、《建炎以来中兴系年要录补注》20卷、《续仰山孚惠庙实录》5卷,可惜的是,这些史学著作今皆亡佚不传。
赵希弁还广集异本,对家中所藏图书进行文字校勘和补辑整理,保证了所录图书的质量。如《读书附志》卷上,“《横渠先生张献公年谱》一卷。右先生之孙同然所编也。谱先生之出处、岁月、墓表、谥议、封诰及司马文正谥议之帖、魏文靖公请谥之表,并哀辞之类附焉。希弁又以先生行状补其阙”。《读书附志》卷下,“《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三卷,《顺宗实录》五卷,《附录》三卷。右唐韩愈退之之文也。《读书志》云:《韩愈集》四十卷,《集外文》一卷。希弁所藏合五十一卷。尝以宜春新、旧本兼饶本参校,又以嘉祐壬寅所刊杭本是正之”。“《濂溪先生大全集》七卷右周元公颐字茂叔之文也。……始,道守萧一致刻先生遗文并附录七卷,名曰《大成集》。进士易统又刻于萍乡,名曰《大全集》。然两本俱有差误,今并参校而藏之”。从上述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赵希弁具有扎实的文献学功底,从而保证了他所补撰的《读书附志》的学术水准。
《郡斋读书志》最初由晁公武的门人杜鹏举刊行于世,仅有四卷。这个初刊本比较粗略,刊行后,晁公武对它进行了大量补正,对新搜集的图书补写题解;对已有的不完善的题解,加以修订;对原来著录的残本或比较早期的本子,则用后得的足本作了替换。此外,又补撰了不少小序。晁公武去世后,《郡斋读书志》的最后编辑刊刻工作由他的学生姚应绩完成,最终成果为一个二十卷的本子。与杜鹏举的初刊本相比,这个本子较为完善丰富。赵希弁比照这个二十卷本子,将杜鹏举四卷本目为《前志》,将失收的部分补充进去,编为《后志》两卷,又将自家三代所藏图书,著录成《附志》一卷。这个七卷本子,在南宋理宗淳祐九年(公元1249),由黎安朝在袁州重刻,是即“袁本”。同年,游钧在衢州重刻了二十卷本,即为“衢本”。对于《郡斋读书志》的两种版本,清代学者钱大昕评价说,“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时有两本,……两书卷数不同,所收书则衢本几倍之,……马氏《经籍考》①所引晁说,皆据衢本,不用袁本,当时两本并行而优劣自判”。钱氏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当今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不过,由于袁本有赵希弁据自家藏书编有《读书附志》一卷,部分反映了南宋孝宗、光宗、宁宗时期的图书状况和学术信息,而这一部分内容,恰是衢本所没有的,因此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
综上所述,赵希弁对《郡斋读书志》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赵希弁博学多才,精于雠校之学,文献学功底扎实。他所撰著的《读书附志》的解题记载了各种典籍的篇目、编次、校勘、整理以及刻书情况等,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重要的目录学价值,对于人们了解南宋有关典籍大有裨益,历来为学界所重。
(2)《读书附志》所录图书均系赵希弁亲自查阅家中典籍后亲笔著录,保证了所录图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且其家所藏典籍多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失收的异本善本,因而具有重要的版本学价值,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及考证线索。
(3)《读书附志》共收书469种,除少数与晁氏书目重见外,大部分为南宋孝宗、光宗、宁宗朝的典籍,可以视之为晁氏书目的续编,同时也是“袁本”《郡斋读书志》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4)赵希弁整理的袁州本作为《郡斋读书志》的一个版本系统,自宋至清的数百年间,流传和影响范围较大。袁州本不仅广泛传播了目录学知识,而且为后人校勘衢州本、全面认识《郡斋读书志》的价值,提供了基本材料。清末著名学者王先谦以衢本《郡斋读书志》为基础,将袁本的异同标录其上,是一个二本合璧的综合本,使用起来很方便。今人孙猛以衢本为主,以袁本参校,整理为《郡斋读书志校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是目前最好的一个本子。因此可以这样说,“袁本”《郡斋读书志》,凝聚着晁公武、赵希弁二人大量的心血,是他们二人共同留给后世的杰出的目录学巨著。
[1] 郝润华,丁俊丽.《四库全书总目》对《郡斋读书志》的接受与批评[J].图书馆杂志,2010(8):74.
[2] 任群.南宋藏书家井度考略[J].图书馆杂志,2011 (2):92-93,51.
[3] (宋)晁公武.孙猛校正.郡斋读书志校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
[4] (宋)喻汝砺.《晁具茨先生詩集序》卷首//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第13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 1965:729.
[6] (宋)赵希弁.读书附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部第67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7]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