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两型社会”的强力引擎

2011-04-12 15:14蒋秧生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湖南绿色

蒋秧生

(中共湖南永州市委党校,湖南永州 425006)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将环境作为重要资产来经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把绿色发展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大举措,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对我国来说,绿色发展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是建设“两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发展是一种新潮流,需要准确把握

绿色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都属于绿色发展的范畴。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历史潮流,我们要在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中深化对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发展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来的。集循环经济的“低消耗”和低碳经济“低能耗”以及社会公平发展等核心理念于一体的绿色经济,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和平衡,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包容性经济发展形式之一。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绿色经济倡议”,其秉承的宗旨和理念是: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从而使绿色发展开始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新的趋势和潮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纷纷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新政”,以此来谋划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并以此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短期看发展绿色经济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从长远看则是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和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作为全球发展的新模式,绿色发展体现的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明,展现了21世纪人类文明的美好前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中,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和重要趋势,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7年巴厘岛气候变化大会上所言,人类正面临着一次绿色经济时代的巨大变革,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是未来的发展道路。

2、从我国现实看,绿色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已严重制约我国的发展。比如拿资源来说,我国的资源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总量大、人均少。我国淡水资源、国土面积、耕地面积、能源等等总量比较大,但经过13亿人口一平均就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了。影响21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第一是淡水,第二是粮食,第三是能源,这三大战略资源都是人均资源短缺。一方面我们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另一方面我们使用极其粗放。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我们生产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9.5%,但消耗了占世界46%的钢铁、16%的能源和52%的水泥,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生产现状。资源上很穷,但是消耗巨大。根据库兹涅兹提出的“倒U型”曲线,当一个国家处于农业社会时,人均GDP很低,虽然穷,但很干净;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过程加快推进,人均GDP达到8000—15000美元时,富了,但也脏了;当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时,基础设施基本完成,重化工业慢慢减少,服务业增加,逐渐变得既富有又干净。当前,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中国必须摆脱和抛弃黑色发展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和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大力引进和开发知识资源。中国需要选择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就是走绿色发展道路。[1]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这表明绿色发展已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3、从我省实际看,绿色发展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一方面要求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另一方面要求达到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湖南积极实践中央决策,提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使湖南成为绿色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的绿色家园”的“绿色湖南”的总目标,把“绿色湖南”作为“两型社会”第一张名片来打造。“绿色湖南”,代表着一种生态文明的理念,寓意着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发展。湖南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一定要彰显湖南个性特色,敢于担负绿水青山的保护责任,也勇于承担可持续的发展责任。追求发展,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评价发展,不仅要重数字GDP,更要重绿色GDP;考核发展政绩不仅要看发展速度,更要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绿色湖南”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将成为我省最有特色的标志、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最有竞争力的资源。因此,要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增效,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使“绿色发展”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强力引擎。

二、绿色发展是一个新战略,需要科学谋划

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提出把“绿色湖南”作为第一张“两型名片”来倾力打造,强调“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湖南的青山绿水”[2]。这为我省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湖南”是适合省情的发展战略,我们要善于把握绿色发展的有利契机和优越条件,精心策划,科学谋划,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推进绿色发展。

1、政策环境有利

有关人士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猫”,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污染、排放超级大国,成为全球减排的“众矢之的”。温家宝总理2009年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公开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履行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国家发改委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强制推行碳排放指标制度,按市场机制建立碳排放交易规则,并制定了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绘就了推动“绿色发展”的路线图。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4个指标中,涉及绿色的指标就占了三分之一,“十二五”规划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可以说,绿色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绿色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指向。中国政府近年来所制定和采取的国家战略、政策和行动计划都蕴含着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为中国在经济繁荣期内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未来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

2、绿色资源丰富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以其巨大的生物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一棵树就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兼“二氧化碳吸收器”。一组数据显示:一个20万装机容量的煤电厂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45万亩人工林就完全可以吸收;波音飞机一年排碳量,1.5万亩人工林可以全部吸收;一辆汽车一年的排碳量,11亩人工林可以全部吸收。保护森林,就是保护“地球之肺”。湖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优势,生态优美是湖南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竞争力和最大的吸引力。湖南有林地和湿地面积1.94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05%;森林覆盖率达57.01%,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列全国前三强;活立木蓄积量4.01亿立方米,森林固碳、放氧、储能、蓄水、保土保肥等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8140.34亿元,其中森林储碳总量达到7.4亿吨;淡水资源占全国的10%,平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5位,为北方地区的2倍多;地表水的达标率达90%,远高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2个,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4]辖有“一湖”(洞庭湖)“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三山五岭”(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罗霄山脉、五岭山脉), “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江河清澈;锦绣潇湘山川秀美,绿意盎然,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南岳衡山、世遗武陵源崀山、君山洞庭、湘西凤凰、主席故乡等,低碳环保绿色的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湖南拥有丰富水电、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绿色经济水平早已走在全国前列。绿色是湖南先天形成的“本色”,也是湖南科学发展的“本钱”。因此,对我省而言,加快绿色发展既完全可行又大有希望。

3、发展基础良好

自从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以来,我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早在2006年初,我省就提出了建设“生态湖南”的奋斗目标。2006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一条重要底线。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绿色湖南”的理念,作出了打造“绿色湖南”新名片的重大决策。2011年1月,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湖南’”单列成一章,对建设“绿色湖南”作出了具体部署。2011年11月,省第十次党代会再次强调要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绿色湖南”。从理念萌发到成为重大决策再到具体部署,不仅是省委、省政府对“绿色湖南”认识的提升,也是发展理念的成熟和转换,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生的敬畏与执政智慧的飞跃。建设“绿色湖南”一直是全省重要发展战略和共识。建设“四个湖南”,第一个就是“绿色湖南”。[5]“十一五”期间,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全面铺开,“绿色湖南”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资源节约方面,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4%,全省耕地保有量5655万亩,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点达30个。环境友好方面,洞庭湖区关停234家造纸企业,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148个,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建成134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26.5万吨。实施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重要水源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由此可见,为了保护好绿色,湖南一手抓发展方式转变,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发展战略,坚持守住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四条底线”,为湖南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筑起了坚强的生态屏障。

三、绿色发展是一项新工程,需要协力推进

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整合各方力量,从思想观念、产业体系、科技进步、体制机制等方面予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内容很多,当前应当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绿色理念

绿色理念是生态文明价值观在现阶段最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并转化现实的另外的一种表达,是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推动绿色发展,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将绿色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行政层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取向,使之体现在制度完善上、落实到工作推进中。企业层面要树立科学的生产观,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和升级,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建立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社会层面要树立低碳的消费观,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在全社会形成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生态的消费环境和氛围,促进公民自觉养成低碳消费行为习惯,使绿色发展观念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志和理念。

2、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应当成为湖南未来经济的主力引擎,占领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实现中部崛起的王牌。坚持生态财富与劳动财富、人文财富并重,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促进代际公平和永续发展。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需求,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形成高端化、高质化、低碳化、生态化的绿色产业体系。一是发展绿色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创新,加大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生态园区建设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产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的原则,高标准建设、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强化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二是发展绿色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为重点,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的原则,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太阳能、沼气、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各类资源的保障程度,抑制能耗不合理增长。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行动”,突出抓好建筑、工业、交通、商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减排,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绿色照明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素质整体跃升的重要标志,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民生改善的迫切需要,立足现实基础,不断开拓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形成功能增强、结构优化、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3、推广绿色科技

绿色技术是生态工程和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新兴技术,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使用的技术。它可以支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或可持续使用,极大地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发展的实现意味着产业的升级,不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依赖于科技进步。所以说,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为此,一是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电动汽车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系统集成,不断推动绿色科技进步;二是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并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大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工业节能、建筑与生活节能、绿色再制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等工程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绿色经济融合,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增长。

4、健全体制机制

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充分发挥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组合作用,并不断调整和创新政策工具,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绿色增长机制,完善以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节能减排约束、循环经济统计评价、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重点的绿色发展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引导和推动作用,实行政府投资向结构调整和“绿色增长”倾斜,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建设一批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绿色发展先导效应。建立“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兼顾国家、地方、企业和群众利益,统筹兼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增强推进绿色发展的法规约束,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1]胡鞍钢.中国崛起之路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6-198.

[2]周 强.转方式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关于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新湘评论,2011,(22):7.

[3]俞 海.中国“十二五”绿色发展路线图[J].环境保护,2011,(1):12-13.

[4]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热点话题谈心录(2011)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22-24.

[5]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69-71.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湖南绿色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