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持续呼吸机治疗的气道护理

2011-04-12 22:05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脱机呼吸机气道

刘 艳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椎体细胞和椎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肌无力、肌萎缩和椎体束损害征。感觉功能一般不受侵犯。该病分布呈全球性,发病率约为 2~3/10万,80%~90%的患者于病后 3~5年病死。2009-11-26~2010-04-20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采取以膨肺技术为主的呼吸机治疗、护理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管理措施,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该患者住院5个月应用呼吸机进行气道管理的护理进行总结。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因运动神经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于2009-11-26收入笔者所在科。入科后查体:患者意识呈昏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迟钝,双下肺叩诊浊音,以左肺明显,左肺呼吸音低,血压80/39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118 次/min,双上肢肌力差,活动无力,双下肢肌力Ⅱ级。血气分析:pH7.25,PO256 mmHg,PCO260.2 mmHg,BE-0.1 mmol/L。入科后立即行气管切开,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通气,参数:潮气量580 ml,呼吸频率16次/min,氧浓度60%,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抗感染,补充血容量、营养神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治疗。2009-11-28患者意识转清,呼吸机模式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参数:潮气量 600 ml,呼吸频率 14 次/min,氧浓度 45%,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4 mmHg。患者呼吸机模式以SIMV模式为主,病情发生变化时辅以彭肺技术,5个月应用呼吸机期间,患者9次发生支气管肺炎,体温均在37.8~39.8℃,痰多,为黄色黏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X线片显示双侧肺纹理增粗、紊乱,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给予化痰、加强气道湿化、抗炎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2 护 理

2.1 正确且具个性化吸痰方法 因吸痰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恶性刺激,如疼痛、恶心、一过性心率加快等,患者在入院初期不愿接受吸痰。经过耐心的解释及说明吸痰的意义,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在以后长达5个月的治疗护理中,均能配合吸痰操作。并采取了个性化吸痰方法:①掌握正确的吸痰指征:该患者意识清楚,当白天出现呛咳、呼吸道痰鸣音时,患者能通过运动下肢,主动示意护士吸痰,若患者1 h以上无吸痰指征时,护士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痰,结合患者氧饱和度值,决定患者是否吸痰;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入睡前给予吸痰一次,入睡后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痰鸣音、氧饱和度值及吸痰间隔时间决定吸痰时机,一般吸痰1次/1~2 h,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②选择质地柔软、垂直的吸痰管进行吸痰,避免使用管壁硬、管型弯的吸痰管吸痰,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吸痰管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2 s,以减少缺氧程度,大大减少窒息的发生,并防止负压过大引起的肺不张;负压吸引应保持在 0.04~0.053 kPa(300~400 mmHg);③气道湿化的方法: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无菌蒸馏水温度应在35~37℃,吸痰用的湿化液为无菌生理盐水,根据患者痰液性状和粘稠度决定湿化液的量;④此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吸痰操作容易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心率及心电波形的变化。

2.2 预防肺不张的护理 采用膨肺技术,以简易呼吸器与人工气道连接,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吸气时深而缓慢与10~30 s的吸气暂停,然后快速呼气。临床观察中发现,常规吸痰不仅不能将深部痰液吸出,改善通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因为吸痰方法、时机不当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期间反复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氧饱和度低于90%等低氧血症,因此给予实施膨肺技术:①由2名护士进行,先清除患者气道、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后翻身叩背患者的双侧背部,稍重叩背,顺序为自下而上、从外到内,反复进行约5~10 min叩击;②给患者吸纯氧:1名护士将简易呼吸气囊连接氧气,氧流量调至8~10 L/min,分离呼吸机,接简易呼吸气囊,待患者吸气时向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 ml,开始均匀挤压简易呼吸气囊,潮气量为平时潮气量的1.5倍,频率为使用呼吸机前检测到的患者呼吸频率,每次送气后屏气10~15 s,呼气时以较快的速度放气;③另1名护士准备吸痰物品,听到痰鸣音后,按无菌吸痰方法吸痰,此过程反复进行,直到痰液转清,气囊的挤压时间一般在10 min左右,循环的次数为4~5次,上下午各1次/d。膨肺吸痰时缓慢的吸气使通气量增加扩张小气道,使原有塌陷萎缩的肺泡扩张,屏气一定时间可使气体在不同肺泡内均匀分布,使肺泡复张,其顺应性增加,有利于呼吸及支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加上胸部物理治疗及雾化吸入,患者多次应用膨肺技术操作后,痰液容易吸出,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患者行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肺炎明显好转。

2.3 呼吸肌功能锻炼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定时给予脱机锻炼,由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出现呼吸机依赖,2010-01-20开始间断脱机治疗,脱机前做好充分的解释说明,取得患者同意后进行训练。开始训练在白天进行,时间为15~30 min,经2~3次脱机训练成功后,患者逐渐接受脱机训练,此后患者主动配合此项训练,训练时间逐渐延长至4~6 h,最长脱机时间为51 h,2010-03-07患者自主呼吸开始减弱,为了维持患者的呼吸肌耐力,延长自主呼吸消失的时间,坚持脱机训练,训练频率为 2~3 次/周,15~30 min/次。 在脱机期间,发现患者感到疲劳、心悸、胸闷气促,立即停止训练,给予机械通气,脱机时医师、护士应守护在患者床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血氧饱和度情况,为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及时暂停脱机训练,脱机训练前备好急救箱、简易呼吸气囊等各种急救药品,以备急用。

2.4 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难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2.4.1 预防误吸的发生 ①取半坐位,床头抬高30°,口腔护理3次/d,餐后30 min进行,以防止口腔内细菌下移而引起肺部感染,翻身前先吸净套管、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有效的防止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②由于吞咽肌麻痹造成的吞咽困难,进食时放慢速度,食物捣碎,肉类食物顿烂,以利于患者吞咽,减少误吸的发生;③保持胃肠蠕动,坚持经口进食,在饮食上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如:鱼汤、豆腐、芹菜、菠菜等,必要时给予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吗丁啉片、甘油栓剂、番泻叶等,每日三餐后1 h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患者腹部,30 min/次,以促进肠蠕动。

2.4.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①安置患者住单间病房,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时要衣帽整洁,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洗手制度;②更换呼吸机管道、延长管和湿化罐1次/3 d,每日更换湿化罐内的无菌蒸馏水,每日清洗呼吸机的空气过滤网,及时倾倒呼吸机贮水罐内的冷凝水于厕所的下水道内,每日三班进行房间内空气消毒各1次。

2.5 气管切口的护理 气管切开套管位置必须居中,系带松紧度以能容纳两指为宜,防止套管的滑脱;气管切开切口每日消毒及更换敷料2次(随脏随换),严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皮下气肿及分泌物等情况;及时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运动神经元病并发症流涎,口水经常流到气管切口周围,对此,除了及时吸除口内流出的液体外,在切口敷料周围贴溃疡贴保护。夜间入睡后,在患者口角两侧放置小毛巾,及时吸净流出的口水,小毛巾要定时更换,保护切口周围皮肤的完整性和切口不被感染。

本例长达5个月行机械通气,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在住院期间,虽然多次发生支气管肺炎,但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笔者认为,在该患者护理过程中,机械通气后的气道护理至关重要,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膨肺技术可防止肺不张,国内研究者对膨肺吸痰法与常规吸痰法进行效果比较,发现膨肺吸痰法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法。因此,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以膨肺技术为主的呼吸机治疗、护理实施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肺不张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1]项明珍.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在吸痰过程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2):94.

[2]陈晓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膨肺吸痰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4):5345-5346.

[3]杨世英.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4):1-3.

[4]周致帆,李 楠,王俊玲.发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一家系致病基因定位与突变分析[R].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6):394-399.

猜你喜欢
脱机呼吸机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