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为领,王学廷,冯 丽,王 涛
近年来,肾癌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从经典的根治术发展到保肾单位手术,以及最近发展的微创腹腔镜手术,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前影像检查技术的提高[1]。MSCT肾脏成像技术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目前被广泛应用到泌尿系疾病的检查诊断中,该技术对肾癌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诊断方面,在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作用也逐渐增强,已成为肾癌术前评价的主要手段,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7-12~2010-01临床资料完整的肾癌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2岁。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腹部肿块,部分患者无症状;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3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肾嫌色细胞癌2例。所有38例均经MSCT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检查前常规做肠道准备,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髂嵴水平;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0~100 ml,流速3 ml/s,行肾动脉期、肾实质期、排泄期三期扫描,层厚7 mm,螺距 15,准直 1×16 mm;皮质期延迟 25~30 s,实质期60~90 s,排泄期根据肾实质强化程度及有无肾盂积水情况决定延迟扫描时间,一般为5~10 min。扫描后将图像薄层1 mm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重组(VR),对感兴趣区进行旋转切割,使病变部位显示清晰。
1.3 肾癌分期 Ⅰ期T1(肿瘤限于肾内,最大径≤7 cm),N0,M0;Ⅱ期 T2(肿瘤限于肾内,最大径>7 cm),N0,M0;Ⅲ期T1N1(单个区域淋巴结转移),MO;T2,N0,M0;T3(肿瘤侵及主要静脉、肾上腺、肾周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N1,M0;Ⅳ期 T4(肿瘤浸润超过肾周筋膜),N1,M0;T4,N1,M0;任何T,N2(一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M0;任何 T,任何 N,M1(有远处转移)。
38例中,左肾癌24例,右肾癌14例;左肾静脉瘤栓1例,肾周脂肪侵犯5例,副肾动脉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肾癌分期:Ⅰ期27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1例。行肾段切除12例,行全肾切除26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3例。
2.1 肾脏多平面成像(MPR) MPR图像均能够提供精细的解剖细节,能够清楚显示肾癌在肾实质内的位置、范围,明确有无肾周侵犯及肾静脉、下腔静脉有无瘤栓形成,明确腹膜后淋巴结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在本组38例中,肾周侵犯4例,表现为肾周条索状高密度影、肾周脂肪消失;左肾静脉瘤栓1例,表现为肾静脉增粗,内可见条状充盈缺损影;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于主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
2.2 肾血管成像 可直观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有无变异血管存在,本组38例中发现副肾动脉2例,直接起始于腹主动脉。
2.3 肾脏尿路成像 能够明确肾癌肿块与集合系统的关系,肾盂、肾盏受累程度及肾功能情况;本组38例中,15例直径3 cm以下肿块,对局部肾盏侵蚀不明显;9例直径5 cm以上肿块对肾盂肾盏均有不同程度侵蚀,表现为局部肾盂肾盏受推压、变形、消失。
3.1 MSCT肾脏成像方法及优势 MSCT肾脏成像技术是利用对比剂经肾脏排泄的原理,与螺旋CT容积扫描想结合,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MPR、MIP、VR),而获得清晰的肾脏多平面图像、肾血管图像和尿路图像;采用肾动脉期、肾实质期、排泄期三期扫描,在不同的采集时间,肾脏的表现不同,在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0~25 s)主动脉和肾动脉明显强化,CT值在250HU以上,可获得完整的肾动脉主干及分支图像;在静脉期(100~120 s)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充盈,可观察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情况;在排泄期(一般5~10 min)肾盂肾盏被对比剂充盈,从而清晰显示肾盂、肾盏形态,获得尿路图像;三期扫描均可清晰显示MPR图像。
肾脏的成像可以选择不同的影像方法,包括CT、MRI、超声、核医学及静脉尿路造影,由于MSCT检查有多种方案用于评价肾脏病变、肾血管结构及尿路结构,因此CT对泌尿系统的成像非常有价值[2],且多层螺旋CT,特别16层以上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更快、层厚更薄且覆盖范围大、多种后处理技术等优点,图像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病变位置、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能够多期相观察,对病变、血管及尿路同时做出评价,弥补了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足;因此已成为肾脏术前检查的主要手段。
3.2 MSCT肾脏成像对肾癌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目前,手术仍然是肾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式包括根治性手术和保肾单位手术,术前掌握详细的解剖学信息显得尤为重要;MPR能够清楚显示肾癌在肾实质内的位置、范围、与集合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明确有无肾周侵犯;副肾动脉的存在能够改变术式,因在需要血管重建的保肾单位手术中常需阻断肾蒂,但副肾动脉的存在,常造成术中出血,给手术造成麻烦,MSCT肾动脉成像可直接显示副肾动脉、肾段动脉的走行,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与周围较大动脉分支的毗邻关系,使泌尿科医师在术中可以成功地避免损伤血管;肾静脉成像可以观察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无瘤栓形成,曲面重建(CPR)图像可将肾静脉在同一平面展开,观察更为直观;另外,保肾单位手也须评价肿瘤和集合系统的关系,肾脏尿路成像能够获得类似于逆行肾盂造影的影像[3],可更加直观地显示肿瘤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有助于为集合系统重建提供信息;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详细观察肿瘤本身、肾血管、集合系统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才能使外科医师能够确定最佳的手术切缘线,预测是否需要进行集合系统重建,以及决定对动脉分支进行结扎抑或重建等,可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近年来出现的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具有微创性的特点而受到欢迎,但其受手术视野的限制,更需要肾脏成像来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用于肾癌术前准确分期。肾细胞癌分期是肾脏肿瘤评价的重要内容,肾癌分期国际上通用的有2种方法,一种为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法,另一种为Robson分期法,最初由于Robson分期相对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许多病例中,Robson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较差,而相比之下,TNM分期强调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使分期更为可靠,能够更好地指导治疗,而成为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对肾癌患者术前作出准确的TNM分期,对于选择手术方式意义重大[4];16层以上螺旋CT真正实现了体素的各向同性,且通过MPR、MIP及VR等多种重建方式可清楚显示肿瘤大小、肾周侵犯、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腹膜后淋巴结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使其对肾癌分期的准确度有了很大提高,研究显示,CT对肾细胞癌的分期比较准确[5];本组38例资料术前作出的肾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准确率达91.1%,与国内文献报道相近,两者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MPR对观察肾周侵犯尤为重要,但对于存在炎性浸润的患者将难于区分,因而部分病例存在假阳性。
3.3 评价肾功能情况 MSCT在三期扫描中,从肾皮质、髓质的强化至肾盂、肾盏的充盈能够逐一展现,反映出对比剂的排泄过程,从而来判定患侧、特别是对侧肾功能情况;大家知道,在根治性手术中,对侧肾功能情况的判定显得亦为重要,如果对侧肾功能不良,就不得不改变术式。
MSCT检查也有不足之处,在多期扫描中患者接受剂量较大,为了减少辐射,为此尝试低剂量扫描,尽量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X线剂量;Kawamoto等[6]研究表明,可利用动脉晚期单期扫描来显示肾动脉和静脉,以减少检查时间和射线量。
综上所述,MSCT肾脏成像在一次检查中即可对肾癌形态特征、肾脏血管、集合系统及邻近的组织结构作出全面的评价,为肾癌术前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因此可作为肾癌术前评估的主要手段。
[1]李清海,严福华.肾癌术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6,29:335-338.
[2]体部CT与MRI对照/(美)李(Lee,J.K.T.)等编著;尹建忠等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6,1173-1175.
[3]Noroozian M,Cohan RH,Caoili EM,et al.Multislice CT urography:state of the art.Br J Radiol,2004,77(1):74-86.
[4]孙 光.浅谈肾癌的诊疗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6):401-404.
[5]Richie JP,Garnick MB,Seltzer S,et al.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for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renal cell carcinoma.J Urol,1983,129(6):1114-1116.
[6]Kawamoto S,Lawler LP,Fishman EK,et al.Evaluation of the renal venous system on late arterial and venous phase images with MDCT angiography in potential living laparoscopic renal donors.AJR,2005,184(2):53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