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系,哈尔滨 15002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深厚专业功底、创新与实践能力具备的高素质人才。但高职院校的壮大、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学生管理工作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再加上高职院校生源比较复杂的特殊性,仍照搬原有的学生管理方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科学理念指引下,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凸显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严格尊重教学基本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本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人性化,也就是在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以及引导学生。
(2)对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合理需求要尽全力满足。
(3)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自身也应严格要求,给学生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实现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与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及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相结合。
(5)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作为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着手点,不再以优秀学生的模版束缚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多样化个性。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将学生作为开展工作的核心,不但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还要对学生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发学生潜质。将能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在高职生的成才观上,不求人有全才,但求人人成才,人有所长。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只有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校的办学才能为人们和社会所认可,学校才能不断发展。
在学生管理队伍中吸纳学生成员,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得到提高,能力得到锻炼。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毕业以后要投入到生产、管理一线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自”意识。在管理实践中,注意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主线,真正实现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则主要发挥引导、组织和辅助的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自律、自查、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公寓管理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得到锻炼,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培养起学生自信心。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主体观念。如,对新入校的学生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并定期组织有关职业规划的比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为自己选择职业规划的辅导教师,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意识,从而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在校学习时间,挖掘自身潜力,培养自身素质,并发展自身个性,为毕业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自身价值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高职院校在奉行以学生为本理念的管理体制下,教师也要转变以管理者自居的传统观念,其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教育活动的指导者、辅助者以及组织者。教师应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并尽力营建起师生相处融洽、和谐的>教育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尊,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制定有关在校高职学生权利的管理制度时,要切实保证学生享有参与权,改变学校单方面制定涉及在校学生权利制度的做法。在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或者其他对学生不利的处理之前,都应该明确地将事由及其作出处罚决定的依据告知学生及其家长,并在听取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之后,再做出相关的决定。高职院校要组织成立以在校学生为主体、旨在维护在校学生权利的专门组织,切实保障学生的正当权利。
要培育好学生,先得了解学生,所以第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了解他的家庭;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笔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他们的思想基础、智力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无论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什么情况,都及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教育好学生。只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学生的进步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每学期,笔者都会主动与家长通过电话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变化,如实向家长汇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活动。
总之,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大量需求的形势,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改变以往被动的态度和作风,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
[1]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高校学生工作案例选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2]约翰尼·扬.管理学生行为的有效办法[M].石红霞,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朱孔军,郑永廷.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温斯顿,储祖旺,胡志红.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