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一种崇拜、信仰上帝之子“救世主”的宗教。“救世主”一词,古希腊文为Christos,拉丁文为Christus,汉语译为“基督”,基督教之名由此而来。基督教最初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产物。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着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基督教神学思想统治着整个中世纪西欧的文化思想,其教义影响群众上千年。恩格斯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2]“三位一体”和“原罪与灵魂救赎论”是基督教的核心。“三位一体论”即一个神具有圣父、圣子、圣灵三种形式。神在世界之上,同时它又存在于世界之中。整个世界是神创造的,是它推动了世界的发展,神支配和主宰着世界。基督教相信上帝本质的唯一[3]。中世纪西欧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的世界观。“原罪与灵魂救赎”思想出自《新约圣经》。“罪从一个人进入世界,因着罪,死接踵而来;于是死亡临到了全人类,因为人人都犯罪。”“因一个人犯罪,众人都被定罪。”[4]基督教认为,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圣经》认为,这种人类祖先犯下的罪,后代也犯的罪就是“原罪”。于是,本来是祖先犯的罪,最后连刚出生的婴儿在内,也被定义成为了堕落者。因为我们人类继承了祖先的这种坏天性,并且蒙受着原罪的罪名不得不堕落,生活在各种欲望之中,这是欲念强于理性的表现。因此人从出生就开始了犯罪,这是本罪。基督教从“原罪”教义引伸出“赎罪”和“灵魂救赎”的思想,并认为人的肉体死亡以后灵魂或升天国,或下地狱,是救世主耶稣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替人们向上帝赎罪,所以人们只有信仰耶稣,灵魂才能得救升天,死后就会永生。如果没有上帝来救赎人们,那么人们的灵魂就将永远受到地狱之苦。
在西欧的中世纪时期,人们狂热地信奉宗教。在天主教国家,人人都信奉天主教,人人都接受教会的洗礼成为天主教徒,只有占人口极少数的犹太人不信奉天主教而信奉犹太教,这样极大地促使教会权威不断扩张,从而引发了政治思想领域里的政教之争。在这场斗争中,教会神学家们极力地从教义中寻找使教权至上的理论依据,以使基督教的神学理论和思想主张不断发展下去。
在中世纪的西欧,人们不可能不信教、不加入教会,也不可能不受教会的思想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人们生活在那个社会当中,是不可能不受教会的影响和控制的。因为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基督教的精神统治这个上层建筑必然受当时西欧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
在西欧,随着罗马帝国的瓦解,古代罗马文明也开始衰落,唯一保留下来的就是基督教及一些残破的城市,基督教会的教士们是唯一受过教育的阶层,结果教士势力也随之发展起来。教士们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帝选中的,一类是未被上帝选中的。这表明,是上帝安排了人世间的不平等,跟教士们完全没有关系,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把“灵魂救赎”的教义灌输到人们的思想当中,从而把人的思想引向了虚无的境界。人们开始脱离了现实世界,人们开始鄙视自己,并且忍受着各种奴役。不仅如此,基督教还提倡人们要互相爱护,对于外来的压迫要学会忍受,不应有怨言。从整体上来说,这种思想上的压迫使得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教义足以成为封建贵族阶级统治的工具。于是,教会与封建势力联合起来,采用武力和传教两种方式,在各地建立教堂、修道院用来传播教义。并且还用各种办法强迫当地的居民接受教会的洗礼,加入基督教教会,如有违抗就会被处以极刑。在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基督教教会拥有各种特权,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对群众施加影响,并且还会通过各种不同手段和途径控制群众,宗教神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必然会受到宗教神学的深刻影响。“教会认为凡是与信仰无关的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和荒谬的。它让人们只知道一种形态意识,即宗教神学。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控制人们的思想,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端’,横加摧残。”[1]这就是中世纪时期,西欧的人们不可能摆脱宗教的思想束缚、每一件事情都被披上宗教的外衣、具有宗教色彩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中世纪的西欧,自然经济在社会上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各地相互之间很少有经济联系,生产力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这是人们的思想受宗教禁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文化方面,人们受到教会和世俗封建贵族的压迫,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生活闭塞,眼界狭隘,加之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教皇格里哥利一世曾宣传“无知是信仰的源泉”,并指示地方教会“应反对任何世俗知识”[6]。这样就很容易使人们思想麻痹,又无法摆脱受压迫境遇,很自然地陷入宗教迷信的陷阱,成为虔诚的信徒。教会的权威使人们完全屈服了,人们也就真正地成为了宗教教义和教会权威的奴隶。
西欧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教育,逐渐对天主教神学思想产生了怀疑,开始了反封建反教会斗争,这使得天主教的统治发生了动摇。在14、15世纪,欧洲各国如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级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在此基础上,这些国家先后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由于天主教会是独立于君主专制的政权之外的,而王权要想发展,就必须掌控教会,把教会至于王权控制之下。与此同时,天主教神学思想也不断遭到来自“异端”分子的攻击,异端邪说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坚持半截子真理的学说[7]。城市市民是最先发起挑战的,随后新兴的资产阶级分子也起来反抗,这些人成为反封建神学和教会权威的先锋分子。城市市民为了过上好的生活,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因此他们要求享受生活。他们认为,人活着本来就没有禁欲的必要,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由于这些禁欲观念阻碍了他们享乐的要求,因此他们要求砸碎天主教会加在人们头上的精神枷锁。城市市民挑战教会最早的是公元12—13世纪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异端”,在随后的14世纪有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15世纪是捷克的胡司运动。这些“异端”派别攻击天主教会组织,他们反对教会各种冠冕堂皇的、劳民伤财的宗教礼仪,反对教士生活的奢侈腐化和等级特权。这些“异端”运动得到了市民的极大的支持。虽然“异端”分子及其运动都遭到了天主教会的无情镇压,但是他们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君权神授学说主张君权独立,不依附于任何的宗教,这样就从政治思想上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势力,同时为一些西欧的国家加强王权的统治,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和干涉提供了理论依据,就对以教廷为中心的罗马天主教会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14、15世纪时,欧洲封建社会的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有了孕育的土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了神秘主义思潮,强调“称义”主要靠个人与上帝的直接交感。这种思潮降低了遵守教规、履行圣礼和行善功在灵魂得救中的地位,有排斥教会的倾向,实际上起了打破教会束缚的作用[8]。
到了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教会彻底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人们开始大肆地批判正统教义,不断地解放人的思想。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二者性质相同,发起的阶级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发生的领域都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的对象都是封建天主教会。但是他们又存在着区别,文艺复兴采取的是世俗化的形式,16世纪的宗教改革则是披着神学外衣,以宗教派别斗争的形式表现。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意识、人的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作用,这些方面曾经都被教会抹煞了,现如今又被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发掘出来,把曾经被教会剥夺了的人所应该享受的现世幸福重新加以肯定,提倡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冲破了文化和思想的封建牢笼,冲破了教会的精神束缚。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使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确立自己的政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黑暗统治结束了,人们在思想文化上有了新的发展,这一重大变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
[1]陈凤姑,杨共乐.走进罗马文明[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雷士理.基督教图文百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新约全书:第五章[Z].
[5]杨真.基督教建纲[M].上海:三联书店,1979.
[6]T.S.艾略特.基督教与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7]陈曦文.世界中世纪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