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延庆分局 翟秀芳 王靳利
目前在我国的药品监管工作不容乐观的形势下,执法资源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尤为凸显。面对药品监管的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如何有效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尽快扭转目前被动的打假局面,仍是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现阶段的重大任务,也是执法队伍必须面对而且亟待解决的难题。
1.1 行政执法依据滞后《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部分条款操作性不强,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监管的需要。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未对经营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单位规定罚则,导致执法人员无法对此情况进行处罚;《药品管理法》诸多条款规定违法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证照或批准文号,但没有对情节严重的情形进行规定和说明,这就造成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处罚尺度;同时在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方面的规定较少,造成监管无法可依。
1.2 稽查执法力度不足 行政执法处罚力度有限、与刑事司法衔接还不畅、案件移送困难、违法分子不能有效被追刑等,造成此类案件批捕率、起诉率和判决率“三低”现象。执法者违法渎职现象不容忽视,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典型的执法者违法渎职行为主要表现在滥用、超越职权,以权谋私、行贿受贿、钱权交易,执法态度不认真,不重视保护公民权利等方面。
1.3 部门配合难协调 药监系统中监管和稽查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监管只管合法行为,现场发现违法行为都回来送稽查处理,致使监管过程出现脱节现象,造成了执法效率降低、执法力度减弱和执法资源浪费,使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罚或处罚后不能较好地执行等。同时,药监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重大复杂案件,这时需要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来调查取证或案件移送的情况,但因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不同,维法意识不同、往往出现某个部门可能对造假行为检查不力或视而不见的现象。1.4 药品稽查打假信息难畅通 由于目前全国各地药监部门管理的体制不一致,执法装备不统一,无法建立系统内部有效的沟通机制,全国各地的药品打假信息很难迅速地被执法人员掌握。同时各地的涉药企业由于没有统一要求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导致有的企业故意逃避检查,在信息不准的情况下,很难取得打击效果。
2.1 加快新法修订速度,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目前首要任务是要完善行政立法,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使行政执法有法可依,促进立法与执法的相互协调。同时严格监督和审查其他规范性文件,将其制定和执行纳入法治轨道。
2.2 联合多方力量,全面提高执法力度
2.2.1 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行政工作程序和规范的政务公开体制,便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及执行。同时做好对已有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工作,将多个部门的力量联合起来,从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2.2 尽快建立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责任制度,明确执法权限和岗位职责,要严格考评。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的同时,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缓解重复执法的矛盾。如成立综合行政执法总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与省、市、区的行政执法局和执法所形成一种垂直领导的关系,减少地方行政机关对药品稽查工作的不当干预。
2.2.3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从外部监管看,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检查,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制的改革,实行执法与执法监督的职能分离。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与群众监督。从内部监督来看,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错案追究制、行政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备案审查。
2.3 建立药品稽查信息互通机制,畅通信息渠道。一是基层药监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的违法案件,应及时向周边地区和上级药品监督部门通报信息;二是以信息化推进科学监管,开展移动稽查。利用互联网络、无线网络的信息发布、传递手段,通过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稽查机构体系,形成全方位打假治劣信息链。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了手机移动数字稽查系统,从北京开始试行并将向全国推广。同时启动了“无假药社区”工程,从而有效地提高药品稽查执法的针对性和执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