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

2011-04-12 14:26:1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喉科喉头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于2002年正式成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共同组建而成。多年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并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现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喉科学院、教育部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均落户于该中心。2011年,经卫生部审核批准该中心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的设置包括耳科、鼻科、咽喉科和头颈外科4个临床亚学科和研究所,建立了临床听力学中心、人工耳蜗中心、变应性鼻炎中心、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嗓音医学中心等多个诊疗中心。设床位263张,2010年门急诊量25.65万人次,年出院量7 291人次,年手术量6 673例次。中心现有主任医师21名,副主任医师16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4名;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3人,并有博士学位者38人,硕士学位者51人。截至2011年底,中心共有9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获各类政府部门“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该中心以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为临床诊治与研究的重点,在教学、科研及临床等领域内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着重于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和发展,紧跟学科热点问题,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迅速占领学科前沿阵地。学术带头人韩德民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腭帆间隙”概念及保留悬雍垂的“改良腭咽成形术”,显著提高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效果,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早期喉癌与癌前病变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开创了国内头颈部肿瘤基因治疗临床实验的先河;开创了鼻内镜外科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此技术在鼻外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展;呼吸道纤毛摆动调控机制、虚拟人体解剖、计算机辅助微创手术等研究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外、中耳畸形的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变根治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治疗以及听力眩晕疾病内科治疗的整体水平继续在国内领先。近几年,中心集中更多科研力量深入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系统听力学评估和听力康复治疗,并形成团队优势。

2001年以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诊治研究”(2001年)、“人工耳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2006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研究”(2009年)等3项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其他各项科技奖项14项;截至2010年底,中心共承担课题11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6项,省部级课题46项。发表科研论文939篇,其中外文68篇,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发表225篇,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298篇;已出版主编(副主编)著作及光盘44部;申请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均已获得授权。

2003年11月,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喉科学院成立,2007年该学院成为北京市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同时成为北京市首批专科医师考核基地。2008年,中心专家所教授的“耳鼻咽喉科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中心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韩德民教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中心现已培养博士后18名,硕、博士研究生逾百名。

该中心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培养人才、服务大众为中心,同时为了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加强基础和临床并重的科研创新,以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喉科喉头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喉科擎拿术随想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14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浅析流行唱法中喉头位置的选择方式
丝路艺术(2018年2期)2018-05-11 03:08:25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