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1-04-12 13:11吴秋月
上海护理 2011年1期
关键词:波幅基线生理

吴秋月,赖 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200040)

颅内动脉瘤是由各种原因(感染,外伤,肿瘤等)所引起的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血管壁上浆果样或先天性的突起。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中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起病急骤,病程发展迅速,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因此,颅内动脉瘤是当今人类致死致残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1]。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迅猛发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根据感觉和运动传导的电生理信号的改变,脑皮质生物电的变化以及脑部血液灌流的情况,客观地、有效地估价处于手术危险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预测或早期发现可能发生的脑组织缺血并加以纠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2]。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6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38例,其中男 20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1.7±3)岁。术前诊断:颈内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海绵窦内动脉瘤 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颈眼动脉瘤2例。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发病 36例,以头痛就诊 2例,术前均行CT和DSA确诊。术中行动脉瘤夹闭术37例,行动脉瘤包裹术 1例[3]。

2 方法

2.1 监测方法

2.1.1 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测 刺激电极置于双侧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内踝后方胫后神经。记录指标为N20-P25(上肢)和P40-N45(下肢)的峰潜伏期和峰峰波幅,波形以打开硬膜后为基线。如果反应波幅降低 >50%和/或潜伏期延长 >10%则为警报标准[4]。

2.1.2 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 头皮MEP刺激电极为螺旋塞电极,置于C1/C2;记录电极为皮下针电极,置于双侧大鱼际肌(上肢)和拇屈肌(下肢)。刺激参数:5个单相方波的恒压串刺激,持续时间0.3 ms,频率500 Hz,刺激强度为600 V。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记录双上肢MEP,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增加记录双下肢MEP。波形以打开硬膜后为基线。警报标准为波幅降低大于基线的 80%[5]。

2.1.3 脑电图(EEG)监测 Fz、Cz、C3′、C4′各一个皮下针电极,滤波0.5~50 Hz,灵敏度为每格 20~50 μV,时基30mm/s,观察频率和波幅变化[6]。

2.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辅检,行DSA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放置体位,监测脑电图(EEG)、SSEP,MEP,分别以200 V,180 V,150 V行经颅电刺激,以200 V,train 5~7个,duration 75 us,rate 500 p/s[2],获得理想复合动作电位,SSEP正中神经15mA内踝胫后神经25mA得到理想复合动作电位,手术中临时阻断颈内动脉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后,如果SSEP的波幅下降超过50%,需要中断手术,松开控制夹,给脑组织一定的灌注后再进行手术。避免其缺血时间过长,在此过程中也观察EEG和MEP的变化,及时了解侧支循环的情况及其能否满足功能区的灌注,避免造成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梗塞。

3 结果

38例患者术中SSEP变化 4例,MEP变化5例,EEG变化 2例,术中监测无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干预后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良好。术后复查,36例恢复良好,暂时性偏瘫1例,感染1例。

4 护理

4.1 术前准备

4.1.1 患者准备 认真做好心理护理,给予耐心细致的安慰,缓解恐惧心理,同时在进入手术室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爱好,播放优雅,舒扬的轻音乐,使患者在乐声中平静的进入全麻状态.按监测要求准确放置各种刺激电极,皮下针电极。

4.1.2 环境准备 室温22~24℃,湿度40%~60%的洁净手术室。

4.1.3 物品准备 除常规前颅器械外,另备临时阻断夹及临时阻断钳、永久动脉夹和施夹钳、可调节的吸引器头、微型剥离子、罂粟碱、神经电生理监测机器及各种刺激线、皮下针电极等。

4.2 术中配合

4.2.1 麻醉配合 协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监测过程以静脉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芬太尼和少量肌松剂诱导,监测过程中以丙泊酚4μg/mL,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维持,如无特殊情况不给予肌松剂。

4.2.2 手术配合 全身麻醉插管后放置体位,检查电生理监测机器处于备用状态,各种导线连接正确,接地线防干扰以确保监测准确性。将各类物品及药品按序放置,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监测EEG、SSEP,MEP,开颅过程中行基线测定示EMG/EEG基线平稳正常,双侧上下肢SSEP波形稳定可见。双侧拇展肌,股四头肌,胫前-腓肠肌,拇短展肌MEP可引出(300V)。手术中配合医师观察SSEP、EPG和MFP,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特别在夹闭动脉瘤后,放开临时阻断,仔细观察双侧上肢及下肢MEP,双侧上下肢SSEP均保持稳定。手术中使用罂粟碱湿敷载瘤动脉,抽吸药液后应做好明显标记,以免混淆。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并及时记录。

4.2.3 术后护理 术毕协助麻醉师做好患者的复苏,做好物品器械的清理,将各种刺激线,皮下针电极用生理盐水妥善清洁,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备用。

5 小结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手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监测脑功能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好地提高动脉瘤的手术疗效[4]。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加强监测,娴熟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Schievink WI.Intracranial aneurysms[J].N Engl JMed,1997,336(1):28-40.

[2]周琪琪,张小锋主编.神经监测技术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17.

[3]张庆林,王成伟,王志刚主编.神经外科手术规范及典型病例点评[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3-330.

[4]Chandanwale AS,Ramteke AA,Barhate S.Intra-operati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monitoring[J].J OrthopSurg(Hong Kong),2008,16(3):277-280.

[5]Kang DZ,Wu ZY,Lan Q,etal.Combined monitoring of evoked potentials duringmicrosurgery for lesions ad jacent to the brain stem and intracranial aneurysms[J].Chin Med J(Eng 1),2007,120(18):1567-1573.

[6]Minahan RE.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J].Neurologist,2002,8(4):209-226.

猜你喜欢
波幅基线生理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