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荣荣,刘为清
(中国石油大学 期刊社,山东 东营 257061)
论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修荣荣,刘为清
(中国石油大学 期刊社,山东 东营 257061)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学科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前途休戚与共。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具有发现培养人才、促进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培养新兴学科的作用。高等学校应深刻认识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探索推动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报栏目设置、编辑参与两个方面拓宽学报为学科建设的渠道。
高校学报;编辑;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重要方面,是高校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1][2]91-93搞好学科建设,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高、新兴学科创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特色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将其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所能完成,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奏效的。高校学报作为学校的学术窗口、学术阵地,在学科建设中具有发现、培养人才、促进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培养新兴学科的作用[1-5]。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建设与高校学报的关系,试图探索高校学报推动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6个方面。
1.学科方向建设。
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体系结构包括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方向。一级学科由若干二级学科组成。一个学科有多个方向,学科建设中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调整学科方向。学科方向建设中,要坚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要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或独一无二的研究方向作为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并以此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要不断寻找新的生长点。
2.学科基地建设。
学科基地建设主要指实验室、资料中心、研究所等建设,它们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加强基地建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室的队伍建设要与学科建设相适应。学科基地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大学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3.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
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科学研究。在任何一个学科发展中,如果缺少科研项目,缺少必要的科研经费,就难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产生,其学科也缺少了显著的标志。学术成果的实现主要是指科研立项、课题经费、发表的专著和论文 (检索)、发明的专利以及各类成果的获奖等等。学科建设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使本学科建设在上述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具有相对持续的向高水平发展的趋势。
4.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主要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两个方面。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必须切实注重强化层次性、稳定性与学术性,注重优化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形成以学术大师、高水平的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为学术骨干和大批硕士、博士、博士后参加的学术团队。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国际化的人才体系。国家“211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沿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
5.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建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科建设要根据我国高层次人才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本学科的培养能力,在培养不同层次、规格、类型的人才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并积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学科主要是研究生培养的基地。
6.学术环境建设。
学科建设的高层次要求应该是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的建设。要积极开展与相关学科、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强固学科的生命力,创办学术刊物,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提升学科的科研水平。[6]85
(二)学科建设的意义
学科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在高校办学中,学科建设是龙头,在对大学水平的衡量中,学科水平是标志。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其中的重点学科建设又是重中之重[4]。在当前和今后高校的激烈竞争中,重点学科建设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各学校发展的依托,学校能不能快速发展,关键取决于学科建设成果。重点学科建设是一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找准建设重点,保持特色与优势,提高学科水平。坚持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重点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在坚持学校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更加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发挥重点建设学科的优势,创造高水平成果,以重点学科的发展带动高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
(一)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
著名学者、编辑学家、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陈浩元教授提出,高校学报有五种特殊社会功能:(1)本校师生和科研人员进行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园地,引导学术研究,促进高校校科研工作,提高高校整体科研学术水平;(2)向国内外展示、宣传高校科研成果和综合学术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3)促进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4)对学术新人的发现、培养和扶持作用;(5)记载学校科研、教学发展的历史。[5]据统计,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学报都是根据本校专业的设置,开设了相应的栏目,着力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创建新学科服务。可以看出,高校学报的社会功能与学科建设的目标是相统一的,高校学报在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创建新学科服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报是学术刊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的评估标准包括:(1)刊物发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目的论文篇数;(2)论文属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的比例;(3)刊物的信息量;(4)刊物报道的及时性。[3]这几个方面可归结为论文的数量和学术质量。学科建设强调培养人的层次、数量、质量,是科研工作的后备力量,也是高校学报作者群的主要组成者;从事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学术 (技术)含量,是培养新的科学工作者的必备素材,也是产生学报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前提之一;实验条件是完成科研工作的手段,也是产生学报学术论文的物质基础。可见,高校学科建设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师资队伍状况、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科学质量是学术论文产生的基础,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着力点与奋斗目标。所以,从学科建设评估所涉及的指标看,体现学科建设状况的指标也是影响高校学报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学科建设将直接推动高校学报质量,尤其是在学术水平上的提高。
学科建设主要是出人才、出成果、提高学校整体学术水平。高校学报在培养人才、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均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搞好学科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才会产出更多的成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报的发展。反过来,只有办好高校学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培养更多更好的学术人才,提高本校科研及学术水平,更好地促进本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两者关系紧密,皆以学术为己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
(二)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1.培养学术人才。
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各类人才,不仅要培养优秀合格的本科生、硕士生,还要培养一流的教育者即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发现人才这一重要作用是其他学术期刊所不可企及的,原因就在于高校学报办在大学校园里,且主要发表本校师生的论文,有条件跟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给予直接指导。高校学报编辑可以通过主动约稿、组稿、审稿、修稿、发稿等工作流程,实现有意识地对高校高质量、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培养。[7][8]
第一,高校学报在重点刊发主办学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的过程中,能够凸显主办学校在上述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扩大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和知名度,便于国家、国内外学术界、主办学校发现和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高校学报编辑可以帮助加快高校 (尤其是主办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8]据统计,目前高校的著名教授、知名学者中,他们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大多数是在高校学报上发表的,从高校学报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目前,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需要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此形势下,对广大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扶持,也成为高校学报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也是高校学报一个特殊的作者群,高校学报也采用对青年教师作者的培养方式,鼓励其进行科研探索,提高其写作水平。
2.促进高校科学研究。
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整个过程都与学术期刊分不开。科学研究调研阶段,需从学术期刊中查阅大量文献,了解信息,寻找课题,确定研究方向;科学研究结束后,大多数成果都以论文形式公诸于众,通过信息传播,使成果被人了解、承认,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高校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其特点是所涉及学科的范围较广,论文发表周期短,信息传递速度快。经常查阅学报能得到多学科、多专业的信息,可从广泛的知识领域中得到启发,寻找新的课题生长点,冲出学科和专业羁绊;同时又能得到高校中最快、最新的成果信息,掌握同行间的科研现状,了解起点,少走弯路。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联合。高校学报具有联结智力,促进多学科合作科学研究的功能。
3.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就是要为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服务,反映高校自身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使高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学报的重点是报道学校师生的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使其得到社会的承认,得以迅速传播,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学报具有传递信息快的特点,它能紧跟学校科研项目进展,及时将学校最新成果公诸于全社会,能够让社会、企业了解、采用,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同时,在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可使科研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突出其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将科研成果升华为学术成果,便于学术交流,增加学校的知名度。
4.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培养新兴学科。
一是通过有意识地及时刊登、传播高校 (特别是主办学报的学校)重点学科的科研成果,尤其要及时、全面反映主办学校的科研和教学的特色与优势,使这些信息与成果尽快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通过选题、组稿与栏目策划,在有意识地突出宣传、推介学校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与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必须选用校外对主办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与重点课题建设有借鉴、有参考价值的科研信息和成果,以促进主办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通过选用稿件与栏目策划,有意识地选用校外有关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促进主办学校的薄弱学科建设,帮助主办学校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7]
学报主要通过栏目设置和编辑参与两个方面拓宽学报为学科建设的渠道。
(一)学报应突出高校的重点学科,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
重点学科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优势所在,在国内外和本学科中有较大影响,又汇集了一批专家人才,因此,学报要设置固定栏目,舍得版面,缩短发表周期,防止校内高质量的论文外流。重点项目对学科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报可以通过专集、专栏等形式对这些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予以及时发表,引导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
新兴学科开始由于科研力量薄弱、队伍不够整齐等因素,科研成果不够成熟,学报编辑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其中的亮点,通过修改力争在学报上发表。同时,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通过优惠的条件吸引高质量的外稿,有意识地选用校外优秀的科研成果,扶持本校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
(二)学报编辑要有计划地向校外著名专家、学者约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有意识地突出宣传、推介学校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与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必须选用校外著名专家、学者对本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与重点课题建设有借鉴、有参考价值的科研信息和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拓宽本校科研人员的视野,以促进本校的重点学科建设。
(三)学报编辑要主动地为学科建设服务
学报编辑要深刻领会学科建设对学报的重要意义,多了解学校的科研资源,及时研究并掌握学校关于学科建设的政策方针,密切关注国内外各种学科的发展前沿及科研动态,从而更好地调整引导学科建设方向。
(四)学报编辑要有意识地培养高水平的学术人才
对高校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有潜质的人才要给予特别关注。通过在学报发表文章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术大家,在学术界尽快脱颖而出。对于青年教师、研究生等初学写作的作者,要给予关心和厚爱,做好退稿工作,要做到“退稿不退人”。在退修稿件时,编辑不仅应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对作者进行指导,更应将与其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创新性及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以及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提供给作者,帮助作者选题及修改,从而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五)编辑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编辑,增强为学科建设服务的本领
学报编辑除了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道德修养、一定的编辑知识和技巧训练,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素养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即“编辑学者化”。[9]尹玉吉提出,“学者化”有两重含义。首先,它是指编辑人员要以学者的条件要求自己,在编辑工作中,以学者身份出现;其次,是指人们在学术道路上由外行变内行,由非学者成长为学者的过程。[9][10]学报编辑除了平时学习编辑学方面的知识外,还应积极参加学术性和编辑业务会议。学术性会议包括两类:学术期刊所含学科的专业性会议 (或学术报告会)和编辑出版方面的会议。前者可帮助学报编辑了解和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的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知识层面,使约稿和审稿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后者有利于提高编辑出版方面的理论水平,可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与同行探讨,取长补短。学报编辑还要积极参加科研实践。编辑学研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学报编辑应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有意识地从事一些实践探索,探讨编辑工作的规律。学报编辑应当坚持写作,不断摸索总结科技期刊发展规律及发现编辑校对中出现的问题,并以学术文章的形式发表,有利于提高编辑的理论水平。[11]学报编辑应当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等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
[1]沈君佐,陈华,高水娟.发挥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00,(1).
[2]李海燕.高校学报的定位 [A].学报编辑论丛 (第 7集)[C].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3]唐宏伟.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 [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4]刘自兵,都春屏,薛江.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5]陈浩元.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在 2005年 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期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创新与发展高级研修班”上的讲座[EB/OL].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网站 (http://www.cujs.com./newv ersion-News/).
[6]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王继洲.论高校学报编辑彰显大学社会职能的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7,(6).
[8]王继洲,周永红.论新时期中国高校学报的历史使命[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6).
[9]尹玉吉.关于“编辑学者化”论争的全方位审视[J].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8,(1).
[10]尹玉吉.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1992,(2).
[11]尹玉吉.浅谈编辑写作的意义 [J].编辑之友,1991,(1).
G237.5
A
1672-0040(2011)02-0084-04
2010-12-30
修荣荣 (1977—),女,山东莱阳人,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编辑,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
(责任编辑 齐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