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1-04-12 06:05朱育锋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分散式大学生活动

□ 朱育锋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 朱育锋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精英、轻大众,重形式、轻内容,重投入、轻实效,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模式坚持三方共赢性、单位先进性、过程安全性的原则,应分步实施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的程序,加强对实践活动的规划建章、实践过程的管理监控、实践成果的提炼推广。

大学生社会实践;分散式;传统式;原则;程序;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属性的教育活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进行清晰的认识。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高等学校应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尝试探索新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新局面。

一 传统大学生集中社会实践活动运行存在的“瓶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较多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重精英,轻大众

高校传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模式在对象上主要以优秀党员、主要学生干部、特长学生等为主体,即“精英实践”教育模式。然而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青年大学生迫切要求全面成长成才的今天,“精英实践”教育模式暴露出的弊端越来越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只把实践机会集中在一部分骨干学生身上,使得大多数有实践愿望与需求但又缺乏一定才能与实践经验的普通学生无法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主要表现在重点轻面,重短期效应、轻长期效应,重个别小分队的实践,忽视了广大普通同学的实践愿望。在未来发展层面上,“精英实践”的育人作用势必不能满足社会对青年大学生人才质量的普遍要求。

(二)重形式,轻内容

所谓“重形式轻内容”,是指目前有些高校社会实践过程中过于重视各种实践形式,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实践内容的传递和掌握,从而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效率和质量的下降。社会实践已然沦于“形式主义”,有的只是托关系找基层单位盖公章和上网下载论文、调查报告。整个实践过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跟专业的关联度较低,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大学生甚至将社会实践变成假期旅游。鉴于此,社会实践应重在学生有所学、有所得,多一点务实精神,少一点形式主义,而不是搞面子工程。

(三)重投入,轻实效

当前,有一种错误倾向,就是把投入多少作为衡量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带有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忽视了社会实践带来的实际效果。然而由于客观条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限制,高校在社会实践经费上存在投入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能依靠特定的一些企业,或就近安排社会实践,这使得社会实践的内容上无法更新,学生了解到的知识也相对固定,学生很难深入到实际生产岗位上,因而缺少实际动手锻炼的机会,缺乏对实际生产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这也有违社会实践的初衷。

二 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运行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模式是在总结传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探索、构建出的一套新型教育实践模式。事实证明,该实践模式在实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运行原则

1、坚持三方共赢性的原则。

学校利用单位的生产硬件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单位可以利用学生从事员工培训、参与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为准确选拔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学生则可以在学有所获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学校、单位、学生三方收益、共同发展。

2、坚持单位先进性原则。

对于社会实践单位,选择一些在生产、技术、经营、效益、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显著特色和行业代表性企业作为实践基地,这样学生可以在出色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的同时获得更多本专业信息,提高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

3、坚持过程安全性原则。

保障学生安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头等大事。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单位必须为学生提供无害、无毒、无污染的实践环境,有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和良好的治安状况,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及请假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序

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时间较长,从动员选题到总结考评涉及到许多环节,每个环节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必须对整个过程进行科学组织、认真实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具体的实施程序为:

1、动员选题阶段。

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学院成立由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在选题之前首先召开学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纪律教育。随即,召集相关校内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召开社会实践项目选题会。每位指导老师依据学生的专业实践要求、社会需求及自身的科研项目等确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项目选题和内容。

2、组队聘师阶段。

学院将社会实践选题向全院学生公布,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行组织团队。各团队制定初步的工作方案,并提交项目申请书。然后,领导小组根据项目申请情况,综合安排、确定各个团队的社会实践项目。最后,根据各团队的实践内容,给各团队选聘校内指导教师,确定团队负责人。

3、立项培训阶段。

在团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团队成员进行广泛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在原有项目申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在社会实践前一周内,指导教师召集所负责的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如调查研究的方法、专业分析测试技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技巧以及对技术路线的讲解等。

4、组织实施阶段。

在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各团队严格按照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在领队的带领下深入社会、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达实践地点后,聘请校外指导老师,校外导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工作及思想动态,根据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和疑问解答。而校内导师负责学生与学校的联络,每星期与学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者通信等方式联系。

5、总结考评阶段。

社会实践结束后,各团队自行组织总结,并完成实践论文、报告的撰写。学院组织指导教师对各团队的实践论文、报告和总结报告进行审阅,同时各团队面向学院进行实践成果汇报会,最后结合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综合评价,由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根据指导教师的评价意见和实践论文、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

三 构建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运行长效机制措施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三重三轻”的弊端,整体呈现“短、平、快”特点的问题,建立社会实践长效管理机制迫在眉睫。高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机构,应着力推进对实践活动的规划和建章,加强对实践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及时提炼推广成果,努力构建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实践活动的规划建章

对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且应尽量具体、详尽。根据各专业特点,分阶段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使实践教学呈现一定的体系。同时,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指导老师和学生权利与责任的区分,对实践地点条件、指导人员、实践内容的审核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复习、巩固和综合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发现新问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活动正常进行。

(二)加强对实践过程的管理监控

项目化管理是从项目管理的逐步深入中发展起来的,项目化管理是将公司各项活动当作项目对待进而对其实行项目管理,也就是把公司进行项目化,运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活动可参照社会上大型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模式,聘请校内外指导老师,加强与服务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有效监控,将分散的、短期的、封闭的活动模式进行整合提升,以公益性主题为主线,将一系列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化、阵地化、整体化,找准社会效益、宣传价值和公众利益的结合点,在高校、企业和公众中形成“三赢”的结果。

(三)加强对实践成果的提炼推广

及时提炼活动成果并加以推广,在总结推广的过程中实现育人成才的终极教育目标。大学生“分散式”社会实践活动并非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仅仅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因此,将丰富、朴实的服务成果及时提炼并加以推广才可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育人目标。举行互动性很强的启发教育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成果汇报会等,或通过在网上开设实践论坛等方式开展讨论,把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服务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人生的理性感悟,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前途观、职业观,以此推动学生对学业的深层次感触和对知识的探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我竞争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重要环节。采用“分散性”社会实践必然可以作为高校教学环节必要补充,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适应目前的环境,为学生在国内外人才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做出贡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

[2]余嘉强.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3]余楠.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0 (11):73-76.

[4]赵永吉等.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及运行机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6-02-22.

G642.44

A

1008-4614-(2011)01-0062-03

2011-01-19

朱育锋(1983-),男,湖南娄底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分散式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欧洲分散式风电启示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分散式风电政策利好 加速发展可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分散式风电卷土重来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