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的研究综述*

2011-04-12 06:05乐冰玉马向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教会学位办学

□ 乐冰玉 马向博

(1、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河南栾川第二实验小学,河南 栾川 471500)

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的研究综述*

□ 乐冰玉1马向博2

(1、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河南栾川第二实验小学,河南 栾川 471500)

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1990年以来学界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方面的研究给予梳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教会大学;中国近代教育;研究综述

近20年来国内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的研究较多,大多论著对此均有涉及。学界一直以来对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认为教会大学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教育输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教会大学具体从哪些方面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如何促进?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是近十年来学者们探讨的主要对象。本文拟就1990年以来的学界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的研究给予梳理,以便从中窥探研究的不足及有待弥补之处。

一 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发展的研究

有学者较为客观地指出教会学校作为外国在华创办的教育实体,根本目的是为西方殖民利益及宗教利益服务的,带有浓厚的殖民侵略和宗教侵略色彩,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它又传授西学,培养了科技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对推动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还有学者在肯定教会大学宗教侵略的前提下,重在强调教会大学积极的教育功能,指出教会大学最初也是为了宣扬基督教,但随着教会大学神学教育的日益弱化,教会大学的教育功能日益显现出来;教会大学在教育管理模式、高教职能、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等多方面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总的来说,教会大学的教育功能大大超过了其神学教育功能,教会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田正平从传统封建教育衰败及瓦解的历程来探讨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指出教会大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封建教育废除的历史过程中,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总的来看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这个过程[4]。另有学者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教会大学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是它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二是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教学人才,他们的经验和学识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初创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5]。王首程的观点与之相反,他认为西方国家通过传教士在我国开办了一批大学,客观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开办大学的同时,西方教会势力也在我国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传教,并通过传教对古老的中华民族进行全面的文化渗透与精神控制战略[6]。以上对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发展的研究均为总结性的,有学者从具体方面对此问题给予了更详细的探讨。

(一)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中国教育发展的研究

周小喜认为教会大学作为在中国本土出现的近现代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其全新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给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教育以强烈冲击,特别是给中国高等教育以重要启迪和有益借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并日臻成熟壮大不可或缺的一环[7]。曾祥能从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着眼,分析了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办学思路等对当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当前高校的启示[8]。郑春慧写有类似的文章,重在总结教会大学的办学思路对当前大学发展的启示[9]。

(二)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与中国教育的发展

有学者指出在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率先将西方的学位制度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层面;教会大学首先通过向国外政府或大学注册立案的方式获取学位授予权,并按照国外的标准进行具体操作;随着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教会大学逐渐扩充学位门类、提高学位层级、拓展学位课程,使学位制度得以发展完善;教会大学学位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中外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对中国学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刺激和推动的作用[10]。还有学者认为清末教会大学不仅是西方学位制度传入近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渠道,同时也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示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起步和发展[11]。

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上,有学者指出教会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克服了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水平,为教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成功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12]。另有学者则从教会大学的教育功能着眼,来探讨教会大学在近现代中国极其复杂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办学经验,指出这些对我国当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13]。

二 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研究

有学者通过总结认为教会大学对中国的留学运动、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人才培养、对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开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4]。另有学者提出类似观点认为教会大学给中国传统教育带来了新鲜空气,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妇女的解放[15]。刘海燕指出在中国近代建立的教会大学主观上有其殖民性,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我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活跃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构筑了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承担了转型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部分职能与需求[16]。

(一)教会女子大学教育历程及教育模式的研究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女子教育发展史上,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揭开了中国女子教育史的新篇章,并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扩展、转型与终结进行了全面考察[17]。还有学者将近代中国教会文学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认为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是教会女学步履蹒跚的初创时期,数量少、程度低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是教会女学狂歌猛进的发展时期[18]。吴琼对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进行了深入评析,认为在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内部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最初强调宗教教育,到后来强调世俗化、中国化、正规化的加强,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的趋势[19]。

关于对教会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许环环认为从办学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制度等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教会女子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并归纳出特色性、实用性、实践性、情感性等特点,从而指出虽然教会在中国创办女子大学具有明确的文化侵略目的,但是,就其办学的具体做法而言,对我们今天女子专门人才的培养仍有着借鉴意义[20]。吴琼则对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就其纵向发展过程考察,认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孕育、萌生、扩展、转型和终结5个时期;而就其横向研究,它还具有独特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21]。

(二)女子教会大学的个案研究与近代女子职业教育

有学者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为例对中国近代女子教会大学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女子高等教育以其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点,为国立大学提供参考经验,促进福建教育的近代化[22]。陶嘉的观点与之相反,他以旧中国教会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华南女大和金陵女大为考察对象,指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教会对在华的文化教育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欲从思想上对中国妇女进行控制,为的是吸引更多的妇女信教的同时,提高妇女受教育的层次,进而扩大教会在中国的影响[23]。

关于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方面,李娟认为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近代办学规模最大的教会女子高等学校,它因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走入社会独立谋生的职业女性而享有盛誉,这与金陵女大注重师范教育、强调服务社会的精神、专业及院系的设置以社会需要为依据、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有密切的关系[24]。范牡丹认为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殖民”的性质,但是客观上教会女校在中国的创办打破了中国传统教育上的女禁,并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职业女性,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不可小觑的一页[25]。

三 研究特点及展望

近20年来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给予了论述,对教会大学在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方面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相关论文研究较多的是教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在教学理念、学位制度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关于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方面的作用研究较为充分。总体上体现出的研究特点为:1、研究视角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研究面在不断拓宽;3、研究内容逐渐细化,从宏观到微观趋势发展。

研究展望:已有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如: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民办高校的关系虽然已有学者提出过,但是没有对其进行具体地研究,因此还需要继续发掘史料对此进行详细探讨和论述;另外,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制度还有待研究;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培训的关系、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宽松活跃的大学校园文化、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海外留学运动等有待深入研究。

[1]王小丁,金思.影响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大学发展的因素分析[J].天中学刊,2009,(6).

[2]施杨.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积极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3]丁鑫南:试论教会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J].消费导刊,2008,(1).

[4]田正平: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文史哲,2007,(3).

[5]田正.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6]王首程.教会大学在我国的办学实践钩沉[J].教育导刊,2003,(2).

[7]周小喜.教会大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3).

[8]曾祥能.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现代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6).

[9]郑春慧.教会大学的办学思路对当前大学发展的启示[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10]周谷平.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11]应方淦.清末教会大学学位制度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12]肖玮萍.近代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对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13]李先国.试论中国的教会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其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4).

[14]王小丁,王伟良.近代美国教会大学在中美教育交流中的意义探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9,(3).

[15]曹秀伟.基督教(新教)在华创办的教会大学及其历史贡献[J].天府新论,2005,(4).

[16]刘海燕:浅论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设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1).

[17]吴琼.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扩展转型与终结[J].教育评论,1998,(1).

[18]王奇生.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19]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评析[J].教育科学,1998,(1).

[20]许环环.民国时期教会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7,(5).

[21]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J].江西教育科研,1998,(2).

[22]黄文燕.福建教会大学在福建教育近代化中的作用——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为例[J].学理论,2009,(9).

[23]陶嘉.旧中国教会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华南女大和金陵女大为中心[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4,(1).

[24]李娟.金陵女子大学与中国近代职业女性的培养[J].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9,(2).

[25]范牡丹.教会女校与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产生及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K09

A

1008-4614-(2011)01-0053-03

2011-01-24

乐冰玉(1979—),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会学位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