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作为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的发展中影响越来越大,要了解非主流意识形态,我们有必要先看看什么是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主流意识形态的涵义和特征
主流意识形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对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一贯的、自觉的、独立的、系统的反映,是维护该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认知——价值——理论”体系。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在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占据着主导意识的位置,能够引领着整个社会意识的方向和理论发展的趋势,是社会核心价值意识和核心价值理念形成的意识指导。主流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应该会成为整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和积极践行的行为价值标准,在人们的理论主张、实践策略和行为导向上都能够被普遍认同和接受,“能够对其他意识形态发挥着引领、包容、规范和践行的作用” 。 目前我国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应该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和引领社会诸多意识潮流的能力,迎接国际多元思维、文化和意识的挑战,并且具有引领培育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2.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涵义和特征
非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伴随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形成的内容上有别于主流意识形态,集中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局部领域和视野的意识形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在学习、研究、教育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受西方“社会生活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主张自由、个性、张扬,宣扬西方“政治民主”,在哲学研究上也崇尚“学术研究非意识形态化”,从而淡化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必然的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往往是统治阶级出于国家统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各种社会理论分析中总结和建立起来的,比较正统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会产生正态的引领效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和主流意识形态比较而言更贴近民众生活, 这样就使得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形成过程和渠道的特点决定了一旦形成了便具有针对的批判现实、相对片面的分析现象、有一定蛊惑性的言论宣传,有时也会有局限性的政策理解等特征。
3.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1)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概念理解上应该是不同位阶的概念。主流意识形态是属于上位概念,而非主流意识形态是属于下位概念,主流意识形态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影响和覆盖着非主流意识形态。处于上位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导着处于下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发展总趋势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
(2) 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作用上具有正和反的对立效果。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正统的社会意识,正面的反映着当今我国的社会现实。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可以说是“发展机遇”与“矛盾凸现”并存、 “深度依存”与“摩擦高发”并存,不同社会阶层、利益集团间的纷争,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和跌宕,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不同领域内暗涌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认同,使社会成员思想出现混乱,还淡化社会成员在理想上的追求、也会使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出现扭曲等,不同程度地混淆着社会思潮的主导方向。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是目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理论争锋中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系统的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
胡锦涛同志曾说过,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个具有五千年没间断过发展文化的国家。在这样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里,必然的会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意识形态,而在不同时期,所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也略有差异。但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必定要主宰和指向社会思潮的发展和方向。目前,我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很普遍,往往是站在批评主流意识形态的角度发出声音,影响和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也很容易的会得到公众的呼应。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识引领功能和思想指导功能。比较常见的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
1.以稳定发展为理论先锋,片面分析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者都能清醒的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使遭受“文革”严重创伤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起来,到2006年我国就取代了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却有些人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目的的局限性,会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某些不和谐因素来批评和指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不稳定不和谐。用来自生活中某些特例的负面例证来夸大分析改革的负面效果和影响,必然会对一部分认识能力不高的民众产生视听上的影响,从而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有一定伤害的非主流意识形态。
2.用西方的“民主”“三权分立”来质疑“党的领导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民主”“三权分立”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是和他们的历史和国情分不开的。不可否认,西方的“民主”“三权分立”有其好的一面,在选举、政治制度方面的优越性也在一定领域内使西方的民众心服口服。但是,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也早已经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共产党领导也是民主的,比如我们党和国家的选举的第一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并且,我们还是很辩证的用集中来保证民主的真正实现。但是,某些别有企图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利用某些党员出现的违犯党纪和法纪的个别、特殊现象来以偏概全地质疑党的领导能力。
3.用保护民族资源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呼声,怀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是全方位开放和多元化整合的世界,整个世界的发展也需要各国在意识形态上都能趋同于这样的认同。人类发展的脚步走到今天,资源的问题已经成了全人类共同关注和面临的迫切而又严峻的问题。中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人均非常缺乏,打开国门的竞争在某些领域必定会给我国的民族工业带来压力和挑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本来就人均严重缺乏的国内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动力才有发展。我们必须和世界的发展走在一条道路上,树立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意识,才能不被时代的脚步所淘汰。
4.包含深厚的传统文化,保守的接受新的社会思维
文化虽然不是意识形态,但是文化的沉淀必然会影响到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两者之间是不能相互割裂发展的,应该是彼此影响彼此促进的向前发展。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沉淀使在人们的观念上的积淀也愈久弥坚。传统的君臣礼仪、父子、忠诚、孝悌等,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成为维持社会良性发展的道德观念,也成为主导社会意识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在观念上接受和尊重这样的主流的东西,同时抨击着和这样的意识形态有差异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三从四德”的形成并被公众接受,才有着《孔雀东南飞》的千年悲歌。时至今日,平等、和谐、民主、尊严等都成了“以人为本”主流意识形态所积极倡导的观念,那么,传承的那些曾经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成了保守的桎梏。
非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相比较而言,形成的原因很多:
1.思想来源上遵循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却表现出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貌似同源的非主流的意识形态。虽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但是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流于片面,即使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很有局限。回顾上世纪流行于美国 “实用主义”思潮,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涌入中国,曾经一度冲击着我们传统的“助人为乐”等优秀的思想。有片面的观点认为要实际看待“实用主义”是否有用,牵强的引用“实事求是”的原理来解释。
2.对立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影响下形成“异质”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时而暴露着“拜金主义”甚至“民族分裂主义”的思想。这些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着明显的异质性,会对青年人的健全意识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蔓延着保守的、消极的、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潮,严重诋毁和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
3.来源于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秉承,只是未能辩证的继承。把传统思想中曾经占据过主流意识形态位置的一些思想部分地采纳,形成和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有一定对立的中性非主流意识形态。虽然传统的“君臣之礼”“三从四德”等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意识形态已经被历史的车轮所淘汰,而且人们已经能够更理性的思考政治民主、男女平等等观念。但是,还在很多社会领域内,没能完全的抛弃出这些观念的影响和渗透,并且形成一些新的意识形态。对此,要辩证的分析和看待,把科学的、民主的、合理的保留下来,而那些宣扬某些封建的、专制的、消极的精神则要抛弃掉。
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状态非常复杂,不同的领域可能存在多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同一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可能包含不同的思想观点,所以,要科学分析和理性对待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交流与对话,批判和抵制“异质”非主流意识形态,包容和吸收思辨同诉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借鉴和利用中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构建一元主导、多样并存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任何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主导着社会的意识方向,但是,各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同样会对主流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相对的两个方面,一是批判的阻碍作用,二是分析的推进作用。
批判的阻碍作用。主流意识形态从产生起,就主导和统治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方向,具有引领社会思想发展和维护社会意识环境稳定的功能。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是出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而产生和形成的,并且针砭时弊的某些略带偏激的言论经常能够引起公众的响应,会使社会成员思想混乱、理想淡漠进而价值观念扭曲等,分散民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功能被削弱,也离散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分析的推进作用。非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于社会存在而言他是一把双刃剑,除了批判、对立的方面,还具有分析和筛选的方面。通过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批判和抨击,主流意识形态也在思考和创新,以此来稳定整个社会范畴内意识形态的方向。并且,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充实不断创新的思想来源和精神食粮。主流意识形态还可以包容性的整合非主流意识形态,使很多范畴内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向着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的方向和标准去转化和发展,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1.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方式来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这个稳定性不是静止的,静止就会停滞不前,就会缺乏生机。所以,主流意识形态要保持稳定性,是在发展中的稳定,是在不断的吸收和采纳新的观点,还要能够接受非主流意识形态中有益的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不断借鉴和吸收大量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要用辩证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以往我们对待不同意见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一般是采用斗争的激烈方式,使意识形态的讨论经常处于紧张、僵持、甚至你死我亡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仅不利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发展,也会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伤害。真正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应该具有求同存异的特性,才能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3.要用构架层次观来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存在的作用相当重大,而其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但是,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发展在很多领域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不可小窥。所以,要抓住主要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同时也要密切引导和关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用总揽全局的眼光协调好整个社会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荣共生。
4.要用科学疏导和合理拦截的方式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强化管理意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生有其社会的人文根源,必须正视和理顺其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发挥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梳理好非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强制的堵截和扼杀,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景象。
参考文献:
[1]于春洋 ,于春江.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解 界定及追问[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2]陆 岩.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学习与探索,2009,(6).
[3]郭秋光.防止非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蔓延的主要对策[J]. 党史文苑,2006,(11).
[4]范秋迎,刘建会.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J].广西社会科学,2009,(8).
[5]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范秋迎,江洚民.江泽民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态度和启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