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佳妮,解国栋
(1.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北京 101121;2.运城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运城 044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以此为契机,全国各级电大对建设“开放大学”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地市级电大如何建设开放大学?方向在哪里?路径如何走?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
依托电大建设开放大学是由我国国情和电大的特色与地位决定的。作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开放大学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与传统大学互补发展的新型大学。建设开放大学既是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需要,又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大30年发展积累的办学经验,形成的系统网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好又快地建设开放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建于1979年的电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由中央电大、省电大、地市级电大、县级电大组成的遍及全国的办学网络,成为我国远程教育龙头,在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开放大学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十多年广播电视大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走过了艰苦的办学之路,研究和探讨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成为大众化教育的主力军,远程教育的领头雁,成人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十多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坚持了“四个面向”的办学方针,即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针对在职在岗的从业人员开展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三十多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的开放性,为办好开放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传统而又封闭的校园教育相比,电大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开放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为社会各类成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三十多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手段上的现代化,也为办好开放大学的运作上摸索了成功的经验。从开始接受卫星电视频道,到现在的广播电视接收机、计算机互联网络接入设备及远程教学平台,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学员可以在自己的家中通过电视或者计算机网络接收电大资源。
——三十多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在系统办学上已成规模,中央、省、市、县办学系统,逐步形成并完善,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办好开放大学起到了重要的质量基础作用。
——三十多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在对外联合办学上,已经走出去,敞开大门,与企业、行业,与其它系统,与其它高校等进行了联合办学,利用他们的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开展了学历教育和岗前培训等,促进了电大办学路子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宽阔。
地市级开放大学应是由政府主办,行政上由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国家开放大学和省开放大学的指导,以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服务当地居民终身学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开放大学。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 我认为“开放大学”是一所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发展形势下建设的一所新型大学,它源于电大,同时又大于电大,高于电大,新于电大,强于电大。
“开放大学”应首先在“开放”和“新”字上做文章。所谓“开放”,就是“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育时空,开放教育方法,开放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目标,也才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所谓“新”,就是“新理念、新任务、新体制、新模式、新机制、新载体”。我们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在市政府的指导下,引入市场机制,与社会各方面合作兴办。开放大学应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等四大功能中,成为开展学历教育的“大学”,市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的“立交桥”,建成运城终身教育资源库和终身教育研究高地。
其次,建设好开放大学,要做好框架设计,完善体系架构,拓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办学领域,乃至网络教育研究生;加强资源建设,构筑开放资源大平台;转变教学模式,探索课程开放新模式;建全宽进严出,开放灵活的学习制度,加强对学习者的支持服务;建立学分银行为载体,创设学习成果的认证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终身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专业建设;注重横向和纵向合作,加强学术研究。
为了尽快办好“开放大学”,我们应该扎实推进我们的工作,不观望、不懈怠,夯实基础,把握形势,选择正确的路径。
一是扎实做好远程开放教育。做强、做大远程开放教育既是建设开放大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现阶段电大办学的基本形式,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开放教育,夯实建设开放大学的办学基础。
二是积极推进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终身教育是一项朝阳事业,应积极参与、抢旗占位、坚定信心、扎实推进。电大系统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和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是办好开放大学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机遇,也是服务终身教育的新载体,更是创新机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已经拟出台一个终身教育实施方案,开辟了“运城终身学习网站”,基本框架基本形成,众多资源正在建设,以战略的思维和开放的视野,推进终身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社区教育阵地的建设。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实现阵地。我校已经出台了“社区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立运城社区大学,发挥社区远程教育作用,这是面向社区、面向社会、面向社员,深化学习的一条最佳途径,整合各种资源,建论坛、设网站、配队伍、强阵地,形成为全社会之成员,全方位、全天侯的远程网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积极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围绕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战略”、“四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发展新思路,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联合出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暨“远程村官学历提升”工程,以服务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目标,在农村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和农村基层干部接受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具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农村基层干部,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运用农业技术、实现科技致富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促进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运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是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文化滋润的学校,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没有以文化为源泉的学校,不能流淌成一渠活水。文化底蕴,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深入在骨髓里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读着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化视角,文化气质,文化韵味,渗透着巧思妙想,谋篇布局,笔情墨趣,我们就是要用“网络文化立德、润泽学子心灵”。近年来,运城电大就是尝到了文化引领的甜头,“校园文化”、“楼道文化”、“网络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楹联文化”、“诗词文化”、“室雅文化”等等,为电大的宣传、影响和发展,起到了 极大的社会效应,在河东大地上也是文化灿烂的一颗新星。显然,在开放大学即将成立之际,我们一定要把文化建设装在心里,刻在脑里,抓在手里,文化是学校的脉络,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状态。推进“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务必不得放松。
六是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推动开放化,以开放化推进信息化的进程是建设开放大学的重要技术支撑。硬件建设是远程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建设。建设开放大学必须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先进、高效、实用、安全的专网,构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务、教学、学籍、考试等信息化工程,建设数字化学习港、数字图书馆,以及全民学习信息化资源库,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和专家库等,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在教与学,管理与支持服务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平台的应用与维护,以及教育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要地。
七是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我校是全省电大系统中首家开展中职教育的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好,前景越来越广阔,近五年的中职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广播电视举办职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我们已经招收了近千名学生,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我们还将继续推进中职迈向高职的教育,这是呼之欲出的开放大学建设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办学形式,坚定信心,努力办好。
建成一流的“开放大学”,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也不是电大“换汤不换药”的改换个牌子。需要认真研究,充分准备,抓住机遇,把握形势,为建好开放大学铺好路、搭好桥,扎实工作,积极思考。
那么,地市级开放大学如何建?一般都是市上跟着省校干,省校围绕总校转,这是一个误区。市级电大要不能干的想着干,能够干的抓紧干,我认为市级电大应从这几个方面先做工作。
1.宣传政策,造势社会。我们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办好开放大学的方针和政策;宣传教育部落实《纲要》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建设开放大学;宣传电大系统32年办学的丰富经验;宣传电大师生为本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瞄准市场找市长,开发领导层对“开放大学”的初步认识。“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办好开放大学”这个呼之欲出的新项目写进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和纳入“市十二五规划”。近期,我校召开了全市部分专家学者“创建开放大学研讨会”,在报刊、电台均进行了报道,这就是先进的舆论引导人,先进的舆论宣传人,先进的舆论吸引人,先进的舆论重视人。
2.强化教学,提升内涵。作为高等教育的学校之一,我们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在教学、导学、助学、督学上下功夫,在网络教学上下功夫,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共同学习体,以生为本,转变角色,因材施教,提高质量。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无人不可学,无处不可学,无时不可学”的学习支持服务,让学生“学到真本事,交到真朋友,获得真文凭”。这就对我们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支持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便适应教与学的需求,为此,我们一定要抓紧教学。
3.建设队伍,人才强校。办好开放大学,教师是关键。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开放大学作为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高校,对教师的要求和使用与普通高校,与传统的电大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坚持专兼结合的特点,建立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构建一个科学化、人性化的开放大学现代教师教育的人才库,以便服务广泛的社会成员。现在,我校的教师在职读研、脱产读研已形成良好风气,外部引进研究生已见成效。培养和造就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技师、导师和人师的教师队伍,还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人格魅力,知识是水,魅力是舟,语言是桨,魅力需要知识承载,方显出迷人的风采。因此办好开放大学教师是关键。
4.优化系统,彰显特色。系统是电大的生命线、生存线,电大的发展靠系统,系统的发展在基层。办好开放大学,系统仍然是重中之重,这个系统是我们办学支柱,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发展壮大是缺一不可的。在政府的支持下,自强自立、全面整合、整体推进,为开放大学奠定基础。创建全国示范性电大,改革创新系统机制,增强办学活力。面向社会,服务全民,是我们系统电大始终追求的价值取向;聚焦质量,系统联动,是我们电大继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大的优势在系统,最大的竞争在系统,最突出的特色也在系统,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展、壮大和维护系统,才能保证系统可持续发展。
作为地市要建设“开放大学”,如何建?开放大学建设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和高标准的系统工程,要在建设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关注存在问题和困难。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本身要夯实基础,明确方向和定位,“抓机遇、统思想,迎挑战、振精神,定好位、创特色,重建设、上条件,拓功能、深研究,升地位、提水平,搭平台、建系统”实实在在做好工作。一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市级在专科层次有自主权;二要在满足群众需要的基础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人人时时处处”都能在“开放大学”进行学习;三要在提高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职业教育纳入开放大学教育内容,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四要在服务“大通道”和“桥头堡”以及转型跨越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辐射作用,为服务运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任为民,施志毅.依托电大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路与构思[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3]李全贵.以创建开放大学为契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4]2011年1月5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