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全国政协委员论医改

2011-04-12 01:56文图詹洪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医闹顶层公立医院

文图/本刊记者 詹洪春

吴明江:“公家开店、自主经营”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

吴明江

3月8日10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记者会,主题是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政协委员郑新立、宋晓梧、邵鸿、吴明江、于炼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记者会期间,有记者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本刊顾问吴明江提问说:“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吴明江委员,大家都很关心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您认为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难点在哪呢?”

吴明江很坦率地回答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目前我们的公立医院既延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又在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我们在这个领域的一些同行也在说,叫做‘公家开店、自主经营’。这种模式也许在企业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公益性机构,尤其是在医院这样的机构,它必然带来弱化公益性,所以它的难点在哪呢?既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真正的、规范的进行治疗。看上去很好理解,但是实际上调整、改革很难。所以我个人认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吴明江详细阐述说:“宏观层面上的问题,比如,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如何保证相关区域的老百姓都能得到公立医院的服务,这里有一个发展问题……如何来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政策,改变‘以药补医’这样一些诸多非议的传统做法。建立符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支付制度,现在大家都是按项目收费,如何来和我们的医疗保险很好的协同,建立一个新的支付制度;如何来建立符合人民公众,又符合医学规律的职业的评价制度等等,所以宏观层面上改革的内容很多。而在微观层面上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规范运营,这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成立医管局来探索管办分离的问题、政事分开的问题,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应用,零差率销售,调整医院的补偿政策。还有一些地方也在推进医师的多地点执业等等。另外在微观层面上,做的改进服务的工作、保障医疗安全的一些措施也很多,比如临床路径的推进、电子病历的建设、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等等,我觉得整个这些探索做了很多努力,但到现在为止,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吴明江最后说:“大家看一下 ‘十二五'规划里面已经明确提出了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政策和支付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所以能够在这些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取得积极进展。”

姚志彬:公立医院改革应有“顶层设计”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卫生厅厅长、本刊顾问姚志彬则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应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他还表示,公立医院改革今后五年将会有大动作。

姚志彬

姚志彬说:“公立医院改革,既有对现有医疗体制的冲击,又有对现有既得利益者的重新调整,公立医院能走到哪一步,必须要看国家的顶层设计,不然谁也不敢去碰”。

“当然公立医院的改革确还没有到位”,姚志彬没有否认目前公立医院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他说,现在是各地在进行试点,并表示这个问题下一步要仔细研究。“应该说公立医院改革不能是各地区去试,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要国家拿出方案来”,姚志彬建议国家要拿出一个大的方案来,因为医改是一件大事,必须要顶层设计。“比如院长任期,两年任期,院长职业化,再比如公立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姚志彬说,这些问题是国家完全可以做的事情,要发挥制度优势,“各地可以去试,但必须要有个顶层设计”,拿出一个大的方案、方向来,因为在改革中,没有一个大的框架在,往往容易走入花拳绣腿之中。

“目前,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否已进入深水区?”面对记者的问题,姚志彬摇摇头说:“还在大门口,门槛上。”

“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能走到哪一步?姚志彬说,我个人认为必须要看国家的顶层设计,不然谁也不敢去碰这一块,既有对现有医疗体制的冲击,又有对现有既得利益者的重新调整,没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实际上是大家在不断变化花样。

那么,今后公立医院改革将走向何方?姚志彬说,相信应该会有大的动作,今后五年,除了基础性的工作继续外,公立医院应该还是改革的重点。

停顿了一会儿后,姚志彬直言道,“据我了解,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大家还是有些‘避重就轻’”。除了医保,在均等化方面,比如差异性的医疗服务,“应该会打破城乡二元医疗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刘迎龙:坚决打击“医闹”,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刘迎龙

“卫生体制改革是很难、很复杂的一项事业,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很头疼的社会问题,比如不断见诸于媒体的‘医闹’等。”在接受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本刊栏目主编刘迎龙教授从医改的话题岔开,提到了医患关系。但等他阐述到最后,记者发现,他是在从另一个角度谈医改。

刘迎龙说:“医患关系中的医疗纠纷主要是指医患之间,医生、医院与患者、患者家属等存在的纠纷,有经济利益方面的,也有医疗失误等问题所引发的,往往是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生诊治效果、态度、行为等不满意,所引起的纠纷行为。医疗纠纷不全等于‘医闹’,还是有根本区分的,‘医闹’是要坚决严厉打击的行为。”

刘迎龙委员明确指出:“医疗纠纷中有些是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院工作人员态度不满意等一些小问题所引发的纠纷,这和‘医闹’是两回事。‘医闹’是坚决打击的范畴,如果要把这些事件、环节区分和解决好,是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避免了这种小的因素造成大的社会稳定问题发生。因此,对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等问题的解决,是需要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使了它的提高。”

刘迎龙委员介绍说,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如何缓解和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这和全国政协委员等大力呼吁有一定关系。对待以往的政协提案,政府也十分重视。今年对以前涉及到的很多问题和建议都有所采纳,其中就有关于医疗纠纷问题,但是,是否就对医疗纠纷问题立法,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做到。

刘迎龙教授最后说:“近两三年来,我国政协委员的调研工作,对整个卫生领域工作做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对暴露出来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对于我国健全医疗网络系统、社区医疗工作,促进最基础的医疗保险等社会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关于基层医生的培养和相关医疗活动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2011年,工作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例如,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卫生体制改革是很难、很复杂的一项事业,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人们享有基本了卫生服务,还要通过多层次的、多途径的来解决卫生资源匮乏的问题。我想如果要是把这些问题环节解决都好,就必须要提高社会管理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李秀华:医改过程中,护理队伍需要再“扩军”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本刊顾问李秀华教授今年的提案则是建议在医改推进的过程中,增加公立医院的护士配置标准,保证护士编制。她说:“现在的配置标准过低。在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士短缺问题更严重。”据统计,2009年,我国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39人,其中市区为2.22人,县区为0.65人。我国57%的人口在农村,但只有24.4%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

李秀华

“近5年来,护理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205万人,与2005年比增加70万人,增长幅度达51.9%。”李秀华说,从护理事业发展历史来看,这是前所未有的,但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同样不能回避。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主要是依据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 (试行草案)》,该草案以编制床位数为基准配置护理人员,规定临床科室床护比平均为10.4。30多年过去了,这一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李秀华说。

李秀华教授认为,当前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如果只注重加大诊疗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而没有护士等医护人员配备的同步加强,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她建议,应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护士配置标准,合理设定护士编制,并出台更有力的政策保障护士的编制需求,以稳定护士队伍。

据了解,李秀华委员的提案发出后,大约几十名委员积极签名支持。

猜你喜欢
医闹顶层公立医院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Crying Foul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闹正式入刑
加快顶层设计
医闹频发,何“法”来管?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